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美已成網際網路雙引擎
最近幾年有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中國和美國已經成為驅動世界網際網路發展的兩大引擎。而且,大型的PE基金,尤其是後期投資人都認為中美商業模式相近又具差異的公司,其估值最終都會十分接近。
二、70%的百億美金公司在矽谷和北京
三、網際網路不會“再無機會”
也有很多人問,現在這麼多大型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已經存在了,網際網路到底還有沒有機會?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新鮮——幾年前在美國就有人問,臉書上市以後就有人問,像Airbnb、優步等等都在後面爆發,基本上每年都有幾家公司出來成為百億美金的公司,也有不少十億美金估值的公司,所以機會非常多。
四、中國網際網路有明顯的三年週期
中國網際網路有著非常明顯的週期性,基本三年一個週期,所以媒體經常會說“資本的寒冬又來了”“資本的泡沫又來了”。
而每個週期的主題都不一樣,過去15年已經經歷了5次,這是上市週期。最早是入口網站,新浪、網易、搜狐,都是在2000年這個週期上市的。後面是SP業務,騰訊就是靠SP業務上市的,再後來是遊戲,然後是視訊、社交網站,而像阿里、京東、唯品會等電商都是在最近三年週期內上市的。
五.人工智慧是下一個風口
近三年的資本市場基本上是O2O的天下,現在大家都開始講人工智慧、新零售了。無論是創業還是投資都要把握好這個週期,如果錯過了,想融資都非常難。
現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慧非常熱,投資人都在看,因為都非常早期,也非常熱,所以基本不看資料而是團隊,團隊好,融資就比較容易。錯過了週期那麼對不起,大家的眼光會變得十分挑剔。
六.沒有一家公司是熬出來的
有很多前置指標可以判斷風口到底有沒有成立。
美國的三家網際網路公司,亞馬遜於1995年成立,從事電子商務,不需要更多的電子設施;谷歌1998年成立,從事搜尋業務,所以必須等到網上內容豐富了之後才有機會;臉書是2004年成立,做人與人之間的連線,只有網際網路使用者人數多了才有機會。
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都是網際網路泡沫時期成立的;第二代像58、趕集、去哪兒都是2005年成立的,為什麼2005年創業公司成功率這麼高?因為那個時候中國的PC網際網路滲透率到達20%。滲透率到20%是一個引爆點,這個時候你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容易,事半功倍。
移動網際網路也是一樣,iPhone的出現可以說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原點。陌陌、滴滴、小紅書基本是2011~2012年成立的,為什麼這個時間這麼好?也是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率達到20%。再看看現在身邊有多少人用AR、VR?我覺得還是比較早,滲透率至少要到5%到10%以上,創業者可以再去考慮這個問題。
有些人說我可以熬,但是對不起,沒有一家公司是熬出來的。一個風口來的時候,一個輕裝上陣的公司而能夠抓住機會,熬出來的公司反而不能——所以時間點非常重要。在PC網際網路時代證明的商業模式,然後向移動轉型,可能這些商業模式更靠譜、可靠一些。然而,PC網際網路轉型向移動網際網路公司難度很高,大多轉型不成功。騰訊轉型應該是最成功的,QQ、微信覆蓋了兩大使用者群,年輕使用者群不在QQ就是在微信上。
七、從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
過去我們是把美國的商業模式拷貝到中國來稍加修改,這是比較典型的做法。當時我們做滴滴也是優步在美國已經很成功了。中國的使用者圈很大,所以中國的單量、體量也很大,優步現在全球差不多500萬單,滴滴在中國就2000多萬單。最近幾年我發現,更多的商業模式是從中國拷貝出去。美國最近兩年在消費網際網路上沒有太多創新,相反,中國的移動直播、共享單車、移動支付體量都非常大。
八、投資早期看商業模式,後期看數字
創業和投資是什麼關係?最好的關係就是試驗,網際網路的反饋很迅速,一兩個月就知道好不好、是成功還是失敗。網際網路的投資如何判斷?投後期有更多的財務資料、使用者數字進行分享、分析,來判斷模式和公司是不是優秀。而早期的時候沒有什麼數字,只能看商業模式。
關於投資,我們有幾個邏輯。首先足夠大的市場容量,最好在千億以上,我們最喜歡在大池塘裡面孵化小魚。第二,要有高度的可擴張性,最好是非線性擴張,這也是網際網路相比傳統企業的最大優勢。一般來說,年收入可以增長三五倍,但可能人員才增長不到50%。而最後一點尤為重要,特別是在中國,那就是可防禦。中國的網際網路競爭可謂“血腥”,最大的案例就是去哪兒和攜程,即便是旅遊這個萬億級市場,兩個打法不一樣的公司,在合併之前都要燒很多錢。
九、不是所有的商業模式都生來平等
商業模式也十分關鍵,不同的商業模式難易程度也不一樣。像騰訊這樣的大公司,只有使用者更多,使用者體驗才能更好,使用者幫你拉使用者。交易平臺型的公司,可預測性比較高,交易平臺是否有效率,滴滴能不能在兩分鐘之內叫到車,這是非常經典的考核指標,這就是平臺效率性。
另外就是產品公司,像小米、蘋果、遊戲公司,為什麼遊戲公司在美國市值普遍偏低?因為它這款產品成功不代表下一款就會成功。所以不同的商業模式需要不同的技能,你的核心技能在哪裡?在設計產品還是其他地方,就要根據你的技能去設計你的商業模式。
十、高頻次的雙邊平臺尤其具有戰略價值
我們最喜歡的平臺就是高頻雙邊平臺,至少每週一次,使用者會記得你的APP。雙邊平臺就是可防禦的,最好的案例像滴滴、餓了麼。中國很多的傳統行業供應端都是百萬級的,像教育端是上百萬的老師,健康行業有上百萬的醫生、護士,這也是百萬級的供應端,所以這些行業都是比較好的雙邊系統。
十一、切入點要小而痛
另外對於創業者來說,切入點很重要。我們最怕的就是創業者求大、求全。大的概念根本不是針對某一個具體的問題,而只有具體的問題才能讓我們容易判斷它是否是真正的痛點,問題是否成立,解決方案是否靠譜。大而全的機會肯定不是你的,人工智慧一定是谷歌、臉書這些公司的機會。
十二、選擇正確的切入點生死攸關
怎麼切入?滴滴就想得很清楚,在中國肯定一開始不能做專車,要先做計程車,必須在計程車市場佔據80%的份額以後才能做專車業務,這是非常典型的案例。網際網路行業一定要站在傳統行業的肩膀上,千萬不要教育市場、教育使用者,要靠傳統市場的資源把使用者拉攏過來以後再說。
十三、網際網路唯快不破
網際網路速度非常重要,千萬不要相信慢公司。尤其是今天,網際網路都是六個月的時間,起來就起來了,起不來就再也起不來了。你不要想未來還有機會,要麼做錯了,要麼時機不到,機會就只有六個月的時間。你要在巨頭面前防禦,必須迅速做強。
十四、只有標準化服務才能迅速擴張
怎麼快?網際網路並不是萬能的,只有標準化服務才能做得快。打車和家政非常典型的案例,打車相對來說比較標準化,但阿姨的家政服務是核心,服務的差別是很大的,因此是典型的非標準化服務。非標準化服務對於網際網路來說很難,例如房產經紀,房屋是非標準化的產品,非常重線下服務,這種行業在網際網路都很難。
十五、忌諱用力不夠集中
除了標準化之外,專注也很重要,千萬不要想太多,不要閉門造車,迅速推出去讓市場檢驗,好處是週期很短,我們可以快速地知道使用者喜歡點在哪裡、不喜歡在哪裡,所以儘快推出產品讓市場檢驗。
十六、搶佔戰略制高點
中國的網際網路是一個產業鏈上,你一定要想清楚,在這個產業鏈裡面,什麼是最好的點。中國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是先佔領根據地以後,以這個根據地為中心畫同心圓,往二級擴張的。
騰訊非常典型,根據地就是社交,遊戲、QQ,不斷地往外面畫同心圓,它每個同心圓都是IP,像遊戲、文學、視訊、音樂都是一個個IP往外面畫同心圓。滴滴也是快車、專車、公交、代駕。美團也是,以團購為核心,用優惠券做會員積分或者訂位預約。同質化的其他幾個公司基本都失敗了。
所以你一定要先考慮好,你的根據地是不是牢靠,一定要有一個非常牢靠的根據地以後,往外面畫同心圓。
十七、先拼長板,再拼短板!
商學院一般講短板,必須把這個短板補齊;但創業不一樣,我們講先拼長板,對於很多創業公司來說根本沒有機會補短板,只有把長板發揮到極致,才能殺出來。
每個領域都是上百家公司在拼,像現在視訊網站,騰訊、愛奇藝、優酷土豆等等上百家視訊網站,單車也是百車大戰。最近新零售風頭正勁,很多公司在做無人貨架。這時候怎麼脫穎而出?只能把團隊的長板做到極致,迅速拿到C輪進入半決賽,才有機會補短板。
優質專案借力資本才能更快發展社大,搶佔先機,而主流投資機構也在逐步開啟視野,希望精準地發掘專案價值。
我們連結企業與資本兩端,深耕企業資本服務10年,對於優質專案的選拔和投融資對接,有著比較豐富的服務經驗,旨在跟企業建立長期的資本戰略合作,為企業發展與資本融資保駕護航!
聯合國內上百家天使和風投機構尋找專案股權投融資合作。
非決策人、去年年營業額未超過500萬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