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高點40元左右,不排除更高的可能?
隨著三大豬企溫氏、牧原、正邦先後釋出第三季度業績預增公告,生豬養殖企業再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
日前,正邦科技釋出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稱預計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4500-5500萬元,比上年同期盈利3516.58萬元增長27.97-56.40%。該公司一季報顯示虧損4.14億元,半年報顯示虧損2.75億元,前三季度業績得以扭虧為盈,得益於第三季度預計盈利區間在3.2-3.3億元。正邦科技表示,受生豬價格影響,公司一季度虧損較大,二、三季度生豬價格逐步上漲,生豬養殖業務盈利水平逐步提升。
同日,龍頭豬企牧原股份釋出的2019年第三季報顯示,第三季度實現營收45.73億元,同比增長24.67%;歸屬淨利潤15.43億元,同比增長259.71%。財報顯示,牧原股份一季報虧損5.41億元,半年報虧損1.56億元,而三季報扭虧為盈盈利13.87億元。此前8日晚,牧原發布業績預告時也稱,2019年生豬銷售價格第一季度較低,二季度開始上漲,邃公司開始步入盈利期。
此外,9日晚溫氏股份釋出的第三季度業績預告也頗為亮眼,公告稱預計2019年前三季度歸屬淨利潤盈利59.5-61.5億元,同比預增105.18%-112.08%;第三季度盈利45.67-47.67億元,同比預增130.36%-140.45%。據了解,溫氏股份今年一季報虧損4.60億元,而半年報時已扭虧為盈盈利13.83億元,從預告來看,第三季度業績增幅更大。
豬企優勢各異溫氏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肉禽市場行情較好,公司積極發展養禽業務,實施增加投苗等措施,實現了擴產增量增效,養雞業務和養豬業務均實現收入及盈利同比上升。期間,商品肉雞銷量達到6.3 億隻,同比增長16.57%,銷售均價同比上漲7.57%;商品肉豬銷量1553萬頭,同比下降4.02%,但銷售價格同比上漲 23.87%。
溫氏股份以肉雞和肉豬為主營業務,主要產品除肉雞和商品肉豬之外,還生產肉鴨、肉鵝、肉鴿及其他加工肉製品、乳製品等。在豬肉供給緊缺的情況下,其他肉類自然成為替代品,禽作為最便宜且產量僅次於豬肉的畜禽肉類,替代效應更為明顯。作為國內生豬和黃雞龍頭的溫氏股份,其主營業務的構成決定了此番享有的市場優勢,兩大主營板塊——生豬和黃雞,價格均進入上行通道。
牧原股份則主營種豬和商品豬的養殖與銷售,擁有完整的生豬產業鏈,憑藉生豬育種優勢和優秀的生物安全防控,在同行之間具備成本優勢。招商證券研報指出,“憑藉優秀的生物安全防控優勢,牧原股份與同行之間的成本差距由原來的150元/頭提高到350元/頭,再外加100-150元/頭的平均利潤,其週期均衡利潤達到500元/頭。”
此外,目前國內短期推出非瘟疫苗的可能性較小。一方面,是因為國內目前研發的一種基因型疫苗無法解決不同源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推行疫苗會面臨巨大壓力,企業生產成本將大幅提高。長期來看,對於企業而言,生產成本最低、隱患最小的還是生物安全防控。如此,牧原股份的優勢更加不容忽視。
資料顯示,9月30日生豬的全國均價為27.97元/公斤,10月14日生豬的全國均價為35.04元/公斤,也就是說,最近半個月來每公斤生豬價格足足上漲7.07元,增長率達到25.27%。那麼,生豬行情還將持續旺盛多久?
招商證券研究員雷軼表示,“在行業生物安全防疫水平還遠沒有達到可以防控非洲豬瘟的大背景下,未來疫情的反覆仍將存在,豬價或一路震盪上漲至2021年春節甚至更長時間以後,明年均價會在30元/Kg以上,高點或在40元附近,不排除更高的可能性。”
申萬巨集源研究員趙金厚指出,“未來一年內豬價依然將維持高位。因為未來至少一年內生豬供應預計仍將非常緊缺,而供需缺口加大將進一步體現在豬價的上漲之上。”
長江證券研報則認為,“養殖行業高景氣度將至少持續3年以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