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618大促的硝煙剛剛散去,國際電商領域又爆出一則重磅新聞:6月26日,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來贊達)在其官網宣佈,其印度尼西亞公司Quattroporte和執行長李純接替皮爾·彭龍(Pierre Poignant)出任集團執行長一職。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6月26日美股收盤,阿里巴巴股價下跌2.90%,報215.710美元,總市值為5786.90億美元。 自2018年阿里巴巴開始向Lazada派駐高管以來,這是Lazada第三次換帥。短短三年,經歷三任CEO,Lazada到底發生了什麼?其控股股東阿里巴巴又意欲何為?

01/ 四年四帥四十億,Lazada一波三折大變身

Lazada誕生於2012年,總部位於新加坡,獲得德國創業孵化器Rocket Internet的支援。創始之初,Lazada有著濃厚的模仿亞馬遜的痕跡。但作為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最早開拓者,Lazada利用先發優勢獲得了快速增長,堪稱東南亞電商領頭羊。當然,Lazada在東南亞持續的市場地位離不開背後金主的鼎力支援。 2016年4月,阿里巴巴用10億美元拿下Lazada的控股權,2017年6月追加約10億美元投資,將持股比例從51%提升至83%。2018年3月,阿里巴巴再追加20億美元增持Lazada。

財大氣粗的阿里並不是只會砸錢,還在不斷出人,出技術,讓Lazada逐漸擺脫模仿者的同質化底色,建立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2017年,阿里巴巴啟動了一個名為“Voyager”的專案,利用阿里巴巴數字化能力幫助Lazada打造電商底層系統。打通了Lazada與菜鳥之間的物流網路,讓中國賣家能夠利用菜鳥網路運貨到東南亞,再由Lazada的當地物流實現最終配送。同時,幫助Lazada上線智慧客服機器,支援英語、印尼語、泰語等多種語言,從而讓Lazada的使用者可以深度參與到雙十一、雙十二等大促活動,還能試水直播帶貨等新玩法。也許是發現單純投入資金和技術還遠遠不夠,2018年起,阿里巴巴開始向Lazada總部和各分部派駐高管和一線員工。包括曾負責阿里全球化投資的董錚、資深總監張一星等,乃及阿里合夥人彭蕾,從此拉開了頻繁換帥的序幕。 第一次換帥是彭蕾取代了德中國人Max Bittner,不過短短几個月後,2018年12月,彭蕾就將CEO的座椅交給了Lazada的創始人之一皮爾·彭龍(Pierre Poignant),自己則擔任了Lazada集團的董事長。

彭蕾擔任Lazada董事長,圖片來自網路

曾在麥肯錫就職的皮爾·彭龍是Lazada的功勳元老,親手建立了Lazada的物流體系。據說,比起脾氣火爆的Max Bittner,皮爾·彭龍要溫和得多,在Lazada這樣一個本土員工佔據90%比例並剛剛經歷了高管換血的國際化集團裡,似乎起到了一個緩衝器的作用。在他執掌大權的兩年中,Lazada的發展少了一些激進,2019年Q3的資料甚至被主要競爭對手反超。於是迎來了第三波換帥。

皮爾·彭龍(左)治下的Lazada曾參與雙十一活動,圖片來自網路

據資料顯示,李純1988年參加工作,曾在eBay/Paypal效力十二年之久,經歷了搜尋、電商後臺技術、上海研發中心及Paypal風控等崗位。2014年李純加入阿里巴巴,擔任B2B事業群的首席技術官。2017年6月,李純被任命為Lazada聯席Quattroporte,正是從那一年開始,Lazada在技術架構更新上有了明顯動作。2019年7月,他主管印尼公司,幫助Lazada印尼站保住了當地市場地位。李純在被任命為CEO後表示,將繼續推動數字化創新和商業發展,攜手本地人才,加大對本土市場的投入。

李純結果Lazada執行長的交椅,圖片來自網路

從2016年入股Lazada至今,阿里巴巴可謂操碎了心。連續投資40億不夠,還要在底層技術和管理上不斷輸出資源,幾乎相當於是換血再造。從另一個角度,也體現了阿里巴巴對這個“養子”的高度重視。根據阿里巴巴2019年財報,包括Lazada和速賣通在內的海外零售業務對集團收入的貢獻只有5%。但阿里巴巴依然將Lazada視為集團全球化戰略的重要增長引擎。阿里巴巴到底看中了東南亞電商的什麼前景?

02/ “月入十萬不是夢?”阿里為何看好東南亞電商

在網站或論壇上搜索“東南亞電商”,你會看到諸如“如何月入十萬”的話題。這種淘金的亢奮,讓人不免想起十多年前電商在國內方興未艾時的氛圍。

事實上,東南亞整體的發展情況經常被拿來與十多年前的中國相比。豐富的人口資源、崛起的中產階級、有著巨大空間的電商滲透率、相對分散的市場格局,這些都預示著東南亞電商是一片藍海。

Lazada業務所在六國的經濟基本面

同時可能因資料來源和統計口徑不同而與實際有輕微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新加坡和泰國面臨老齡化問題,其他四國的人口結構都更為年輕化,2018年0-4歲人口占比均高於中國。與東南亞巨大的人口紅利和經濟增速形成反差的,是相對較低的電商滲透率和網購開支。資料顯示,即使在泰國,電商滲透率也僅有2%,而在被寄予眾望的印尼,普通電商使用者的網購開支不足90美元,在中國與美國,這一數字分別達到858美元和1800美元。

左手是蓬勃發展的經濟,右手是尚未填補的空白,難怪谷歌和淡馬錫等機構的研究報告都看好東南亞電商前景,預測東南亞GMV將從2019年的382億美元增長到 2025年的1530億美元。也許是基於以上樂觀前景,Lazada將其遠期目標定為2030年服務3億消費者,幾乎是要拿下東南亞六中國人口的半壁江山。

03/ 艱難的本土化 + 老對手的新挑戰

儘管Lazada躊躇滿志,但必須要迎接東南亞市場特有的挑戰。首先東南亞各國地理分散,島嶼眾多。目前Lazada的官方物流LGS時效平均在10天左右。為了優化物流體驗,Lazada沒少花力氣,利用菜鳥網路在東南亞六國的17個城市建立起超30個倉儲中心,還打造了覆蓋率達70%的“最後一公里”配送網路,以及超過3000個消費者自提點。

阿里旗下菜鳥為Lazada建立起強大的物流網路,圖片來自網路

目前Lazada 80%的訂單由自己的倉配體系交付,只要官方物流監測到妥當,就可以直接給賣家放款。在疫情影響下,Lazada還推出了“春風計劃”,泰國站運費最高降90%,馬來西亞站、越南站的國際運費也大幅下調。第二個難點是支付。東南亞國家信用卡滲透率整體偏低,部分使用者甚至沒有銀行賬戶。儘管Lazada背靠螞蟻金服推出了電子錢包,但電商帶動數字支付的中國經驗似乎無法直接複製。Lazada乾脆依靠物流網路,創造了“貨到付款”(COD)這一現金支付模式,然而隨之而來的還有居高不下的退貨率。

電子錢包Lazada Wallet效果並不好,圖片來自網路

物流和支付的特殊情況是一個訊號:中國企業想要在東南亞有所作為,必須實施本土化戰略。東南亞各國國情不同,從地理、人口、經濟基礎到宗教、文化差異巨大,無法照搬一套成熟的中國模板。這點恐怕才是阿里巴巴現階段在Lazada遇到的最大挑戰。 毫無疑問,阿里巴巴有著強大的集團賦能優勢,菜鳥網路對當地物流的支援可見一斑。但在本土化管理上,頻繁空降高管,中方管理層的屢次調動,以及強勢的阿里企業文化,可能都不利於Lazada融入本土市場。據傳疫情期間,集團統一的行政管理政策曾與當地文化風俗產生過沖突。三年連換三帥的現象,多少折射出阿里巴巴在東南亞的水土不服。本土化不順利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被競爭對手反超。東南亞市場的複雜性讓這裡擠滿了大大小小的競爭者。其中最具威脅性的恰恰是來自騰訊投資的Shopee(蝦皮)。 Shopee成立於2015年,總部同樣在新加坡,業務不僅覆蓋了Lazada涉及的六個東南亞國家,還有中國臺灣和開拓中的巴西。其母公司電商和遊戲發行公司Sea已在納斯達克上市,騰訊持有40%的股份,是Sea的第一大股東。

Shopee是Lazada的頭號競爭對手,圖片來自網路

Shopee和Lazada的經營類目有很大重合,使用者結構也頗為相似,超過60%的使用者為年輕女性。Lazada正在做垂直化精細化轉型,類似於早期的天貓,而Shopee更像是早期的C2C淘寶。但在一個多數國家人均GDP未超過中國的新興市場上,消費升級看上去為時尚早,便宜好賣的產品和低門檻招商似乎更接地氣。事實上,Shopee已經實現了對Lazada的逆襲。其賣家數量和店鋪數量快速上升,在馬來西亞站,Shopee的店鋪數為23萬,而Lazada的店鋪數為14萬。

Shopee曾請到足球巨星C羅為其代言,圖片來自網路

也許正是阿里巴巴在海外市場上的磨合給了競爭對手機會。相比阿里巴巴對Lazada的全權控制和傾力改造,Shopee從一開始就更為本土化,其創始者來自亞洲,而現任高管包括Quattroporte馮陟旻有著長期的東南亞生活和工作經驗。當阿里系和騰訊將戰火點燃到東南亞,國內老對手京東也沒有袖手旁觀。據悉,京東投資了越南、印尼、泰國等多家網站,並與泰國房地產、零售和酒店集團尚泰集團(Central Group)簽訂了價值5億美元的協議,涉及金融科技和網購等領域。

印尼本土電商領頭羊Tokopedia也是阿里投資的企業,圖片來自網路

與此同時,眾多海外電商企業也在虎視眈眈東南亞市場。包括在菲律賓和泰國佔據一席之地的亞馬遜公司。與阿里巴巴形成對比,亞馬遜擁有豐富的國際運營經驗和跨文化團隊管理能力。而印尼電商市場領頭羊Tokopedia恰恰也是阿里巴巴花了11億美元投資的本土企業,如何平衡Lazada和Tokopedia在印尼站的關係,避免無謂的左右手互博,也將是阿里巴巴面臨的新問題。

04/ 疫情籠罩下的未知數

面臨海外擴張的波折和不順,阿里巴巴出海決心依舊堅定。畢竟國內電商市場的競爭之激烈有目共睹。幾年前阿里全力應對京東時,誰能想到會殺出一個拼多多,開啟下沉市場。中國老齡化社會的臨近和人口紅利、流量紅利的減少,也讓國內電商普遍選擇新出路。

阿里巴巴早期速賣通的嘗試不算成功,而這一次,阿里結合自身優勢,定位在全產業鏈生態平臺上,大有賦能全球的勢頭。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對全球供需造成巨大沖擊,但對於急於出海的阿里巴巴來說,也許正是一個發揮集團賦能優勢,深入參與東南亞本土產業鏈的機會。 據悉,疫情期間,Lazada幫助超過15萬家東南亞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在阿里巴巴的“愛心助農”模式下,曾幫助馬來西亞金馬侖高原的農民每天賣出1.5噸蔬菜。Lazada還與印尼政府簽訂了合作,計劃幫助200 萬個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今年4月,Lazada的直播平臺實現了45%的銷售環比提升。6月29日,Lazada跨境生態創新服務中心(南寧)正式揭牌,計劃在廣西和東盟之間建立雙向電商孵化機制和直播經濟。

只有解決本土化問題Lazada才能脫穎而出,圖片來自網路

疫情攪動了東南亞電商的格局。要想捕捉此次疫情帶來的機遇,Lazada需要一個能夠統籌全域性、又能化整為零實現本土化突破的人物。在李純致員工的一份電郵中,我們或許看到了某種自信:“在過去的三年中,在區域和國家層面以及技術和商業領域,我對我們所面臨的巨大機遇和挑戰有了全面的了解。以客戶至上的心態,我們將制定更好的戰略,更明智的工作和更加艱苦的戰鬥。” 曾在印尼打過硬仗的李純,會是這樣一個Mr.Right嗎?歡迎討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黃斌漢:新規落地!網際網路金融或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