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綱要
一、從資金提供到自主風控:國內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發展道路
二、國內監管政策收緊的趨勢:對於銀行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從先鼓勵進而規範監管趨勢分析
三、新的監管趨勢下銀行如何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
四、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風控模型
一、從資金提供到自主風控:國內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發展道路
隨著國內經濟轉型,國內銀行面臨著嚴峻的經濟環境。對公業務增長乏力、利潤不斷下降、不良持續攀升,同時利率市場化、資管新規、去槓桿進一步壓縮了中小銀行的業務空間。另一方面,2018年數字經濟規模達31萬億,約佔GDP總量的35%,超過三分之一,網民規模達8.29億,中國數字經濟駛入量質齊升新階段,銀行作為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資料來源於《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同時,市場和行業趨勢,使得銀行必須大力發展零售和小微業務,因此實施轉型過程中,網際網路貸款業務成為大多數銀行首先考慮開展的領域。
聯合貸款類產品:指銀行與具有放貸資質的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合作的一種網際網路零售信貸業務模式產品。通常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作為客戶推薦方,而銀行主要作為資金提供方,由網際網路金融機構提供獲客渠道、第一道風控、貸後管理等產品支援體系服務,銀行則根據其與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的合作協議,基於可以獲得的客戶資料進行第二道風控。市場上常見的產品包括:微眾微粒貸、螞蟻借唄、花唄、百信銀行聯合貸等。引流類產品:指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等第三方機構作為流量方提供客戶流量,由銀行作為資金提供方,並由銀行主要負責風控、貸後管理等主要產品支援體系服務。市場上常見產品包括:對接騰訊白名單產品、百度、京東流量等產品。自營類產品:指銀行自主品牌網際網路信貸產品,利用銀行自有線上渠道進行自主引流,服務於自有客戶,通常基於納稅資料、公積金資料、社保資料、電商資料等可信資料構建風控及業務策略。市場上常見產品包括:各類銀行的公積金貸款、各類稅務貸、以及各類銀行主導的場景貸款等。風控能力是銀行開展網際網路貸款的重要能力,對於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風控能力要求,銀行也是經歷了聯合貸->引流類貸款->自營類貸款,從資金提供到自主風控的逐步進階之路。
對於聯合貸款,較多的合作模式和合作協議安排下,銀行主要是資金提供方,從客戶推薦方獲得的資料比較有限,銀行在風控上面存在一些限制,很大程度上對於客戶推薦方機構的風控能力存在依賴。但是這類業務,投入少且上量快,也是絕大部分銀行早期所選擇的業務模式,對於銀行風控能力要求相對也是最低的。(市場上也存在一些銀行與客戶推薦方簽訂了相對“更優”的合作協議,通過自主的徵信查詢,更多的客戶資訊獲取,更強的審批和通過率決定權,在聯合貸款中做到了實質性風控)
對於引流類貸款,銀行的角色發生了轉變。銀行不僅作為資金提供方,還同時需要負責更多的風險管控。進行徵信查詢是必要的手段之一,銀行需要構建相關風控模型,並且要求第三方機構在提供客戶資源的同時,提供流量客戶的資訊,以輔助風控工作的開展,因此對於銀行風控能力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對於自營類貸款,需要銀行基於自有線上渠道進行自主引流,服務於自有客戶,並完全利用自有資源,在充分挖掘自身內部資料的基礎上,積極引入外部資料,構建針對性的風控機制,完全要求銀行實現自主風控。
二、國內監管政策收緊的趨勢:對於銀行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從先鼓勵進而規範監管趨勢分析
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主要來自於“網際網路金融”的推動。2015年7月,為進一步使得普惠金融發揮作用,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釋出《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隨著網際網路技術、資訊通訊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促進了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支援有條件的金融機構積極開發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新產品和新服務,開展網路銀行、網路消費金融等業務。
監管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依託網際網路技術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由此衍生了多種新興產品,也促進了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
同時,隨著網際網路貸款業務規模的迅速增長,也暴露出部分銀行對聯合貸款風險管理的不足,以及通過線上平臺突破區域經營限制等諸多問題。因此,監管從2017年年末,下發了一系列針對性的通知、意見,以規範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開展,也成為了銀行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重要合規基礎。
2017.12 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首次提及助貸並明確助貸的業務邊界,消除現金貸業務出現的灰色地帶,強調金融機構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進行外包。2018.4中國銀監會上海監管局釋出《上海銀監局關於規範在滬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貸款業務的通知》:限定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的業務合作範圍,明確金融機構在貸前、貸中、貸後應承擔的主體責任。同時,提出“兩個加強”:加強對第三方機構的准入退出管理,加強自身業務風險管理能力。2018.11“網傳”《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商業銀行或面臨“強監管”。該辦法對網貸業務資質、聯合貸款比例、異地貸款比例、客戶資訊要求、核心業務管理、授信與風控等方面均提出相關要求。針對聯合貸款,著重提出相關管理機制建立的重要性,其對聯合貸款設定的出資比例要求將進一步加大銀行對聯合貸模型完善及相關係統建設的需求。雖然該全國性的管理辦法在監管和市場之間尚未形成共識,而遲遲未能釋出,但是一些地方監管機構已經開始按照該辦法的主要精神制定當地的監管要求。2018.12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監管對風控合規的重視進一步加強,引導部分合規性欠佳平臺的良性退出。根據該檔案目標描述,“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路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推斷助貸機構或成網貸平臺轉型的重要出路。2019.1 浙江銀保監局釋出《關於加強網際網路助貸和聯合貸款風險防控監管提示的函》:除要求銀行明確核心業務的邊界外,著重提出助貸地理的邊界,明確設立“立足當地、不跨區域”原則。三、新的監管趨勢下銀行如何開展網際網路貸款業務
(一)銀行在新的趨勢下需要怎樣規劃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方向?
銀行需要結合自身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情況,規劃未來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方向。
對於過往以聯合貸款為主的銀行,基於當前的監管趨勢,可能面臨相對嚴峻的結構調整的挑戰。目前大部分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發展較快的銀行,其聯合貸款餘額基本都是70%以上。因此銀行如果希望維持現有網貸規模,則需要在快速壓縮聯合貸規模的基礎上,大幅提升自營網貸的規模,而自營類貸款規模的增長通常又是非常緩慢的。
而對於尚未開展或正處於初步階段的網際網路貸款銀行,可以考慮適當推進部分聯合貸(需要滿足實質性風控的基本前提),實現快速的財務收益,但需要同時考慮控制聯合貸款的發展比例,並同步發展自營類貸款。
既然自營類網際網路貸款業務是銀行需要考慮未來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那銀行應該怎樣考慮自營類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呢?
基於同業調研以及對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趨勢分析,我們認為對於自營類網際網路貸款的發展,銀行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方式:
聚焦市場已有的成熟類自營類網際網路貸款產品,如公積金貸款、稅務貸等,並結合產品特點,自身優勢,選擇一些流量大、流量資質好或貸款用途清晰的成熟類自營類網際網路貸款產品,作為銀行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通過行記憶體量客群分析+存量客戶挖掘,實現將存量客戶轉向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客戶。通過存量客戶分析實現客戶分群、客戶特徵描述、產品需求偏好分析,並基於客戶產品需求與偏好分析結果,充分發掘客戶與銀行間的關聯行為以及資金需求狀況,實現特定群體客戶向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引流。
通過場景化構建,多場景設計,實現對於客戶的全方位觸達,並提供基於場景化的客戶網際網路貸款業務需求。場景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引流,當客戶的行為與場景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便具備針對性強、指向性明顯的特點。同時,場景化還具有風控優勢,通過場景可以更好的確定客戶貸款意圖,避免因借款意圖不明確而造成的套現、欺詐風險。
(二)銀行需要在新的趨勢下構建怎樣的組織能力?
目前,在新的監管趨勢以及業務發展趨勢下,對於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所需具備的核心組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於我們的觀察及理解,銀行需要構建“4321”的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組織能力體系,即強化“四”大能力,通過“三”種實施模式,業務開展適應“兩”個思維轉變,並相應地建立“一”整套管理政策體系,包括配備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以此才能更有效的應對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具體而言,四大能力包括創新的產品研發能力、專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強大的資料集中整合能力、卓越的平臺建設能力。
創新的產品研發能力包括:客戶需求分析能力、線上產品運營能力、場景創新應用能力、敏捷產品開發迭代能力等。
專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包括:反欺詐建模能力、貸前申請信用評估模型建立能力、自動化稽核審批能力、貸後自動化風險預警能力等。
強大的資料集中整合能力包括:以客戶為核心將客戶資料有效的集中整合,並能提高客戶資料去偽存真能力、資料管理維護能力、資料分析反哺業務能力、大資料創新應用能力等。
卓越的平臺建設能力包括:全流程線上管理能力、單一模組獨立執行能力、資訊保安維護能力、金融科技應用能力等。
銀行不僅需要擁有上述四大能力,還需要在實施機制上實現上述四大能力的打通。以往線上業務主管部門主要負責線上業務的產品規劃與開發、線上運營等職能,對於線上業務的風控、科技仍主要由風險管理部、資訊科技部等相關職能主管部門以協作與支援的方式開展。未來,銀行可考慮通過以下三種模式,打通相關能力的實施:
在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主管部門同時配備產品、風控、系統等技能人員,實現相關能力的內部打通。風險管理部門和資訊科技部門向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主管部門派駐風控人員和科技人員,更好的實現需求的溝通與響應。風險管理部門和資訊科技部門踏前一步,構建針對性的協作機制,在需求排序、開發協作、聯調協調、投產支撐方面加大能力輸出,實現敏捷響應。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開展需適應兩個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思維轉變,一是以“客戶”體驗為本的思維轉變,二是“贏家通吃”的思維轉變:
以客戶體驗為本:提升放款速度,提高放款效率,實現秒級放款;精簡申請流程,省略冗餘步驟,不讓客戶多點一個按鈕或多填寫一張表格。贏家通吃:由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中客戶具有更自主的選擇權,客戶一旦丟失,再搶回則需要付出較高的營銷成本;由於網際網路流量公司分佈不均勻,導致相關信貸業務在分行間分佈不均勻,這時候要根據每個場景的地理特性,交由合適的分行進行營銷,而不是由分行和分行間競爭流量資源。針對網際網路貸款業務,銀行需構建一套適應其業務特性的管理政策體系,覆蓋從信貸場景選擇到問責審計全部業務執行和管理流程。由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貸前、貸中和貸後風控將基本交由大資料模型結果,因此與傳統信貸業務的三道防線分工比較,相對弱化了第一道防線的風險識別能力,將風險識別與評估工作集中到第二道防線,同時也對模型驗證和審計能力產生更高的要求。而由於模型使用中風險預估與實際風險的差異,對於業務不良率的問責也應異於傳統業務進行重新梳理,尤其應關注建模團隊的工作對模型效用的影響。
由於產品的研發能力在總行,而各種產品的接觸以及相關資源的對接往往在分支機構,有效的業務拓展需要銀行的總、分、支行協同發力。因此對於考核激勵機制,銀行應該基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發展的需要和業務特點,針對分支機構在各自區域內構建針對性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分支機構的參與積極性。例如:某股份制銀行計劃大力推動線上公積金貸款業務,鼓勵分行利於自身的區域資源優勢對接當地公積金資料,並將對接後的業務增量納入分行自身業績,極大的調動了分行的積極性,幫助銀行在短期內實現了公積金貸款業務的快速發展。
(三)銀行需要構建怎樣的系統平臺,以有效支援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方向?
由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具有“高併發、高敏捷”的特點,給銀行傳統的系統架構帶來了新的挑戰。基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特點,銀行需要構建專門的網貸業務系統平臺,支援網際網路貸款業務7*24小時服務、業務秒級審批處理、高併發率、產品快速更迭等業務特徵。對於網貸系統平臺建設,銀行關注如下方面:
1.平臺架構整體設計:需結合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發展規劃,對網貸系統平臺架構進行整體規劃設計,確保具備高度開放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具有元件化設計、鬆耦合架構、引擎式部署等特點,從而有效支援未來新建產品的快速上線;
2.平臺功能全面梳理:需要對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貸前、貸中、貸後管理所需的網貸平臺系統業務功能需求以及網貸平臺系統的非功能需求進行全面梳理,確保平臺功能支援網貸全流程業務開展和風險管控。並明確網貸平臺、大資料平臺、風控模型服務平臺、業務分析系統各自的職責邊界。
3.周邊系統配套改造:配合網貸平臺建設,需要考慮周邊系統的全面改造,以確保網貸業務和銀行現有管理體系的無縫銜接,例如:改造個貸和對公信貸業務相關係統,通過建立資料介面等方式,以實現客戶基礎資訊的統一管理,並支援網際網路貸款業務額度審批、放款及還款等資訊的實時互動;改造影像處理平臺,實現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客戶身份驗證影像、證件照片、營業執照影像、財務證明等資料的儲存和共享;改造核心系統,定義與網貸平臺的聯機、批扣、對賬介面,實現對網貸業務的賬務核算等。
4.系統硬體支援能力提升:為保證網貸業務效率,對資料傳輸速度、外部資料查詢和匯入速度、系統運算速度都有較高要求,因此對支撐系統平臺的硬體條件也相應提出較高的要求。
5.資料倉庫系統改造:銀行傳統資料倉庫僅儲存月底時點資料,跑批後T+1備庫。而網貸業務模型對數倉的儲存資料量要求較高,對資料長度、頻率要求可能也有所提高,對實時或準實時資料庫要求較大,因此配合網貸平臺建設,也需對數倉系統進行升級。
(四)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監管合規要點
一系列監管規定的出臺,也延續了監管機構自2017年以來防範和嚴控金融風險的思路,也是一定程度對於之前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存在的亂象糾正。通過對於相關監管合規要求的分析,結合未來對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開展,銀行需要重點關注的合規要點如下:
1.放款資質:監管在多個檔案中強調“資質”的重要性,表示若不對放款人資質加以限制,將會大幅增加未來的管控難度,造成行業亂象。銀行需要特別關注合作機構的防控資質,不能為無放貸資質的機構提供放貸資金,或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或建立持續的監管安排,包括但不限於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以規範網際網路貸款業務。
2.個人資訊保護:《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和《關於規範在滬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貸款業務的通知》等監管通知,均明確要求要嚴格執行客戶資訊保護相關規定,做好客戶個人資訊保護工作。此外,隨著近幾年《網路安全法》、《資訊保安技術個人資訊保安規範》、《網際網路個人資訊保安保護指南》等一系列針對網路及個人資訊安排的監管規定出臺,監管對於網際網路業務中的個人資訊的管理日趨重視,銀行也需要建立針對性的防範機制,並且對應的防範機制不能夠僅僅停留於申請環節,而是需要覆蓋到採集、展示、儲存、傳輸、使用、共享、轉讓、公開披露及應急處置等,實現對於個人客戶資訊全週期行為管理的完整覆蓋。
3.風控自主:監管在相關要求的明確強調了現金貸、助貸、聯合貸的業務邊界,要求消除灰色地帶,強調金融機構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進行外包,以此引導金融重視自身的主體責任,加強在業務各個環節中風險管理的能力,以及增強對第三方機構的管理。因此,未來銀行需要將風控能力的建設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提升構建自主風控的能力。從操作實施的角度,對於網際網路貸款業務風控能力的構建,銀行應該考慮以構建內部評級模型為主,聯合第三方公司建模為輔的模式,並在合作過程中培養自身團隊的能力,並實現後期模型的自主維護與優化。
4.異地放款:限制異地放款,也是監管希望重點實現的規範機制之一。在網傳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中曾試圖規定“地方商業銀行向外省客戶發放的網際網路貸款餘額不得超過網際網路貸款總餘額的20%。”,對於異地放款給予了一定的額度和空間。
但部分地方局比如浙江銀保監局在2019年初發布的《關於加強網際網路助貸和聯合貸款風險防控監管提示的函》,則完全要求立足當地不跨區域,堅守“立足當地、服務當地、不跨區域”的定位,也是體現了監管對於限制異地放款,加強防範金融風的態度。如果該規則嚴格實施,以往部分割槽域銀行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實現了“跨區域經營”的想法將很難再實現。(注意省級銀保監局的檔案不具有法律效力,即便銀行違反相關要求,並不能作為處罰依據)。
四、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風控模型
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出於擴大客群覆蓋範圍、提高客戶響應率等目的,在客群範圍、資訊採集等方面具有以下特點:
客群範圍較行記憶體量客戶進一步擴大。自營類貸款的客群範圍或許與行記憶體量客群有一定的相似度,但聯合貸、引流類貸款的客群範圍通常與行記憶體量客群差異較大,亦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信貸人群。
直接面向客戶採集的資訊明顯減少。網際網路貸款業務通常通過銀行官網、手機銀行APP、直銷營銷等渠道接受客戶申請。一方面,出於客戶體驗的考慮,需要客戶直接填寫的資訊非常有限。聯合貸、引流類貸款通常只要求客戶提交姓名、手機號、證件號等幾大要素資訊;自營類貸款的資訊要求稍多,但銀行通常將需要錄入的資訊項數量控制在一個螢幕範圍內。另一方面,對於客戶主動填報的資訊,銀行認為較難把控其資訊真實性,因此銀行也主動地降低了面向客戶採集資訊的數量要求。
由此,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風控要點與難點包括:
反欺詐風險業務目標客群的框定合作平臺的生態圈畫像客戶資訊的交叉核驗業務設定場景的風險分析貸款需求真實性核驗節奏控制策略對於不同型別的網際網路貸款產品,風控的側重點又有所差異。
(一)聯合貸款類產品:合作方優選與產品組合層監控
對於聯合貸款,合作方提供客戶清單、風險排查、單一債項的額度定價等要素資訊,甚至承擔貸後管理與催收等環節的信貸管理,銀行是信貸資金的聯合提供方、一些銀行甚至可以不需要自己開展徵信查詢。銀行對貸款客戶直接開展風險管控的空間、機會比較受限,因此,很多聯合貸款業務的風控,將更加依賴於合作方的風控水平與管理能力,實際是合作方生態圈的可靠性。而在貸後管理方面,儘管銀行不直接承擔貸後管理或催收的具體流程工作,但仍掌握聯合貸款業務的貸後資料,可以對產品組合層面的表現進行風險監控。
因此針對聯合貸款,銀行可把握風險管控環節包括:
1.合作方優選:對合作方進行生態圈畫像,定位合作方實力。建議銀行優先選擇頭部合作方機構,有篩選地審慎選擇腰部合作方機構。頭部合作方機構一般具備如下特點:客群覆蓋範圍廣,有自成一體的業務生態體系,掌握的客戶資訊維度較為豐富,具有穩定的資料來源,對交易行為和回款現金流可監控,此外,頭部合作方機構自建夯實的風險管控團隊,通過自行維護的第三方信用評分、客戶特徵標籤等方式對客戶進行風險特徵捕捉與風險排序。
2.優質客群爭取:各頭部、腰部合作方所掌握的客戶人群眾多、資訊豐富,其為各類聯合貸銀行推送的客群資質、風險水平難免存在差異。對於銀行來說,如何在合作方的客群中爭取到較為優質的客群,是聯合貸業務整體風控的重要環節之一。建議銀行以高效的談判響應、積極的總行層面重視推動、有力的資源整合等,在與合作方的業務洽談中獲得有利卡位,為獲取合作方所轄較優質客戶創造條件。
3.場景優選:場景是天然的反欺詐手段,而場景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也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場景本身暗含的條件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客群品質。銀行應基於自身風險偏好和策略對場景有相應的篩選。
4.產品層面的貸款表現監控、客群資質監控:銀行在聯合貸業務中,在貸款發放之前對於客群資訊、風險特徵等霧裡看花,僅有對業務體量、風險水平的群體預估。因此,在貸款發放後,在產品層面的客戶進件量、資金投放量、業務存續週期、逾期/違約表現、收益水平等方面需要採用較高頻率的監控評估。一旦發現某一合作方的聯合貸出現明顯高於預定的風險表現,則需及時採取措施,適時選擇壓縮出資規模或退出相關業務。
(二)引流類產品:大資料聯通與半自主風控
對於引流類網際網路貸款產品,合作方提供客戶流量,同時提供平臺附帶的客戶資訊資料,銀行可單獨對申請客戶進行貸前審查,並參與劃定債項的額度和定價。因此,對引流類產品,銀行風控管理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利用合作方提供的資料,以及如何擴大和聯通各個內外部資料來源,做到更加豐滿的客戶畫像。銀行可把控的風控環節包括:
1.合作方選擇:對比聯合貸款類產品運營中對合作機構風控能力的依賴,銀行在管理引流類產品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合作方可以提供的資料仍是銀行進行風控的關鍵輸入內容。對合作方的選擇應關注合作方生態體系中可提供的資料全面性、可靠性。全面性是指其資料可覆蓋的資訊內容,包括客戶基本資訊、客戶交易行為資訊以及客戶的資金流動資訊;可靠性指其經核實的資料比例,資料收集的持續性等。
2.大資料接入及資料整合:銀行通過整合合作方提供的資料或信貸評估結果、掌握的外部徵信資料,其他合作方的資料交集,甚至可匹配的內部資料,以此擴大資料來源,構建資料平臺,並一定程度上形成各類資料的互動驗證規則。在此基礎上設計特徵變數,再利用高效演算法進行資料分析,建立反欺詐模型和評分模型,對客戶進行畫像和風險評估。
3.根據客戶風險調整業務要素:由於在引流類產品中銀行對客戶業務要素設定有一定的自主權,可根據風險程度匹配相應的額度、定價,並在貸後環節中設定相應的監控手段。
(三)自營類產品:場景設計及全流程風控
自營類產品是由銀行完全掌握獲客及運營的產品型別,銀行需自我完成全流程的風險控制。銀行常見的自營類網際網路貸款產品包括兩類:無特定資金使用場景的現金貸和有資金使用場景的現金貸。
無特定資金使用場景的現金貸:不容易上量,需要銀行投入較多時間開展營銷推廣工作;需要開展白名單管理與定期維護更新,避免白名單被攻擊;需要營銷與風控的制約與權衡。
有資金使用場景或資訊流場景的現金貸:貸款資金流向較為可控;客戶流量穩定;客戶行為資訊較為豐富;可持續上量。常見的場景包括:公積金、稅務、供應鏈、交易結算、水電費、境外交易、ETC賬戶等。
現金貸典型產品的風控模型示例。如稅務貸款,基於稅務資料的特徵維度:
對於無特定資金使用場景的現金貸,長期來看,各銀行的獲客和運營能力差距將逐步縮小,但各銀行的客群差異將逐步加大,客群定位將切分得更加細化。對於此類產品,銀行風控的要點包括:
營銷定位和業務策略:由於無特定的資金場景限制,較難獲得比普通小微業務更多的資料來源,因此在業務設計時既需因地制宜採用便於從歷史經驗中總結的風險規避手段,在營銷定位時,也偏向於更易掌握風險資訊的客群。對於有資金使用場景或資訊流場景的現金貸,銀行的風控要點包括:
場景風控:由於有特定場景提供資料,對此類客戶的風險審查將一部分依託於場景提供的資訊,因此該場景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將起到較為重要的作用。銀行應基於自身風險偏好和策略對場景有相應的篩選,也需根據場景特點建立相應的風控手段。對於所有型別的自營類產品,銀行都需在單一客戶風險評級、單一客戶信用額度策略、單一客戶統一額度管控機制上實施相應的風控舉措,覆蓋貸前、貸中和貸後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