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網貸天眼資料,7月,23天210家平臺爆雷……
從2016年e租寶開始,哪一年不爆幾個大雷,P2P行業似乎就缺點什麼,至於小雷,連自媒體都懶得寫了。
爆雷,似乎是這個行業躲不開的宿命,這又是為什麼呢?
以最近爆雷的幾家P2P為例,先看幾個資料:
愛錢進註冊資本10億,借貸餘額230億;
微貸網註冊資本1.28億,借貸餘額85.83億;
網利寶註冊資本0.5億,借貸餘額30.30億;
愛錢進的槓桿率23倍,微貸網槓桿率67.05倍,網利寶槓桿率60.60倍,換句話說,愛錢進用1塊錢
做了23塊錢的生意,其他兩家都用1塊錢做了60多塊錢的生意,如果再考慮到註冊資本是否足額繳納、
公司運營過程中是否因為虧損導致註冊資本流出,再加上業務運營過程中的借貸規模必然大於爆雷時的
借貸餘額,槓桿率必然是一個嚇人的數字。
這樣的槓桿率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愛錢進每借出100塊,其中4.35元無法收回,其他兩家每借出
100塊,其中只要有不到2塊錢無法收回,這個業務就沒法繼續了。
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問了,銀行也是做的同樣的事情,為啥銀行可以繼續?
以現在的基準利率來說,一年期貸款利率是4.35%,一年期存款利率是1.50%,可以理解為銀行從
我們手上採購資金的成本是1.50%,再把資金賣給下家的價格是4.35%,銀行的利潤是2.85%,實際操
作中,比如我們貸款買房,多數情況房貸的利率是高於4.35%的,這樣銀行的利潤更高。而P2P的資金
採購成本多少?低於8%恐怕你都懶得搭理他,因為你隨便買點理財5%很容易達到的,加上相對於銀行
的弱勢地位,P2P的業務費用、提成獎勵等等必然要高一大截,也就是說P2P必須要把貸款利率做到
13%以上才有可能跟銀行的利潤差不多。
13%以上都是什麼樣的人在貸款?要麼急需短期資金、要麼信用太差、要麼就沒打算還。短期資金
是可以做到比較高的利率,但是需要頻繁動用人力物力做業務,對於業務經手人來說收入沒多少還很麻
煩,同時短期急缺很難說會不會是長期急缺的開始。至於信用太差的,除了降低單個貸款人額度最大限
度分散風險以外,實際沒有更好辦法,這對業務經手人來說又是同樣的問題,沒多少收入業務流程還是
一樣做。至於沒打算還的,以P2P行業的風控水平和內部人員的管理程度,很難杜絕道德風險。
就算P2P做到了13%以上的平均水平,跟銀行依然沒法比,銀行的收入不止是息差,還有各種的中
間業務,比如匯款手續費之類的,以工商銀行19年為例,中間業務收入1716億,佔總收入的20%,還
有755億的其他收入,佔總收入的將近9%。
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會有軟銀中國、高榕資本、巨人網路等等一眾投資界的大佬入局這個行業?
一方面,這個賽道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市場增長很快,更是金融行業的一個小窗戶,如果賭對了,很
可能進入到更高階更賺錢的傳統金融業喝酒吃肉。另一方面,局內人肯定都意識到前面說的問題,他們
的解決方案大概就是幾點:
1、利用網際網路降低業務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2、以資訊撮合為核心業務模式,剝離大部分的經營風險;
3、以技術手段提高風控能力,降低壞賬率。
所以我們能見到的P2P基本都是**網路資訊科技公司,並且肯定會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出現長篇大論
題別找我。
但是這對出借人來說肯定不願意這麼理解,攬客的業務員更不能這麼直白的說甚至為了拉業務進行
誤導也是大概率事件,於是大家就這麼非常愉快的成交了。
至於風控手段,必然也是升級了的,同時在監管部門的嚴格約束之下,各種業務衝動也會收斂很
多,否則也不至於能撐到現在才爆雷。
說了這麼多,如果你還有投資P2P應該怎麼辦?
首先是要有序贖回,千萬不要擠兌,擠兌必然爆雷,只要不爆雷,監管部門就會約束著他們好好活著;
其次是如果實在爆雷了,沒必要動不動就去拉橫幅,浪費時間也沒用,而是要組織大家合法維權,
各地都有監管部門,要相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