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的集體短缺,終於讓全球所有的科技大廠再也坐不住了,於是在本週二,一個全新的美國半導體行業組織誕生!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國際科技巨頭聯手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等頂級晶片廠商,組建了一個新遊說團體 —— 美國半導體聯盟(SIAC,Semiconductors in America Coalition)。而成立這個組織不為別的,目的只有一個:分錢。
他們的目標是向美國政府施壓,要求美國國會為美國 CHIPS 法案(Creating Helpful Incentive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 for America Act)提供 500 億美元資金,而SIAC的任務就是藉由該法案推進聯邦政策,促進美國的半導體制造和研究,加強美國的經濟,國家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
而這個CHIPS 法案,是年初由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 2.3 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計劃的一部分,於今年早些時候頒佈,批准了半導體制造激勵措施和研究計劃,但尚未提供資金。如今資金一直不到位,而這個晶片短缺卻一直在缺,於是大廠們紛紛著急,那不如就直接聯手成立聯盟,一起去要錢去!
於是這個全新的美國半導體聯盟應運而生。
64 家成員公司,覆蓋半導體全產業鏈根據 SIAC 官網,該組織“由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成員、半導體產業鏈中的其他公司,以及來自一系列重要行業的主要下游使用者組成”。
▲SIAC 釋出的成員名單
目前,SIAC 有 65 家成員公司,它由蘋果,微軟,谷歌和英特爾等美國科技公司主導,另外還包括半導體供應鏈中也包括許多亞洲和歐洲的重量級人物,例如臺灣的臺積電和聯發科,韓國的三星電子和SK Hynix。以及荷蘭的ASML,而它也是製造高階晶片的先進光刻裝置的唯一供應商。在其一封致美國國會領袖的信中,SIAC 指出了半導體短缺的問題,並提到從長遠來看,這筆 500 億美元的資金“將幫助美國擴大必要的產能、擁有更有彈性的供應鏈,並確保美國擁有關鍵技術”。
在他們的公告中提到:
“目前的半導體短缺正在影響整個經濟領域的眾多行業。為了在短期內解決此問題,政府應避免干預,因為行業正在努力糾正造成短缺的當前供求不平衡。但是從長遠來看,對《 CHIPS法案》的強大資助將幫助美國建立必要的額外能力,以擁有更具彈性的供應鏈,以確保關鍵技術在我們需要時就可以使用。”
美國在全球半導體制造能力中所佔的份額已從1990年的37%下降 到如今的12%。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競爭對手政府提供的大量補貼 ,使美國在吸引新的半導體制造設施或“晶圓廠”建設方面處於競爭劣勢。
此外,聯邦在半導體研究方面的 投資佔GDP的比重持平,而其他政府則在研究計劃上進行了大量投資,以增強其自身的半導體能力。
反對政府“干預市場”上週,汽車行業團體向政府施壓,要求其確保汽車工廠的晶片供應。美國汽車政策委員會(AAPC,American 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汽車和裝置製造商協會(Motor &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以及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nited Auto Workers union)給國會領袖寫信發聲,建議“為半導體設施提供專項資金,以便將其部分產能用於汽車級晶片的生產”。但據路透社報道,美國政府官員不願立法將電腦晶片轉向汽車製造商,因為這樣做可能會損害其他行業。
於是 SIAC 也在信中表明,反對為某個特定行業留出新的產能:“當行業努力糾正目前造成短缺的供需失衡時,政府應避免干預。”說白了就是,不要光想著給汽車那邊弄晶片,我們這麼多大廠也是缺的不得了。
對中國的有何影響?在事件發生後,有分析家表示,該聯盟表面上是為在美國進行遊說而建立的,但實際上也側面展示了美國在全球化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影響力,並且可能使中國政府為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而進行的努力更加困難。
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亞歷克斯卡普里(Alex Capri)表示,臺積電大幅度增加對美投資,並參與在美國建立領先的5奈米甚至3奈米晶片製造工廠,可能會給中國帶來壓力,因為這家臺資企業似乎不會在中國大陸做同樣的事情。
臺積電上個月證實將投資29億美元擴大其南京工廠的產能,但是該工廠使用成熟的28奈米技術,比其計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製造技術至少落後兩到三代。
美國半導體聯盟(SIAC)可能有助於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對中國的領先地位”。
畢竟在SIAC網站上列出的65名成員中,沒有一個來自中國,儘管許多人在中國有很大的業務,包括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英偉達(Nvidia)、Arm、思科(Cisco)和IBM。
而我們,除了繼續在晶片製造過程的幾乎每一個環節——從設計工具到裝置——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以外,別無他法。畢竟以我們現在的實力,領先的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目前還無法大規模生產14nm節點晶片或更高級別晶片。
全球晶片短缺危機已持續一年,缺芯的影響也從汽車行業擴散到越來越多的行業。短期內,晶片短缺的危機還未出現緩解的趨勢,晶片產業鏈上的許多行業仍然在遭受晶片短缺帶來的衝擊。在未來,或許還會有更多領域的企業參與到類似的“爭奪”中,為資金和資源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