首頁>財經>

蘋果公司釋出了截至3月27日的2021財年新一季度(第二財季)財報,財報顯示總淨銷售額為895.8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83.13億美元增長54%;淨利潤為236.3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12.49億美元增長110%。

前幾天,華為也公佈了第一季度的財報:

營業收入1500.57億元,去年同期為1806.14億元。 淨利潤為168.5億元,去年同期為133.04億元。

拋開總營收與總利潤的對比,單看利潤比。同樣都是賣手機,差距咋會這麼大?

拿下半壁江山的“華米OV”

4月29日下午訊息,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IDC公佈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市場出貨量資料,該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達到3.46億臺,同比增長25.5%。

其中小米出貨量佔比:14.1%;OPPO出貨量佔比:10.8%;vivo出貨量佔比:10.1%。華為、榮耀均在榜上無名,淪為Others。

即便是這樣,國產手機依然握有近40%的市場份額。如果加上鼎盛時期的華為,說中國廠商佔據全球總份額的一半,一點不為過。

可在2008年時,全球前五的手機廠商,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LG、索尼愛立信,並沒有中國廠商一席之地,最好成績的中興也不過以5%的市場份額排在第六。

之後的十幾年,日本(索尼)、歐洲(阿爾卡特 )、韓國(LG)等紛紛退出手機圈。如今只剩下中韓美三國廠商角力。

除了“華米OV”,國內還有榮耀、一加、傳音、魅族等。

蘋果手機拿走了66%的行業利潤

蘋果公佈的資料中iPhone營收為479.38億美元,同比增長65.52%,增速創下了近一年多來的最高紀錄。其中大中華區的營收達到了177.28億美元,同比增長87%。

這個資料一出,庫克與董事們合不攏嘴,難怪他對外表示:

我們對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非常滿意。

蘋果的首席財務官盧卡·馬埃斯特里差點沒跳起來

我們對第二財季取得的業績感到自豪,其中包括我們在每個地理細分市場的營收都創造了紀錄,以及我們每個產品類別都出現強勁的兩位數增長,將我們的活躍裝置裝機量推升至歷史最高水平。這些努力使我們在第二財季產生了240億美元的運營現金流,並向股東返還了近230億美元。

在4月26日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表示:

中國手機廠家利潤低得可憐,國產手機市場份額過半卻僅獲得10%左右的利潤。具體來說,當前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蘋果的市場份額為13%,所獲利潤達66%,三星市場份額達20%,所獲利潤達17%。而中國及其他廠商的市場份額高達67%,所獲利潤僅有17%。

拋開其他品牌,只剩下國內廠商恐怕連蘋果的利潤的20%都達不到。

為何蘋果能擁有如此高的利潤?

蘋果的每次新品上市,都會引起轟動。即便是在國內被唱衰的“十二不香”iPhone12系列,也在各大銷售點排起了購買長龍。

誠然蘋果擁有著設計、晶片等方面的領先,還有絲滑的生態系統。但相對比而言,它的品牌溢價依然是最大的那一個。

前幾代的iPhone確實擁有安卓手機不可比擬的優勢存在,才得以讓蘋果的“撇脂定價法”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

撇脂定價法是指在產品生命週期的最初階段把產品價格定得很高,以求最大利潤,儘快收回投資。

即便現在蘋果系列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優勢,但它依然會在釋出之前,做各種鋪墊。讓消費者認可它的高階定位,讓消費者“自願”肯定它的價值。雖然已經談不上奢侈品品牌,但在10幾年前,確實算。

巨大的利潤使得蘋果在研發、創新與品牌方面的投入更具優勢,從而形成良性迴圈、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行業地位。

國產廠商為何賺不到錢?

雷軍說:小米硬體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

一部分是雷軍對於小米的定位是如此,而更多的則是國產壓根沒有資格賺更多的錢。

1、國內廠商產品的定位,還是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在高階市場,全球範圍內的份額依然銷量嚴重不足。在海外銷量能排在前面的市場,依然是在東南亞、印度、非洲等。這些市場的使用者消費能力普遍並不高,產品也只能以低端為主,中端輔之。

2、智慧手機中存在的核心元器件,依然被海外巨頭壟斷,存在很高的依賴性。比如:晶片、螢幕、處理器等等,還需要依賴三星、高通、索尼等上游供應商們,利潤被層層剝去。

寫在最後

十幾年前,“山寨手機”被拋棄了,讓國產智慧手機走出了國門。

但2021年的今天,中國智慧手機依然不能誇下海口,未來需要走的路還很長。

調整產品方向依然是國內廠商們應該考慮的問題。

只有在專注研發創新下功夫,才能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獲得更合理的利潤。

讓企業的生命週期更長、走得更遠。

-END-

11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利潤翻番、現金流卻減少99%,被蒙牛看上的妙可藍多還沒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