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對於高瓴資本創始人張磊的《價值》這本書,在五一期間我花了兩天時間做了較為仔細的閱讀,剛開始引起我讀這本書興趣的地方並不是其投資哲學,而是其對長期主義和個人價值觀的一些闡述。

在整體讀完這本書後,我給了這本書80分以上的好評。

張磊是高瓴的創始人兼執行長。“我們是創業者,恰巧是投資人”,張磊以樂觀主義創業者的心態創立高瓴,堅持價值投資理念,以長期主義和研究驅動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堅定地“重倉中國”,支援實體經濟,助力產業創新。

經過十五年的發展,高瓴不僅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更支援和參與了一批偉大企業的誕生和成長。張磊同時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校董會副董事長,耶魯大學校董會董事兼亞洲發展委員會主席,西湖大學創始捐贈人、創校校董兼發展委員會主席,未來論壇創始理事、未來科學大獎發起人和捐贈人之一。

可以看下豆瓣上對這本書的一個簡單說明。

這本書介紹了張磊的個人歷程、他所堅持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對價值投資者自我修養的思考,還介紹了他對具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創業組織以及對人才、教育、科學觀的理解。

但是豆瓣上對這本書的評價出現了兩級分化,很多人認為這本書一個是賣的貴,而且大部分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雞湯類價值觀,也沒有太多的乾貨,反而是大部分的篇幅都在介紹高瓴資本投資的企業,成為了一個高瓴和企業本身的自我宣傳類書籍。

如果你看這本書是想找什麼投資的乾貨或炒股的秘訣,或者說你想看了這本書就能夠買到翻倍牛股賺快錢,那麼這本書一定不適合你,也不符合本書倡導的一個價值觀。很多人詬病這本書提出的很多經驗和觀點都是對的,但是如何達成這個經驗並沒有展開詳細描述,認為是作者有所保留。在這點上我個人看法是很多經驗本身就無法詳細展開去論證,而是需要你自己去實踐證悟,書裡面更多是給出一種思維框架和模式,能夠指導你去改進你的實踐,能夠做到這樣就足夠了。

那麼我為何要推薦這本書?

簡單總結就是這本書實際在講一個創投機構對企業的投資,實際也在講張磊自己的長期主義和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投資企業如此,對於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實際上每個人都是一個投資者,需要的就是在堅持長期主義,不斷的投資自己,做時間的朋友。

看完這本書後,個人覺得至少三類人適合詳細閱讀這本書。

第一類就是將長期主義作為自己核心價值觀的個人,不論你是否做投資,是否是創業者都適合讀這本書,這本書會進一步幫你理順個人思維框架,個人自我修養,堅守自我原則和個人價值觀,真正與時間同行,做時間的朋友。

第二類是企業家,企業高管和創業者,特別是第6章和第7章持續創造價值的卓越組織這兩個章節值得反覆細讀。作為一個創業者或企業家,不是簡單的天道酬勤,而是你需要形成什麼樣的格局和視野,堅守什麼樣的價值觀,打造什麼樣的組織和團隊。簡單來說,如果一個企業家能夠讓所有的創投機構都願意來投資你,那麼這就是你最大的價值。

第三類是個人投資者,如果你自己買基金,炒股或做其它投資,都適合看看這本書。這本書不會帶給你速成的炒股秘籍,但是能夠讓你在投資的時候避免踩雷,能夠讓你以動態的視角來看待一個行業,一個企業本身的發展。

價值投資啟蒙和試煉

找尋屬於自己的三把火

從事投資多年,我深刻認識到,投資所需要的知識是無止境的。構建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和認知框架,是塑造投資能力的起點。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價值觀,這也是深藏於內心並真正屬於自己的三把火。

所有的知識都是基礎,在學校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將基礎知識打牢固。但是知識本身不是價值,知識需要透過實踐轉換為個人能力才是價值。

但是價值本身又不是簡單的利益和金錢來衡量,否則你的能力全部為了短期的逐利而迷失了自我,因此如何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書裡面提到。

讀書,思考,實踐,不斷地PDCA迴圈持續迭代提升自我。堅持對自我高標準的要求,持續學習,獲得理解和洞察能力,這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的長期主義。

也就是說長期主義實際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PDCA迴圈過程,持續學習,終身學習,同時透過實踐不斷證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和經驗。這個觀點實際和我前面文章談到的思維框架,學習實踐,個人知識庫積累等也是完全吻合的。

當我構建思維框架的時候,實際談到兩個關鍵分支,其一是獨立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其二是事物認知能力。實際上第一個能力讓你能夠成為一個核心骨幹和專家,只有第二個能力才能夠讓你成為一個開創者。

建立高瓴資本

在河南駐馬店中學以文科狀元身份考入人大,在畢業後進入到五礦集團,大部分工作確實長期出差到礦山考察。而出國留學,考入耶魯大學變成了作者一個重要的職業生涯轉換,其中能夠進入到耶魯大學基金會實習,同時能夠師從史文森變成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要知道高瓴資本剛成立後,第一筆2000萬美元的投資則來自於耶魯大學基金會。

高磊的學習成長和創業之路實際上對所有創業者最大的一個啟發就是如何在一開始就保持一個高起點,類似進入985名校學習,出國留學進入常青藤,進入世界五百強或BAT等大企業,都是讓你保持一個創業的高起點。

這個高起點不僅僅是在技術和經驗積累上,更加重要的是人脈和圈子的積累。簡單來說你如果創業和誰一起最放心?實際上就是你的大學同學或工作多年的同事。一個高起點的創業團隊或管理團隊往往更加容易獲得資本的認同。

投資一個企業即是投資人,這是大部分風險投資的關鍵邏輯。

正如書裡面作者在找尋創業合作伙伴的時候談到的三點,人品好,愛學習,能吃苦。最樸素的三條往往就是最核心的。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有些事情不能做,我從一開始就不做。有些錢不能要,如果出資人不理解我們的堅持,我們從一開始就無法與之磨合。在短期與長期,風險與收益,有所為與有所不為之間,我們修煉自身的核心,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對於一個企業家或創業者,真正難的是什麼?

這個難點就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做到有所不為,不為短期的利益所動,不急功近利而是能夠堅守長期主義。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堅持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在重倉中國的篤定中感受價值的創造,在與偉大企業家同行中信守長期主義的哲學。

在前面我已經談到過一個重要觀點,即:

每個人都是一個投資者,其投資的物件就是自己,如何在個人自我學習,成長,實踐過程中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持續改進是每個人一生的學問。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形成自我原則和價值觀,有所為並有所不為,能夠將自己變成一個長期主義者,不斷精進,做時間的朋友。

你能否真正地沉下心來,長期堅持和專注,做好一件持續創造價值的事情。這是值得每個人都時刻思考和反省的事情。

價值投資方法和哲學

當你投資一個企業的時候,會從行業,公司,管理層三個方面進行考量。比如企業的核心商業模式和賺錢邏輯是如何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公司本身的成長性如何,企業本身有無明顯的護城河等。

但是裡面最重要的一個點還是如何去評價一個公司的管理層。

看管理層就是要關注創始人有沒有格局,執行力如何,有沒有建立高效組織的思維和能力,有沒有企業級精神。

正如書裡面提到的一個重要觀點一樣。

我們清楚地意識到,傳統的護城河是有生命週期的。所有的品牌、渠道、技術規模、智慧財產權等,都不足以成為真正的護城河。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就是企業家們不斷創新,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

研究驅動

價值投資最重要的標誌就是研究驅動。因為最好的分析方法未必是使用估值理論、資產定價模型、投資組合策略等,而是堅持第一性原理,即追本溯源,這個源包括了基本的公理,處事的哲學,人類的本性,萬物的規律。

書裡面提到的這種研究包括三方面內容。

深入研究 = 研究深 + 研究透長期研究 = 關鍵點 + 關鍵變化獨立研究 = 獨特視角 + 資料洞察

對於這部分詳細地說明我不準備摘錄書籍裡面的內容。從以上幾點實際可以看到和我在談思維框架邏輯的時候,談到的事物認知和分析方法有一定的類似性。

即我們對一個行業和公司的研究一定不是靜態的,而是應該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將其放在一個長的時間週期來觀察,同時設定關鍵的檢查點;其次對公司的研究不能是孤立的,不能脫離政治經濟環境,脫離整個宏觀經濟政策,我們面對的外在環境,人事物,資訊互動方式,消費習慣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脫離外在環境談企業盈利模式本身不成立。最後就是研究要避免倖存者偏差,要避免類似索羅斯談到的反身性錯誤,簡單來說就是你隨時能夠保持獨立的視角,跳出盒子來看待事物。

世界上只有一條護城河

如果一個企業對原有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盲目樂觀,固守塵封,而不是時刻保持創新並適應變化,那麼企業終將走向沒落。這也是書裡提到的沒有靜態護城河的概念。

包括市場上的很多百年老店,除了茅臺,白藥等發展良好外,實際上類似全聚德,同仁堂等很多其他老字號並沒有快速的發展和擴大。因此即使是百年老字號,你不尋求創新,適應新的消費趨勢,適應數字經濟和網際網路發展經濟,那麼也可能被逐步淘汰。

因此沒有靜態的護城河,如果企業有護城河,這個護城河應該是動態的,適應變化的,與時俱進的。即書裡面提到的,持續不斷瘋狂創造價值的企業家精神,才是永遠不會消失的護城河。

價值投資的發展趨勢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這本鉅作可以說是投資者的聖經,類似市盈率,動態市盈率,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資產負債率,存貨週轉率等都是大家常說的額估值指標,這些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研究一個企業來說,這些還不足夠。

價值投資由單純的靜態價值發現轉而拓展出兩個新的階段:其一是發現動態價值,其二是持續創造價值。做投資不應該是短期的套利或投機,而應該是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這個就需要對行業和企業有一個動態的,長週期的跟蹤和觀察,判斷一家企業的企業家是否具備戰略格局和開拓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判斷企業是否是時間的朋友。

時間是好生意和好創業者的朋友,隨著時間的流逝能夠加深護城河的,能夠真正沉澱下來的才是企業核心資產,時間越久對生意越不利的則是費用。

將時間分配給能夠大量價值的事情,複利才會產生。

如果你是一個長期主義者,那麼應該會對上面兩段頗有感悟。對應到個人學習成長來說,這兩段同樣適用,即:

時間流逝應該是加強你自己的護城河,讓真正有價值的知識,技能,實踐經驗沉澱下來,提升自我認知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你個人的核心資產。如果不能達到這個目的,那麼時間就被荒廢掉了,變成了自我費用和負擔。

個人成長要相信日積月累的道理,所有的點滴積累往往都會在你後期帶來價值複利。不要因為短期沒有價值或利益,而放棄了自我成長和進步,投資企業我們放在一個長週期,那麼個人對自己的投資同樣應該堅信長期主義,放在一個長的時間週期來看待。

價值投資者的自我修養

價值投資不應該是投資者之間的零和遊戲,而應該是共同把蛋糕最大的正和遊戲。價值投資者應該堅持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由亞里士多德提出,他強調任何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個根基性的命題或假設。它不能預設,也不能被違反。簡單來說第一性原理就是不能從任何其他原理中推匯出來的原理,是決定事物本質的不變法則,是天然的公理無須證明。

投資系統的第一性原理不是投資策略,方法或者理論,而是在變化的環境中,識別生意的本質屬性,把好的資本,好的資源配置給最有能力的企業,幫助社會創造最大的價值。因此你必須去真正理解一個企業商業模式的底層邏輯,這個底層邏輯究竟體現在資源擁有,底層技術,人員優勢,企業家精神,還是其他方面?這個邏輯是否是可動態進化並適應變化的。

為何一個創投機構會談到這個觀點?

簡單來說創投機構做大後本身就具備了最優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比如一個有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生態鏈下游企業,這個企業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價值和爆發力。但是創投機構本身可能投資了生態鏈的上游和中游多個企業,那麼創投機構本身就可以來撮合資源的最最佳化配置,實現產業鏈多個企業的共贏。

再比如我們看一個創業企業,如果能夠動態長週期觀察到創始人本身能夠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具備快速地適應變化的能力,那麼這個可能就是企業的第一性原理。這個時候已經研發完成的產品或財報盈利資料反而不重要。

與偉大格局者同行

第6章和第7章實際是相對重要的兩個章節,也就是說作為外部的投資機構如何來看待企業,看待企業家和創業團隊,這些內容剛好是作為創業者重要的自我對照和參考。

書裡面提到企業家的偉大格局包括三方面。

其一是擁有長期主義理念,在不確定性中謀求長遠;其二是對行業的深刻洞察能力,在持續創新中尋找關鍵趨勢;其三是擁有專注的執行力,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其四是擁有超強的同理心,能夠協調更多的資源,將想法變為現實。

一個企業應該將價值觀放在利潤前面,做時間的朋友,堅持初心,利潤只是做正確的事情後自然而然的結果。

堅持初心-》保持進化-》沒有終局

你作為一個創業者去創辦一家企業,你的初心是什麼?

這個初心就會變成企業早期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發展願景,這個本身就是一個需要長期堅守的原則和價值觀。很顯然如果你的初心就是短期獲利或者賺一筆就套現跑路,那麼你很難真正成為一個企業家,打造一個偉大的企業。

一個偉大的企業家自身就應該奉行長期主義。

一個長期主義者一定不是盲目堅持,因循守舊者,而是需要時刻觀察外在環境的變化,時刻保持創新,完成自我進化,這個對一個創業者往往才是最難的點。

為何最難?

這個要求創業者必須具備終身學習,不斷實踐,不斷總結覆盤,自我否定等諸多要素。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作為一個創業者你要競爭的不是外在的對手,而是你自己。否則你很難做到在企業發展良好的情況下自我顛覆。

保持同理心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你見一個人掉到井裡面,你在上面表示憐憫是同情心,而你真正能夠一起跳下去幫他爬上來則是同理心。

當你沒有真正設身處地的時候就很難真正產生同理心。

在自我實現的怪圈裡面,人往往容易用自己的視角來看待世界,把成功更多地歸結於自身的稟賦或者努力,而忽視了外在環境因素。保持同理心就是能夠真正設身處地的換位思考,轉變自我角色,給予他人幫助。

書裡面談到一個觀點,個人相當認同,即:

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處境,金錢,教育背景以及其他東西成為你的負擔,讓你與現實和他人產生隔閡。

超級CEO

一個企業家或企業的創始人不是簡單的市場,運營或研發管理,更加重要的是企業組織管理和企業治理,企業家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進化,成為超級CEO。

對於超級CEO書裡面提到的兩項核心能力。其一是保持自由思考;其二是真正的理解並實踐價值管理。

每一位企業家都應該是價值投資的實踐者。超級CEO的管理重心始終圍繞價值創造本身,從資產配置,資金管理,運營效率等角度,深刻理解商業模式的本質,讓企業的資源,流程匹配,最大化創造價值的全過程。

再舉個例子就是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自己不做任何的資金層面的投入,完全想著是創投機構投資,那麼創始人如何說法創投機構認可企業的價值呢?

創始人首先就是自己認可企業價值,其次才是他人認可。類似一個上市公司,高管是在不斷地套現離場還是不斷增持自家股票,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是否存在價值認同的例子。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必須在一開始就建立,不能出問題,也無法推倒重來。

在高瓴的創業過程中,實際上企業文化經歷了學院派和運動對文化兩個階段,或者說兩者對於企業文化建設都相當重要。

學院派強調的是時刻保持追求真理的熱忱,鼓勵每一個員工主動思考,用第一性原理去想事情的本質,不盲從權威,敢於否定,能夠持續最佳化和改善自我工作,提升效率。提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運動隊文化本質是一種相互協同的團隊文化,一個能夠持續成長的企業不應該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團隊協同,發揮團隊的最大價值。

一個好的企業文化一定是在於建立一套透明的規則,提倡基於同樣的價值觀,用一套話語體系進行坦誠的溝通和交流,建立最直接,最高效的反饋機制,保持資訊暢通。

尋找靠譜的人

一個企業的組織和團隊管理來說,核心就是找到合適的人,為他們分配合適的工作,時刻保持激勵並共同成長。

人力資源管理始終是一個企業最核心的管理基礎能力。

工作帶來的幸福感應該是和靠譜的人一起做有意義的事情,把同事當成你的事業合夥人。簡單來說就是應該團隊所有人一些協作尋求把企業做大,在企業創造最大價值的同時,每個人也獲取最大價值,而不是陷入企業內部的內耗和內卷。

靠譜的人應該具備如下幾個關鍵特性:

自我驅動型,而不是被動接受安排時間敏感型,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驅動擁有同理心的人終身學習者,把學習作為終身的樂趣和成就

實際上以上提到的幾點值得我們每個身在職場的人去思考能否做到,在職場很多人實際上很難真正做到以上四點,而是自廢武功,得過且過。這個已經不是方法論層面的問題,而是個人思維和意識層面的問題。

如果自己都無法尋求轉變,那別人也無能為力。

如果對一個創業團隊來說,可以看到,你前期的創業合夥人是否靠譜,是否具備以上幾點基本特性,將直接影響到創業的成敗。

組織生態系統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基於底層邏輯,建立適合自己商業模式的小宇宙,小生態系統。這個小生態系統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以學習為基礎,建立學習型組織是要具有賦能型的機制和載體打造去中心化的組織模式不斷進化,形成企業內生凝聚力和組織力

實際上以上這些內容並不新鮮,在德魯克的《管理的實踐》,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煉》,還有類似《精益創業》等書籍裡面都有描述。

簡單總結來說就是一個創業型組織本身就應該是類似《失控》裡面談到的能夠自適應,自學習,自我驅動,自我進化,去中心化的組織模式。

當一個組織內的大部分個體都具備了足夠的自我驅動力,自我進化能力的時候,這個組織就是一個能夠不斷自我完善,自我進化的生態系統。

產業變革和價值投資

這部分實際更多的是作者在講高瓴對當前大的行業,產業,高科技,新經濟,消費互聯,產業互聯等的一些認知邏輯。在講述的過程中也講了高瓴投資一些企業的具體投資邏輯。

當前來看很多投資都是對的,但是並不代表這些具備實際的操作指導意義。在這裡我不準備去詳細摘錄書籍裡面的內容,而是談下自己看完這部分內容後的一些思考。

傳統企業科技賦能還是科技行業顛覆傳統?

大家可以思考下這個問題,是傳統企業透過數字化轉型進行科技賦能容易,還是說高科技企業對傳統行業進行顛覆容易?

我個人理解在當下流量為王時代,一定是科技企業顛覆傳統企業更加容易。實際上我們看到很多傳統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已經晚了,流量入口已經很難獲取,或者說要講公域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極其困難,成本極高。

酒香也怕巷子深。

誰控制了流量入口,往往就掌握了主動權,這是當下網際網路時代一個大的思維轉變。

好公司不便宜

簡單來說,在當前的二級市場好公司不便宜,已經不存在優質公司估值很低的情況。比如類似隆基股份這種企業,如果你能夠在10塊的時候持續投入,那麼就是好的投資機構,但是如果在當前大量投入,不能算一個好的投資行為。

好的投資一定是在當下發現具備潛在高速成長能力,具備持續進化能力的低估值公司。比如在當前你能夠挖掘或發現市值在2,3十億的公司,能夠在幾年後企業快速成長,市值擴充套件到上百億的規模。

簡單來說只要你認同的企業商業邏輯成立,你能夠看到投資這個企業的第一性原理,那麼這個時候你不會在乎企業短期漲跌,而是能夠和企業一起成長,做時間的朋友。

生態為王

在整個數字經濟下,從消費互聯到產業互聯,誰擁有生態往往會成為最終的行業王者。

這個生態可以是掌握流量入口的消費者生態,也可以是做了大量合作者連線的平臺生態,還可以是在掌握了大量資料資源後形成的運營和服務生態。

科技的快速發展一定帶來的是無邊界。

一個企業即使你無法做生態的主導者,你也應該連線進入一個成熟的生態體系謀求發展,保持自我持續進化能力。而不是固守塵封,被時代所淘汰。

在流量和生態為王的時代,可以預想在3到5年左右一定會產生多年市值翻5到10倍的獨角獸企業。所以不要認為好公司都不便宜,而讓我們放棄對一些優秀低估值公司的挖掘。

做價值投資而非投機

在當前的國內市場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根本就不存在價值投資,全部都是投機行為。但是即使這樣你也應該具備基礎的投資邏輯和估值邏輯。

具備這些邏輯至少能讓你規避殺豬盤或者各種黑天鵝事件。

我們來說幾個具體的事件。

第一個就是易見股份,這個票在去年還是前年因為區塊鏈大漲了一波,市盈率也不高,但是實際當時就發現一個大問題,即一個註冊資金很小的子公司,從事保理業務貢獻了公司80%的利潤,而公司本身並沒有進行明確詳細的說明。當時很多人就提出了明確的疑問,最近這個票連續三個跌停,財務總監辭職,年報和季報全部推遲,投資者損失慘重。

第二個例子是君實生物,上市最高價220,當前只有80多。這票當時上市高峰市值1100億,而去年營收僅僅7.7個億,市銷率達到驚人的142倍。再好的成長性也無法支撐這麼高的估值。即使現在仍然還有700多億估值,而去年的營收僅有15億。類似的例子還有寒武紀,雖然說是人工智慧領域的獨角獸,但是去年營收4個多億,高峰市值卻接近千億。

當然還有很多可談的內容,個人想說明的就是投資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和估值體系,真正做到不熟悉的不投,有所為有所不為。雖然你可能無法快速獲利,但是至少可以讓你少踩雷和遭遇黑天鵝事件。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張磊:價值投資語錄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