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賽道空前熱鬧。
這家生鮮獨角獸背後,是一位創業老炮兒梁昌霖。2014年,梁昌霖一手創立社群服務應用“叮咚小區”宣告失敗,三年後,叮咚小區變身叮咚買菜,從社群生活服務切入到更為細分垂直的買菜業務。經歷2020年生鮮電商需求暴增後,叮咚買菜做到了一年140億元的銷售額。
叮咚買菜的融資速度只是生鮮電商來勢洶洶的一縷縮影。這段時間,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美菜網、多點等頭部生鮮電商平臺均傳出正在謀求上市的訊息,又一波上市潮悄然來襲。
4年融了10輪,
背靠集結一支豪華VC/PE陣容
叮咚買菜的融資節奏令人乍舌。
上個月,叮咚買菜剛剛完成一輪融資——由DST Global、Coatue聯合領投,老股東紅杉中國、Tiger Global Management、General Atlantic、CMC資本、今日資本、Ocean Link 和弘毅投資等持續加碼,新股東還包括 Aspex Management、3W Fund、Mass Ave Global、APlus Partners 和高鵠資本等。
如此豪華投資陣容,似乎印證了此前的傳言:叮咚買菜考慮IPO,融資至少3億美元,本次上市地點大機率會選擇美國。
高榕資本連續多輪押注叮咚買菜。對此,高榕資本合夥人韓銳曾透露背後的投資邏輯。在他看來,生鮮行業的採購環節極其複雜,管理不好會直接導致採購商品的質量下降。在對叮咚買菜進行盡職調查時,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的執行力和組織力讓他印象深刻。這種堅韌的個性、強組織力和生鮮電商特別匹配。這讓韓銳認定,如果有人能做成生鮮電商,梁昌霖非常大機率就是其中之一。
確實,從默默無聞的生鮮電商品牌,縱身一躍成為國內知名的生鮮零售的標杆企業之一,叮咚買菜只用了7年。2014年,叮咚買菜正式上線,主要負責生鮮電商業務,原本為叮咚小區APP,於2017年改為“叮咚買菜”,並且轉型為家庭買菜業務。
叮咚買菜採用了前置倉模式,使用者在商城中完成下單,即可享受29分鐘配送到家的高效物流服務,並且0元起送和0配送費,也為叮咚買菜迅速帶來了更多的新使用者。
目前,叮咚買菜服務範圍已覆蓋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等29個城市,前置倉數量近1000個,日訂單量超90萬。截至2020年底,叮咚買菜產地直供供應商已超過600家,生鮮商品數量超過5400個,涵蓋了蔬菜、水果、水產、肉禽蛋等多品類。物流和配送方面,叮咚買菜目前已實現為全國二十餘個城市提供生鮮配送到家服務,日訂單量超過85萬單。
退役老兵連續創業20年
看中了菜籃子生意
追溯叮咚買菜的發展歷程,繞不開退役老兵梁昌霖。
梁昌霖1972年出生於安徽的小縣城的農村家庭,從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對抗學院本科畢業後一直在部隊,從軍長達12年。2002年,從軍隊轉業後,梁昌霖拖著行李箱直奔上海。
“任正非退伍後,43歲才開始創業,不惑之年始見春,一手把一個小公司變成了讓世界矚目的科技巨頭。”軍人出生的梁昌霖一直把任正非當作自己的偶像。
初到上海,梁昌霖的看家本領是部隊積累多年的技術。彼時,網路上還沒出現影片剪輯合成軟體,梁昌霖便開發了全球第一款影片工具,並在一個國外的軟體共享平臺上賣出50000多份,收入80萬美金,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剛踏入而立之年的梁昌霖並沒有安於現狀,他再次選擇了一條折騰的路——繼續創業。
隨後,梁昌霖投身完全陌生的母嬰行業,先後建立了丫丫網、媽媽幫。2014年,在丫丫網發展得風生水起時,他投資了一個基於丫丫網的社群專案“叮咚小區”。此時,微信已經成為網際網路最龐大的社交平臺,一個微信群就能容納所有社群功能,“叮咚小區”的競爭優勢微乎其微。最終,叮咚小區以失敗告終,丫丫網和媽媽幫也遭遇併購。
但這次的失敗並不是梁昌霖的創業終點。經過近3年的市場調研,梁昌霖發現,大城市居民普遍存在“買菜難”的問題,上班族缺少買菜時間,老年人腿腳不利索,出門買菜過於勞累。
2017年,梁昌霖帶著叮咚買菜APP殺入生鮮電商賽道,並且打出了“最快29分鐘,鮮到鮮得”的口號。
為了降低供應鏈成本,叮咚買菜採用了“城批採購+社群前置倉+29分鐘配送”模式,避開“源頭、冷鏈、冷庫”的套路。梁昌霖把前置倉業態形容成“自來水”模式,好比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就到家了,強調極致的便利和新鮮。
起初,整個上海只有12個前置倉,但都分佈在了年輕人業主較集中的大型社群,叮咚買菜的目標非常純粹,將每個社群做透,讓裡面的絕大多數業主成為忠實使用者,“生鮮是特別高頻的事,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流量,是老客戶的留存。”梁昌霖曾公開表示。
兩年後,梁昌霖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放棄城批採購,直接與合作社、農戶、養殖場達成戰略合作。這樣一來,既減少了生鮮運輸的中間環節,實現“從田間直送到餐桌”的閉環,又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新鮮、可靠的農業供給端。
在此基礎上,叮咚買菜收穫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上線第二年便完成了6輪融資,快速佔領了上海大部分社群市場,驗證了產品的核心價值。如今,叮咚買菜走出上海,佈局了全國近30個主流城市,輻射服務使用者數量達到2500萬。
2020年,在疫情的推動下,生鮮電商的春天來了。叮咚買菜在風口中打開了局面,僅僅是2月單月營收超過12億元,當年銷售額達到140億元,較前一年增長了180%。
頭部玩家火力全開
開搶“生鮮電商第一股”
生鮮電商賽道廝殺殘酷,IPO競賽已然上演。
今年2月份,叮咚買菜被傳赴美IPO,融資至少3億美元。接著,每日優鮮也傳出即將赴美IPO的訊息,最快6月中下旬正式公開交表,募資規模預計為5-10億美元。隨後有訊息稱,興盛優選目前正在快馬加鞭準備IPO事項,計劃年底搶灘上市。美菜網、多點、錢大媽也在摩拳擦掌嘗試衝擊IPO,“生鮮電商第一股”箭在弦上。
如火如荼的生鮮電商IPO大賽其實是燒錢大戰的另類延續。經歷了行業大洗牌,2020年的生鮮賽道再度復甦,全年生鮮電商融資28起,總融資額88.68億元,其中多點拿到28億元C輪融資,每日優鮮更是連續獲得4.95億美元、20億元人民幣兩輪戰略投資。統計資料顯示,從2012年到2021年,我國生鮮電商投融資金額累計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年超過100億元。
一出手就融資30億美元!今年2月,拿到D輪融資的老大哥興盛優選率先出牌,一把拉高了入場門檻。其他玩家默默堆高手中的籌碼,緊張注視著牌局。4月,“華北一哥”十薈團突然出擊,帶著7.5億美元融資來勢洶洶。
瘋狂的資本背後赫然擺放著一塊誘人的蛋糕。早在2015年,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就高喊:“得生鮮者,得天下!”據悉,2021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117.4億元,2023年將超過8000億元。
然而,與龐大的市場如影隨形的卻是巨大的生存壓力。資料顯示,在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已經扭虧為盈,僅4%勉強維持收支平衡;剩下大多都是虧損,而且,還有7%是鉅額虧損,倒下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進軍二級市場拿到“救命稻草”是頭部玩家們的不二之選。顯然,對它們而言,IPO只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