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每個“謠言”傳著傳著就成真了。
一週前,全球最大的獨角獸螞蟻集團還在闢謠說沒有上市時間表,一週後就官宣計劃在科創板、港交所兩地同步上市。其實,這本來就沒有懸念,早在3年半前,螞蟻集團從有限公司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時就註定了今天,真正的看點不在於,螞蟻集團何時上市,而在於較之於阿里巴巴,它的上市到底有多少不同。
螞蟻集團上市有哪些特殊意義,阿里之父、排在中國富豪榜第二位的馬雲無疑最有發言權,至少讓他彌補了三大遺憾。
不再為日本人打工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完成當時史上最大的IPO時,馬雲內心是比較落寞的。
在巨大的蛋糕面前,30位合夥人合計持有14%的股份,相比之下,第一大股東日本軟銀持股比例34.4%,美國雅虎持股比例為22.6%。若非馬雲採取了獨特的合夥架構設計,阿里的控制早已掌握在孫正義手中了。
許多網友一直說阿里是一家日本人的公司,這個說法也不是信口胡說,畢竟軟銀是最大的受益人,這不僅體現在阿里上市時,孫正義獲得了近3000倍的投資回報,而且一直享受著最大份額的分紅。
當然,這個局面的形成不能責怪馬雲,也不能責怪孫正義。
在第一次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2000年,馬雲拉投資時到處碰壁,最後是初次見面僅交談了10分鐘左右的孫正義向創辦不到一年的阿里投入了2000萬美元,拿人手短,彼時籌碼不多的阿里只能以身相許。
不過,打拼十四年後開始分蛋糕了,眼瞅著人家拿走了大頭,放在誰身上,都有點不是滋味。這同樣是馬雲的一塊心病。
螞蟻集團的上市就完全不同了,軟銀雖然通過阿里仍然間接擁有8%的股份,但以馬雲為代表的團隊控制的股份高達55%,上市將讓這些人享受到最大的回報,也使得螞蟻集團保持了一個由中中國人控制的阿里繫上市公司的地位。
衣錦還鄉不是夢俗話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最初上市時,阿里囿於外資身份等因素,無法在A股上市,原本希望在港交所IPO,又因同股不同權問題遭遇障礙,不得不選擇了紐交所。
後來,港交所修訂了上市規則,去年9月,阿里以在港二次上市的形式,宣告了自己的勝利,不過,呆在與上海一城之隔杭州的馬雲顯然更希望有一天能在上交所亮相,美股、港股目前還是少數境內投資人的專利,更多的人根本不關心什麼“09988”或“BABA”,畢竟與大家離得太遠。
眼瞅著自家的股票在A股大螢幕上不斷跳躍,左鄰右舍都在談論著它的漲漲跌跌,這才是最為榮耀的事。隨著螞蟻集團同步登陸港交所、科創板,馬雲衣錦還鄉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
帶著國家隊一起發財作為一家發全國網友財的中國最大電商,阿里巴巴上市時,其所有收益幾乎與中國人沒什麼關係,國內股民難以參與交易,阿里巴巴的股東中也難覓國內企業蹤影,螞蟻集團就不一樣了。
天眼查有關資料顯示,在2015年、2016年的A輪、B輪融資中,螞蟻集團引入了全國社保基金、中中國人壽、中郵集團、太平洋人壽、建銀、CCTV等一大批國家隊以及新希望等一大批民營企業或民營企業家。
儘管馬雲引入國家隊時也有著自己的小九九,並非單純為了讓後者坐享其成,螞蟻集團不同於一般的企業,而是屬於一家金融控股集團,比較敏感,官方在此方面的監管政策還不是十分明朗,但不論怎麼說,對於這些重量級投資者來說,螞蟻集團上市是一件好事。
早期投資者如全國社保基金、中中國人壽等入局時,螞蟻集團的估值只有450億美元左右,如果IPO後市值達到預計的2000億美元,大家的賬面投資回報率將高達444.4%,增值還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