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經緯創投近日公佈,小行星採礦公司「起源太空」完成了來自經緯中國的天使輪、線性資本的天使+輪融資,共計5000萬元人民幣。

該公司計劃通過“找礦-探礦-佔礦-採礦-返回”五個階段,採集小行星上如鉑、鈀等貴金屬以及其他地球上稀有的資源,預計在2025年完成小行星全球首次商業開採行為。

5000萬元投資外太空採礦,這乍聽起來似乎有些“不靠譜”,但地球上一些貴金屬非常稀缺、價格高昂,而有些小行星上的貴金屬卻儲量豐富,價值數以兆計。於是,就有人將目光投向了太空採礦。

01

寶藏小行星

外太空是金屬、化石能源等礦藏的寶藏。許多小行星的價值數以萬兆(quintillions)計,與之相比,地球上貴金屬6600億美元的年產值顯得微不足道。

美國宇航局2011年的資料顯示,中等體積大小的近地小行星數量約為19500顆。如果人類能夠抓住一顆小行星,那將改變遊戲規則。

而且,地球上的貴金屬埋藏較深,開採起來不經濟,但某些小行星幾乎是純金屬。例如,X型小行星被認為是大型小行星的殘餘物,這些小行星在碰撞中被粉碎,這些小行星的密集金屬核心與地幔分離。在地球附近就有一種這樣的X型鉑金小行星,據信它的鉑金儲量可能比人類歷史上開採的還要多。

02

先行者已經確定了潛在近地小行星

在2012年,美國多位億萬富翁和前NASA科學家們宣佈成立「行星資源」公司,目標就是開採小行星資源,與行星資源公司幾乎同期成立的還有「深空工業」公司。

2015年,美國通過《太空採礦法案》賦予私人太空採礦權。目前,全球做小行星採礦相關領域的商業公司已經有20多家,分佈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

「行星資源」和「深空工業」等小行星採礦公司是該領域的先行者,他們已經開始確定潛在目標,以大膽開採以前沒有人開採過的地方。兩家公司都在短期內專門研究近地小行星,這是最容易到達的小行星。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大約15,000個這樣的天體,它們的軌道都非常靠近地球。

「行星資源」公司已將其中8個目標確定為潛在目標,並已將其公開列出,而「深空工業」公司則聲稱 “有12個非常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標”。

經緯創投投資的「起源太空」也已經開始了“找礦”的征程。該公司的小型紫外光學望遠鏡搭載在Taurus納星上,已於9月12日發生升空,併成功將三顆衛星送入了太陽同步軌道。開展技術驗證的同時,主要目標是實時監測小天體與大氣層撞擊事件,研究小天體成分特徵,建立太空資源資料庫。

儘管列明近地小行星對於驗證小行星開採的可行性很重要,但現實情況是,近地小行星只是外太空海洋中的小魚。它們的主要優點是它們相對容易接近,到目前為止,確定的大多數目標的直徑都小於1000英尺(300米),這意味著開採小行星的潛在經濟收益仍不清楚。

03

小行星帶採礦賺大錢?

小行星採礦的寶地是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在那裡有超過一百萬顆小行星,包括大約200顆直徑超過60英里(100公里)的小行星。

NASA估計,這條小行星帶可以帶來700兆億美元的潛在收益,相當於地球上人均獲得1000億美元。

為了使挖掘成為可能,顯然必須克服許多技術挑戰。就目前而言,NASA的目標是從小行星Bennu的表面取回一個2至70盎司(約60至2,000克)大小的樣本。該任務成本大約10億美元。

大規模進行類似的工作將需要機器人、航天器和其他未來的技術。此外,這樣的任務成本約數萬億美元,如果任務失敗,這將是巨大的風險和負擔。

而在開採小行星帶之前,近地小行星是有抱負的小行星礦工的肥沃試驗場,我們期待著未來的發展。

最新評論
  • 1 #

    有點航海時代的味道,開發新大陸,風險高收益大

  • 2 #

    就怕除了礦帶了點別的生物回來

  • 3 #

    把小行星拉回地球,會不會改變天體間引力,導致災難性後果發生?

  • 4 #

    中石油應該也去小行星搞點油回來

  • 5 #

    地球就有幾萬億的大活等著你,咱們把太平洋填海造陸地,然後蓋樓,比你這專案容易

  • 6 #

    多了就不值錢了!!!

  • 7 #

    我怕你操作失誤把小行星帶入地球軌道然後撞擊地球。

  • 8 #

    如果真的開發,我決定上去開一間快餐店和賣礦泉水,估計也能賺不少

  • 9 #

    連帶產業的收入也很巨大

  • 10 #

    這種事沒有國家支援,根本就不靠譜

  • 11 #

    拉回來後單價就不是現在的價格了

  • 12 #

    太空製造是未來志向

  • 13 #

    其實我早就提出了這種想法,只是沒人採納

  • 14 #

    可以,做這個生意,

  • 15 #

    先把太平洋搞平了,讓許家印他們好去蓋房子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安徽設立20億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 已梳理第一批300餘個入庫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