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01

今年又是一個IPO大年,大批企業趕時間上市。螞蟻集團、陸金所、京東數科等幾個網際網路金融巨頭也一起出現在這個名單上,又一大批創業者喜迎財富自由。

網際網路金融是個金色雷區:一方面金碧輝煌,財大氣粗;另一方面也是電閃雷鳴,刀光劍影。

企業一路走來也是戰戰兢兢,為保安全齊刷刷都改了名字:螞蟻金服改名螞蟻科技集團;京東金融改名京東數字科技;陸金所改的最大,原來是陸家嘴金融交易所,現在叫陸金所控股。

在頻繁換名字的背後,是在規避行業風險,調整業務方向,剝離或者弱化一些「地雷」業務,而轉向安全和技術趨勢導向的業務,轉型「金融科技」。

02

陸金所從P2P做起,現在甩給子公司陸金服,平安集團把旗下前海金融和重慶金融併入陸金所控股,又把普惠金融加進來,形成「三所一惠」的金融科技巨無霸。而P2P業務則越來越邊緣。

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當時支付寶還沒有餘額寶,京東還沒有白條,2012年陸金所推出P2P,這是老本行,一直是行業標杆,上市也傳很多年了,無奈這幾年P2P舉國「整頓」,陸金所被迫「剝離」和「重組」,直到今年再次衝擊IPO,估值大約350億美金。

螞蟻金服是支付寶的母公司,背靠阿里巴巴成為電子支付霸主,並首創餘額寶模式,用支付寶導流金融產品零售,餘額寶一度賣到1.4萬億,超過招商銀行零售儲蓄總額,螞蟻金服也成為世界上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達2000億美金,今年改名螞蟻科技集團。

京東金融在14年推出京東白條,這是第一個網際網路消費貸款產品,憑藉京東自身的高階網路購物群體,京東白條一炮而紅,隨後網路消費貸款產品百花齊放。京東金融在18年改名,轉型金融科技,為傳統金融提供科技服務,大量業務與其他機構合作。京東數字科技估值在200億美金左右,也有說法高達2000億人民幣。

有趣的是,2014年京東阿里同年赴美上市,今年京東數科和螞蟻集團又是同年上市,冤家路窄,亦步亦趨。

03

三家龍頭企業排隊上市,預示著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到了一個階段性的里程碑,我來亮三點:

左一點:金雞下蛋,網際網路壟斷惡化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門檻很高,三家企業都是「背後有人」,陸金所來自平安集團,螞蟻集團和京東數科是阿里和京東的「親兒子」。

科技創新素來不相信「巨頭」,「車庫」出身是矽谷多年傳統,BAT當年也都是白手起家。

可是今天,這種草根創新的案例越來越少,網際網路的「壟斷」現象日趨嚴重,原來的「小魚吃大魚,快魚吃慢魚」的現象消失了,更多是「金雞下金蛋」。

創業圈瀰漫著門閥政治色彩,在每一個賽道上的領先選手,都是各大派系的「代表」,創業成了小圈子的「投資遊戲」,這對社會的創新活力是一種束縛和打擊。

隨著流量枯竭,網際網路創業難度加大,企業成長如果得到頭部流量企業的「扶持」,就會贏得先機,這是事實。但是如果創業變成了少數流量壟斷巨頭的遊戲,這是對整個創新生態的破壞。

創新需要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科技創新的活力來自草根創業的「小魚」。金雞孵化金蛋,金蛋上市成金雞,雞蛋自身全閉環了,物種多樣性堪憂啊。

右一點:金蛋壓倉底,中國納斯達克快速成長

一個成熟活躍的股票市場,對創業生態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這波上市狂潮的主戰場,是年輕的科創板。

中芯國際、寒武紀已經上市,商湯大疆在路上,這次三隻金蛋有兩隻登陸科創板,隨著中芯國際和螞蟻科技這樣的大企業IPO,科創板迅速擴容,中國的納斯達克正在快速成長,這對中國的科技創新和風險投資都是一個巨大的推動。

科技創新風險高,依賴天使投資驅動。可是,天使投資人也要吃飯的,沒有資本市場的出口,這些投資人和創業者就無法實現資金的迴流和回報,創新就會失去動力和活力。

科創板的快速成長,為中國的科技創新和風險投資注入一針強心劑,特別是在當下,這是難得的加油。隨著大批企業IPO,大量的風險投資機構順利退出,彈藥充足,下一波創業浪潮可期。

下一點:批量上市帶來行業成熟,期待金融科技「普惠」福斯

上市是新的開始,創業告一段落,企業走向成熟。這批金蛋企業的上市,也預示著整個行業發展進入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

多年以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特別的「不成熟」,暴雷、跑路、區塊騙等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騙局花樣翻新,技術名詞成了最好的偽裝。閃亮的PPT,喧囂的釋出會,吹的天花亂墜的「商業模式」,越是老百姓聽不懂,越是更多人上當,魚龍混雜烏煙瘴氣。

新聞報不過來,監管部門也忙的不可開交:支付牌照管理,叫停網路保險,P2P備案,打擊區塊騙等等……金融辦比警察還忙,新騙術依然層出不窮。

行業的主體一定是企業,政府監管只能是被動的。

上市公司是一個行業的標杆和領袖,希望上市的「金蛋」們能夠為整個行業爭口氣長點臉,帶領行業走出泥潭,實現正向的優勝劣汰,為行業清理門戶,多一些樸素厚道的金融服務,少一些套路和「騙局」,真正做到「普惠金融」。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騰訊為何急於收購“棄子”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