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七月,無論是股市過山車還是政府的一連串政策,搞得大家眼花繚亂,接下來經濟怎麼走,讓很多朋友都滿腦子都是問號。
政事堂接著昨天的文章,繼續跟大家聊一下國務院的巨集觀政策走向。
今年受疫情衝擊,眾多行業受到了嚴峻的衝擊,為了避免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前兩個季度央行開足馬力通過一系列的金融手段放了不少的水。
由於水是通過金融渠道放出去的,因此,距離錢近的地方往往獲得了更多的水源。
在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的聯合發力下,在老百姓都出不了門的情況下,一線和準一線的房價反而出現了一波強勢拉昇,在全國GDP增速大幅下滑之際,代表著中國優質企業合集的A股也走出了幾波瘋牛。
這些事情的本質,是在疫情的衝擊之下,中央需要第一時間把水放出去,因此也願意承擔金融放水帶來的副作用。
而那些在危機關頭幫忙運水的“薛大老闆”們,也能獲得相應的酬勞。
因此,明白了這個底層邏輯之後,就會知道那些高呼“大國牛”的專家是在老牛啃韭菜。
因為這種副作用巨大的放水,是不可持續的,而且還跟“房住不炒”以及“健康資本市場”的中央決策對著來。中國最聰明人匯聚的金融系統不會傻自己去踩雷,必然會把接力棒交出去。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政事堂會說八月是一個重要的分割點,因為直抵地方的特別國債會在七月底發行完畢,而完成了為特別國債保駕護航的任務之後,金融機構的特別放水措施也會逐步回收。
因此,八月之後,放水的邏輯和渠道都變了,意味著救災的資金不再需要從“薛大老闆”們的錢莊裡面走一圈,而是要直接發給六億困難群眾。
用國務院的話說,就是“巨集觀政策實施的時效性”。
甚至從剛剛國務院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中也能看得出來,不同於上次會談參加的以上市公司和大型集團為主,本次是會談代表發言的是中國中小企業協會。
而根據我黨決策之前會廣泛徵求意見,本月底的會議很可能也會出現一個明確的風向,那就是把中央的救災款,直接發到縣區級政府,發到中小企業手裡。
因此,八月之後,不僅地方政府會有直達的特別國債,全國廣大的中小企業,尤其是勞動力密集的企業,也會拿到專項的資金來維護就業和民生。
這也是為啥六月的時候,國務院明確了要讓在救疫期間賺的盆滿缽滿的金融機構讓利1.5萬億。
而對於金融機構來說,讓利其實不怕,增加了信貸規模依然還是賺錢,但問題是中小企業存在著巨大的不良風險。
因此,金融機構很可能還會走08年的老路,慢慢的,利用體系外的金融科技公司,一筆筆把有風險的信貸承接過去。
琢磨一下當年接盤銀行的P2P,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呢?
所以呢,機會就出現了,未來會有一批金融科技公司拿著銀行讓利的低價資金,通過科技和資料手段放貸,持續啟用地方經濟和就業。
作為交換,金融系統之前收緊的牌照和管制也會適度的放寬。
這意味著近年來瘋狂採購金融牌照和組建團隊的網際網路大佬們,也將迎來一波春天,因為現在已經沒有P2P跟他們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