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過去一週,財經領域人們最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是美國的通脹到底會不會失控。

美國勞工部在5月12日公佈一系列資料,其中美國4月份CPI物價指數同比增長4.2%,創2008年9月以來最大同比增幅。

這個資料一公佈,當天美股就出現大跌。

而後,美聯儲不得不出來安撫市場,仍然宣稱通脹只是“暫時的”,這使得美股在上週最後兩天出現較大反彈,但全周仍然收跌。

那麼美聯儲的話,是否可信呢?

實際上,過去一年,關於通脹這件事情,美聯儲已經被連續打臉很多次了。

一開始,美聯儲就信誓旦旦的表態認為,通脹不會發生。

包括執掌美聯儲的耶倫在成為現任美國財政部部長後,也在去年就多次表態,認為通脹不會發生,並認為即使通脹發生,美聯儲也有足夠的工具來應對。

但實際上,從今年初開始,美國通脹預期就開始加劇,這反映在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開始大幅度上漲。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作為全球資產價格之錨,影響其走勢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對未來的一個通脹預期。

簡單理解,可以把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視為“名義利率”,而通常名義利率是由“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組成。

過去這一年,美國名義利率的上升,主要是由通貨膨脹率上升而帶動的。

美國的實際利率水平,通常可以看“10年期通脹保值債券”。

所以,“10年期通脹保值債券”代表美國的實際利率。

而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代表美國的名義利率。

二者之差,有個專業名詞叫做“盈虧平衡通脹率”,實際上代表著“投資者對年通脹率的預期”。

那麼美國當前“盈虧平衡通脹率”是多少呢?

截止5月12日的資料,美國的盈虧平衡通脹率是升至了2.541%,這是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由於當前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還只有1.63%。

這意味著美國的實際利率仍然是負,所以名義利率減掉實際利率後,盈虧平衡通脹率才有可能高於名義利率。

這意味著,當前美國名義利率的上漲,主要就是靠嚴重的通脹壓力所帶動的。

這也說明一個結果。

即使美聯儲不願意加息,或者迫於巨大的債務壓力加不了息,那麼市場也仍然會透過名義利率去做實質性加息。

也就是說,即使美國的實際利率長期保持為負,但只要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那麼在疊加通貨膨脹補償修正後,美國的名義利率仍然會因為通脹而實際走高。

這也是美國複雜的金融市場機制所衍生出來的“市場自我修復機制”,這是美聯儲無法干涉。

這也是為什麼5月12日,美國4月份CPI資料一公佈,市場會出現如此巨大波動的緣故。

大家可以簡單理解,只要通貨膨脹率上升,實際上就起到“市場加息”的作用。

美國CPI物價指數,實際上過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是在長期上升的。

但大家可以從上圖看到,1974年之後,美國CPI指數有一個比較陡峭的上升段。

這對應的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的大通脹時期,也是大滯脹時期,那是美國經濟在二戰後最困難的10年。

巴菲特也是在1974年出現基金淨值腰斬的巨大虧損,比巴菲特在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和2008年次貸危機,都要虧得多。

這是因為我一直跟大家說過的一句話“通脹無牛市”。

這個從上面理解就是,通貨膨脹率的快速上升,會導致市場的實際利率上升,從而起到實質性加息的效果。

同時美聯儲迫於通脹壓力,是有強烈的縮表、加息的預期,這使得市場資金更容易一有風吹草動就持續踩踏的現象。

這才使得“通脹無牛市”這句話,是有別於大家在外面經常聽人鼓吹買股票抗通脹。

實際上買股票抗通脹一直就是比較忽悠人的說法,反倒是通脹無牛市的說法比較廣為流傳。

這也是因為,美國曆史上幾次大通脹時期,股市的表現都很糟糕。

特別是上世紀70年代,是美股表現最差的10年。

下圖黃色圈起來的就是上世紀70年代美股的走勢,基本是橫盤了十年,並且中間也出現過兩次較大的股災,包括1974年股災,巴菲特就是在這一年出現腰斬的巨大虧損。

反倒是進入80年代,美聯儲一口氣大幅度加息到20%後,美國經濟才走出滯脹的泥潭,美國股市反而開始持續走牛。

美國股市是1983年突破10年橫盤區間,開始真正走牛。

這裡要說明一下,這也跟美聯儲在1980年一口氣加息到20%利率後,從1983年開始持續降息有關。

對應當年美國股市,1980年大加息後,美股也是持續下跌,只是下跌幅度沒有1974年股災那麼慘。

但當時美股也是差不多跌了整整兩年,才在1982年底開始持續至今的超級牛市。

我們如果把美股過去120年的走勢圖都調出來看,我們可以發現能在這樣百年曆史留下濃重痕跡的,有3個明顯週期,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美股百年牛市,大部分時間都在走牛,中間沒有走牛的主要就是3個時期:1929年大蕭條、70年代大滯脹、2008年次貸危機。

除了這3個大區間走熊外,還有2018年因為美聯儲3次加息一度走熊一年瀕臨崩盤。

但因為2019年美聯儲就結束短暫加息週期,開始連續降息3次,美股再次走牛。

然後就是去年3月份因為疫情導致美國出現流動性危機,股市一度崩盤35%,但隨著美聯儲無限印鈔大放水,一口氣印鈔3萬億美元,美股出現短短一年就出現翻倍式漲幅的極端走勢。

我們縱觀美股過去百年曆史,再到最近這幾年的走勢看。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當前美股的上漲,完全建立在美聯儲大放水的基礎上,所被強行催生出的嚴重資產價格泡沫,而不是建立在繁榮的實體經濟基礎上的健康股市。

這裡我要戳破美聯儲幾個謊言:

1、美聯儲說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是基於經濟復甦向好。

這是騙人的。

美國4月份的非農資料大幅度爆冷已經戳破了這個謊言,也就是美國的失業率仍然遠高於疫情爆發前水平。

並且美國去年至今連續3次直升機撒錢,也就是直接印鈔給民眾發錢的惡果也開始現象,那就是人們開始變懶。

很多人寧願躺在家裡領著救濟金,也不願出去工作。

這才使得美國當前就業市場出現很矛盾的情況,一方面是失業率仍然高居不下,另外一方面是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

2、美國實際利率並沒有大幅度增加,意味著美國經濟前景仍然比較悲觀。

正常來說,繁榮的經濟週期,實際利率應該是會隨之上漲,而不是隻有名義利率上漲,而實際利率不漲。

上面提到過:名義利率=實際利率+通貨膨脹

比較健康的利率上行情況應該是,實際利率上漲,通貨膨脹率維持健康低位,才帶動名義利率上漲。

但當前是,實際利率仍然為負,完全靠通貨膨脹率大幅度上升,才帶動名義利率,也就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漲。

這是非常不健康的。

這意味著,美國當前的名義利率大幅度上漲,跟經濟復甦和經濟繁榮沒有半毛線關係。

同時也說明,當前美國面臨很嚴重的“滯脹”問題,跟上世紀70年代所面臨的大滯脹有點類似。

當然,陽光底下無新鮮事,但歷史也不會完全重演。

但是,經濟的週期規律,是螺旋式上升的,會有相似性,但又不會完全重複。

所以,美國這次所面臨的大滯脹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我們也仍然需要用辯證的態度去分析和判斷。

我認為,美國當前所面臨的局面危險程度是遠超過上世紀70年代的大滯脹時期。

因為當前美股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50萬億美元,正處於歷史最高區間。

在去年疫情爆發之前,美股的總市值也就是30多萬億美元。

疫情爆發後,美國失業率翻了一倍,經濟大為受損,這種情況下,美股反而從30多萬億美元,暴增到50多萬億美元。

這很顯然是跟美國實體經濟的低迷衰退,完全背道而馳。

這種股市和經濟背離的現象,會加劇美股的泡沫化風險。

這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所沒有的情況。

也正因為,美聯儲很清楚,當前美國所面臨的局面有多危險,所以美聯儲才不惜“睜眼說瞎話”去不斷撒謊。

美聯儲從去年宣稱不會有通脹,後來通脹預期暴增,然後美聯儲又開始說通脹是可控的,結果到了上個月開始出現明顯通脹後,美聯儲又說通脹只是暫時的。

美聯儲屢屢被市場打臉,是美聯儲判斷錯誤嗎?

當然不是。

美聯儲比誰都清楚美國的金融市場,美聯儲完全就是在睜眼說瞎話。

而美聯儲之所以撒謊,是因為美聯儲知道一旦說了實話,會讓市場崩潰。

但是呢,資本主義構建起來的這個上百年的金融市場,經常被美化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一切。

但這個市場很多時候是盲目的、是情緒化的,同樣也是非理性的。

即使所有人都知道,現在這種泡沫化是很危險的,但仍然有大量資金如同飛蛾撲火一樣往裡面衝。

誰都知道美聯儲在撒謊,但整個金融市場卻仍然像“傻白甜”一樣去願意相信美聯儲這個渣男的謊言,一廂情願的認為這一切的繁榮,都是很紮實的,是沒有泡沫的。

這是因為,市場自己本身,包括投資者都已經習慣於在泡沫裡狂歡,這使得沒有人願意睜開眼睛去看清楚這背後的風險,以及未來可能面臨的殘酷的現實。

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這就是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的現況。

最後,現代貨幣MMT理論,作為資本市場為了讓“債務貨幣化”合理化來背書的這麼一個理論,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只要沒有出現明顯的“通脹和通縮”,就可以靠不停地印鈔來維持經濟繁榮。

甚至MMT理論還有一個潛藏的暗示就是,大印鈔不會產生通脹。

而由於日本作為MMT理論的踐行者,過去十幾年的大印鈔確實沒有出現明顯通脹,反而在通縮。

這使得MMT理論有了很多鼓吹者,這些鼓吹MMT理論的人,大都是在美化“債務貨幣化”。

但實際上,我去年也跟大家分析過,日本的案例,並不能為MMT理論背書。

日本的情況是比較特殊的,而且日本並不是世界資本市場的主導者和構建者。

這使得,一旦美聯儲還有美國,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主導者和構建者,也開始踐行MMT貨幣理論,去進行這樣的瘋狂印鈔,是肯定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

而不會像MMT貨幣理論所暗示的那樣,可以無節制的印鈔,並且還不會引發通貨膨脹這樣的好事出現。

美國當前通貨膨脹率已經開始失控式飆漲。

即使算核心通脹率,也是出現火箭式攀升。

這都是肉眼可見的事實。

我在今年1月份跟大家提醒今年可能遇到的全球資本市場的顛覆式轉折的時候,最主要一個判斷依據,就是我認為美國今年通脹是大機率會失控,並且一旦美國通脹失控,必然導致名義利率也就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度飆漲,而這會必然導致全球資本市場的整體估值水平出現打折式下降。

這在當前全球金融資本市場整體估值處於歷史最高的泡沫化區間的情況下,就顯得更加的危險。

我們國內的資本市場,在春節後出現抱團股閃崩式回撥,實際上也是我們央行已經預見到了這種風險情況下,透過主動率先收水,小幅度收緊資金,來壓制我們整體資本市場的估值,避免我們出現跟隨全球金融市場一樣的全面資產泡沫化風險。

這使得未來,即使全球資產價格泡沫被戳破,我們A股整體的風險係數,也會比相對較低一些,會跌,但不會跌太多。

這有點類似於去年3月份,海外股市普遍暴跌35%以上,但A股普遍跌幅則只有20%,是一個道理。

但不管怎麼說,假如今明兩年,全球資產價格的泡沫被戳破的話,到時候,我所一直等待的歷史大底才會到來。

同時到時候,我們當前已經上萬億的養老金,才會以救市的名義馳援股市,在這樣的歷史大底裡抄底。

目前養老金到賬運營金額是已經達到了1.07萬億元,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投資債券,國債等等。

實際投入A股的比例是並不多。

截止去年第三季度,養老金所持重倉股為108家企業,持流通股市值為174.26億元。

這是透過公司財報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東,所計算出來的一個總市值。

這意味著當前萬億養老金的持有A股比例實際上只有2%左右。

這個比例很顯然並不高。

我個人認為養老金之所以在A股入市不高,主要就是為了在未來可能出現的這種全球資產價格泡沫破裂的時候,能有足夠的資金彈藥,去在一個歷史大底裡抄底,用足夠便宜的價格買入足夠多的資產。

我國養老金投資,起步比較晚,比起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有不少劣勢。

這使得在當前全球資產價格普遍泡沫化的情況下,在這個時候去追高追漲,是比較不划算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等待也是一種機會成本。

想要等到一個歷史大底,這是需要等待,也是對人的意志力,和自身判斷力的一個考驗,這都是成本。

市場走勢錯綜複雜,千變萬化,沒有人能真正100%預判對股市,因為沒有人是神。

包括我也有一樣,從2019年4月份基於對世界經濟危機的提防,開始在股市3200點的時候去全面看空以來,我也等了有兩年了。

過去這兩年,我雖然判斷對了2019年5月、2020年3月的暴跌,但也判斷錯了2020年7月的暴漲。

這是我從來不迴避的事實,我不會像很多大V那樣,對了就一直說自己對,錯了就完全無視。

這很容易把自己神棍化,並且讓自己的讀者陷入資訊繭房,而無法獨立思考、自主決策。

只有這樣比較理性的去面對自己的錯誤,我們才有更多成長和進步的空間。

也因此,這兩年來,我在股市的整體收益並不多,但我覺得這種等待是值得的。

這是一個需要取捨的個人選擇問題。

你如果想要更多收益,就要承擔更多風險。

你如果想要降低風險,就需要降低收益預期。

這是非常公平的。

假如你想等到一個較低風險,但又有比較大的收益預期的機會,就需要等待,因為這樣的機會通常要好幾年才會有一次。

這個世界表面雖然看似不公平,但底層結構還是很公平。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凡事都是取捨,就看我們自己如何去選擇。

我去年也跟大家分享過我的一個觀念。

為了降低風險,而控制倉位,所收穫到的安全,也是一種無形的資產。

很多人把倉位控制下來了,結果一時間踏空了,就容易患得患失,這很大程度就是忽略了降低風險所帶來的“安全”收益,這種無形資產是很容易被忽視。

當然,以上這些,也仍然只是我的一些個人觀點。

我不能保證我的觀點一定是對的。

但我仍然還是希望,大家即使不贊同我觀點,最好也能把我的這些觀點作為一個保險絲,去時刻提高風險意識,多一些警惕。

我們不能在非理性繁榮的最後泡沫狂歡裡,情緒化裡,迷失了自己。

在當前這種時候,我認為風險提醒,遠比鼓吹泡沫,更重要。

當前市場上,基於利益原因,鼓吹泡沫、擁抱泡沫的言論很多,而理性冷靜的聲音則相對比較少。

我認為這種情況下,理性冷靜的聲音,更重要。

是否擁抱泡沫,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是一個需要個人取捨的問題。

希望大家能夠獨立思考,自主決策。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容院經營中有哪些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