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近年來,區塊鏈迅速經歷了由冷清到火爆,再由火爆迴歸理性的過程。區塊鏈領域雖然缺乏爆款應用,但市場整體對其的價值仍較為肯定。日前,國內諸多銀行巨頭紛紛行動,促使區塊鏈技術應用行業提振升溫。

代表性區塊鏈平臺:建行的BCTrade

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巨集認為,區塊鏈具有分散式儲存、交易溯源、難以篡改的特點,因此與貿易金融的應用場景高度契合。

在貿易金融業務中,貿易雙方高度依賴人工核查,判斷各種交易票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具有一定難度。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實現貿易、物流、金融、監管等眾多貿易參與方的高度整合,解決了交易不透明、資訊不對稱等資訊孤島難題,實現了生態中的互聯互通。

基於這種應用理念,建設銀行已在2018年4月就釋出了“BCTrade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目前已迭代至2.0版本,累計交易量已突破3600億元。

BCTrade在國內貿易金融領域中具有代表意義,該區塊鏈平臺部署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國際保理、再保理等功能,為銀行同業、非銀機構、貿易企業等三類客戶提供基於區塊鏈平臺的貿易金融服務,參與方包括建行和40餘家同業,覆蓋國有大型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銀行等各類機構。

BCFT平臺:區塊鏈福費廷交易

除了建行外,由中信銀行率先倡議,中信銀行、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設計開發的BCFT平臺(區塊鏈福費廷交易)正式對外公佈。

該平臺自去2018年9月30日上線以來,累計交易量高達200億元,已有30餘家銀行機構加入或明確加入意向,是國內銀行業另一大區塊鏈貿易金融交易平臺。該BCFT平臺在近期升級後,解決了互相簽署協議的難題,有利於銀行間業務關係的建立,也有利於銀行聯盟區塊鏈的擴大。

銀行系區塊鏈陣營不斷壯大的趨勢下,該領域的創新潛力也值得期待。

除了上述兩大銀行系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外,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微眾銀行等多家銀行也在積極佈局區塊鏈應用。

銀行系區塊鏈的挑戰:缺人、缺技術、缺監管

雖然運用區塊鏈技術的銀行陣營不斷壯大,平臺參與熱情不斷高漲,但區塊鏈作為一項全新的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阻力和難點。包括區塊鏈當前應用場景尚不具備顛覆性,業務應用效果並不明顯,投入規模、人員方面尚無法大面積鋪開。

同時,在智慧合約安全性、技術架構成熟度以及監管尚不清晰方面也面臨挑戰。

一位區塊鏈研究人士也指出,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尚未成熟,除效能問題外,智慧合約安全性和技術架構成熟度都與銀行IT系統安全要求相去甚遠。另一方面,過於嚴格的監管使得銀行無法在密碼貨幣、密碼證券領域進行創新,只能將區塊鏈簡單地用作不可篡改資料庫,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另外,各家區塊鏈平臺缺乏互通性、相容性,業務資料無法互動,制約了區塊鏈的技術轉化、成果應用及產業佈局。

區塊鏈行業寒冬未過

有一種觀點認為,之所以銀行系區塊鏈較為火爆,是因為監管對密碼貨幣和密碼證券有著較為清晰的認定,允許風控能力較強的銀行涉足這些業務,將公鏈上如火如荼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複製到主流社會中來,進而促進區塊鏈應用的大規模落地。

但與紅火的銀行區塊鏈不同,國內區塊鏈應用市場仍未擺脫“寒冬”。

有資料顯示,2019年9月,全球共披露區塊鏈應用專案70個,其中國內披露區塊鏈應用專案26個,佔比約為37%,成為當時佔全球比重最低的月份,這一佔比也是8月以來的連續兩個月環比下滑。

有專家表示,把注意力放在完善區塊鏈生態建設方面,或許有助於行業的回暖。但建立區塊鏈應用生態,必須具備一定數量的參與機構加入應用平臺,優勢才能得以呈現。

另外,由區塊鏈技術實現的應用專案和平臺必須具備足夠的開放性,才能被潛在的參與方加入、共享、共建,才能形成區塊鏈應用生態。目前,存在平臺加入的技術門檻較高,同業間達成商務合作比較困難,平臺的開放性不足等問題,但給予時日,上述問題解決以後,平臺的生態建設仍值得期待。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解讀螞蟻金服的投資邏輯,為何要領投e籤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