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在前面的話
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等級一般一共有5級:分別為PR1級(風險很低)對應客戶群體為謹慎型;R2級(風險較低)對應客戶群體為穩健型;R3級(風險適中)對應客戶群體為平衡型;R4級(較高)對應客戶群體為進取型、R5級(風險很高)對應客戶群體為激進型。五個等級風險程度依次升高,銀行一般只會發售PR1-PR3級的理財,現在你在銀行能看到的預期收益率或者比較基準收益率在4%—5%的理財屬於中低風險理財,也就是R2等級,屬於風險比較低的產品。
而定期存款如果按照風險等級劃分屬於R1等級,風險是最低的,我們知道,風險越大預期收益率越高,風險越低預期收益率越低,而且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
那麼為什麼現在有許多人不願意買4%-5%的理財,還是情願去銀行做2%-3%的定存呢?我想有如下原因
一、投資態度偏保守或者性格偏謹慎,因為我們知道銀行的中低風險理財雖然還是很安穩的,基本上各家銀行幾乎沒出過什麼問題,但是中低風險的理財紙面上是不承諾保本的,這讓很多客戶就是不放心,他們寧願相信白紙黑字寫的。另外,像存款現在都出臺存款保險制度,允許銀行破產,在一個銀行的存款最多可以保證兌付50萬,這都讓很多謹慎的客戶擔心,開始把存款分別存到幾家銀行,以防止這種大的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所以不買理財也是很可以理解的。
二、還有一種客戶可能原來投資比較積極,甚至嘗試過私募、信託,更有甚者可能買過P2P,然後暴雷了或者虧損了,導致一下子到了另一個極端,再也不敢相信這些新的產品,這也可以理解,中國有句古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栽的這次跟頭後就變的老老實實。
三、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理財有一個缺點,就是如果不到日子,你是取不出來的,像我們存的定期提前取按活期利息,但是最起碼家裡如果急用錢還隨時可以取。而且現在很多銀行推出了智慧定期,也就是提前支取也可以靠檔計息。
所以,有的人願意選擇定期存款,有的人願意選擇理財產品,各自需求不同,風險承受\\接受能力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