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拼多多股票大漲8.66%,市值超百度成為中國市值第五的網際網路公司;《2019年中國數字消費者趨勢》報告顯示,今年中國網上零售交易額預計將達到1.5萬億美元,佔中國市場零售總額的1/4。
拼多多憑藉社交電商模式下沉三四五線城市一路高歌猛進,從市值上看拼多多與京東仍有50億美金的差距,但依然穩坐國內電商第三把交椅的位置。將拼多多與淘寶對比分析後發現,淘寶依託其淘寶生態優勢在智慧製造、智慧營銷、物流流通、網際網路金融等方面的配合下具備絕對優勢,而拼多多的優勢在於高效對接較低購買力客群和與之相匹配的充裕產能,而IP新消費在粉絲經濟發展推動下或將迎來發展機遇。
從前端獲客來看,“早起”的阿里巴巴做了大量的市場教育,成立初期就開始著手全球電子商務(現“1688”),而淘寶成長與流量紅利期,蛻變於生態跨界引流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2008-2015年移動端使用者由1.2億增至6.2億,同時期阿里巴巴使用者由1.0億增至4.1億,2016-2019Q2阿里巴巴的年度活躍使用者由4.2億增至6.7億。
而成立於2015年拼多多,受益於低線市場觸網消費、微信生態兩大因素,形成了“社交拼團”模式。拼多多采用“極致低價”、“砍一刀免單”、社交+拼團的模式向其他平臺裂變生長,以資訊流推薦方式分發流量,以廣告為主要變現方式。 在微信小程式上拼多多以602.2的使用者指數(2018Q2資料)規模統領小程式榜單。QuestMobile釋出的《2019移動網際網路全景生態報告》截止2019年8月資料顯示,拼多多APP使用者規模達3.81億,“拼多多-微信小程式”使用者數為1億,去重後的全景使用者規模為4.29億。
從後端規模化、去中間化及數智化角度看,電商在商品流通的後端環節是否具備先進性。去中間化指突破時間、空間限制實現快速、規模化銷售,即減少流通環節;規模經濟指系統的設計、研發、生產、倉儲、物流、營銷等方面的成本相對較低,即成本低才能打價格戰;數智化指C2B/C2M全流程數字化的資訊流通效率、對產能的整合把控能力。相比而言阿里生態的菜鳥網路、螞蟻金服、阿里雲可以在多個維度支援淘寶生產、流通、營銷環節,並且成本較低。而對於拼多多來說,由於主力客群購買力偏弱、商業模式內在需求(超大體量爆款、去品牌溢價、極致低價等)、 上游供應鏈現狀等原因,拼多多在 C2B/C2M、智慧製造的深度上仍有不足。
資料顯示拼多多50元以下訂單佔比 53%,拼多多的活躍使用者人均GMV為1,257僅為淘寶的4/1(淘寶活躍使用者人均GMV8,757 元 )。在商品品類方面拼多多遠不及淘寶,比如各類IP衍生品,單故宮淘寶店鋪2016年銷售額超10億。“IP新消費”一度成為平臺、商家、IP運營方試圖追捧涉足的領域。
“IP新消費”在線上電商領域的核心變現在於前端閉環,即“IP”和衍生品的密切關聯。通常我們能看到”微博大V”售賣明星周邊、動漫周邊、邏輯思維公眾號有專門的周邊商城、瑞幸咖啡app上線的“瑞幸周邊”、芒果TV“芒果好物”商城等,其核心都是圍繞自己的標準使用者做“加法”,本質上屬於粉絲經濟。
粉絲經濟是什麼?1000+的演唱會門票要“搶”,IP聯名的衣服要“搶”,隨隨便便300+的手辦也要“搶”,所以大多數在粉絲選購周邊商品時經常面臨的問題不是價格,而是是否是正品。相比自媒體大號帶動的垂直單一IP商品,當下需要更多類似芒果好物、bibi周邊商城這樣的以人群劃分的IP正版授權商品。
芒果好物是由芒果TV聯合極極蕉IP新消費的團隊推出的綜藝、明星、影視聚合的周邊商城。極極蕉是極鏈科技集團旗下專注於IP新消費的團隊,目前已成長為國內頭部IP消費運營商,聚焦於綜藝、影視、明星、動漫、遊戲五個領域,提供IP消費品設計、開發、製作、推廣、銷售、粉絲運營等全鏈路C2M閉環服務。已實現數百個S級IP合作,銷售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0%。
對於使用者來說可以體驗到的是,在觀看視訊的過程中“邊看邊買”。IP方和平臺方的相關周邊商品可以在視訊播放中,選擇場景匹配度最、情感共鳴指數最高的畫面露出。通過AI計算機視覺技術對全平臺視訊解構化分析,從多個維度得出資料標籤,以指導IP運營方對預期銷售進行預測,上游協調供應鏈給出合理的生產方案。
IP周邊商品和常規商品最大的區別是,很難從生產角度、供應鏈角度去定製化生產,因為IP經濟屬於週期上升型並非爆發式上升。同時IP周邊更考量運營團隊的設計、運營能力,需要對使用者精準分析判斷,從而產出“優質”商品,因為當下可選擇的同類型商品不計其數,粉絲也要辨別商品的設計、品質,使用者不買單還是很致命的。
“IP新消費”相較於傳統電商零售,整體產業還不夠成熟,但是在流量紅利漸消的背景下,粉絲經濟仍然處於藍海開發階段。近些年國內票房成績節節攀高,有著龐大的IP經濟市場,周邊衍生品市場也在逐漸成熟。對比迪士尼、任天堂、漫威、星球大戰等世界級頭部IP的周邊收入是IP內容收入的3-4倍,國內IP市場有望在近些年達到2-3倍的水平。
“IP新消費”也將立足產業,迎接這一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