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資產是你的時間,也是你最大的瓶頸,要找靠譜的一群人,一起做有趣的事。
一場線上公開課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CEO張磊與高毅資產董事長兼CEO邱國鷺進行了一場精彩對話,主題是“論一個投資人的自我修養”。
“投資人最後比的是品質和心性,企業家最後比的是品質和格局觀。創造一個終身學習的環境,找一些靠譜的人做有趣的事,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張磊說。
本文節選了張磊本人的分享內容。
1
誠實是最重要的修養
大衛·史文森(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說,投資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活動之一。這句話蠻有意思,投資是非常具有魅力的,因為它把各種各樣的聰明人聚合在一起,大家一起去做決策,一起去做完全不同的判斷,最後透過時間的長短,丈量出大家不同決策的對錯,並從中去學習。
我們去招年輕人的時候,我們最早都會按圖索驥,打標所有的東西,包括intellectual honesty,passion,intellectual curiosity等等。其實很難說,還是看不出來的。
為什麼呢?有的人整個簡歷非常的光鮮,每一樣永遠都是第一名。不管做什麼都做得最好,不是一定適合做投資,他說他非常想做投資,他為什麼非常想做投資呢?他有很多很多很好的理由。
歸根到底,他們班裡最聰明的人都去做投資去了,所以他也做投資。因為他比其他最聰明的人學習還要好一點,更聰明一點。
這是錯誤理解了投資這個行業。
投資人最重要的修養是什麼?我覺得,第一點最重要的是intellectual honesty,能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真誠地去衡量自己。
我們能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是作為投資人的第一個考驗,這個不單是對這些年輕的學生,對於職業生涯非常成功的人,這個考驗更巨大。
如果每天你的同事都說邱總太厲害了,張總太厲害了,我們就揚揚得意、沾沾自喜,下面就離失敗不遠;所有人都給你說,你是真正地掌握了真理,我們就離失敗不遠了。
投資首先要看能不能真誠地、誠實地面對自己、面對自己的失敗。
我覺得這個(客觀心態)很重要,你怎麼把心態培養成日常的行動呢?我觀察一些投資經理也好,或者一些做投資的人,很多時候是在單打獨鬥,我的感覺是比較難形成這樣一種自我心態,自己說著說著就把自己說服了。
自己是最好騙的。
把事實和觀點分出來,這都是非常好的做法。我會再加一點,覆盤的重要性,我們會經常帶著團隊回頭再去看,你當初的覆盤怎麼做的,我們去想的過程中,我們到底犯了哪些錯誤,這屬於很痛苦的過程,做的過程中希望大家都能有提升。
2
擁有同理心,專注時間管理
我們高瓴有一句話:We are entrepreneurs who happen to be investors,我們是投資人,但是首先我們第一位是企業家,把自己站在企業家角度想問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這樣你就有同理心,真正能夠去理解企業。
創業很艱難,永遠在路上。我覺得高瓴本質首先是個創業集團,創業的過程中永遠在路上,就像之前看的電影《岡仁波齊》一樣,永遠在路上,每一步都算數。
你要說做得好的,不管是企業家也好,還是投資人也好,我覺得最本質是一樣的,是相通的,都是對卓越的追求,對創造價值的認可,對長期打造一個偉大組織的非常強的信念,這個是很難得的。
當然,我認為企業家所面對的環境是更加複雜了,咱們作為投資人來講面對的環境相對簡單很多,高瓴文化就是intellectual curiosity,intellectual honesty,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teamwork等這些文化簡單就可以概括。
作為企業家,比如說你上來就要管理十幾萬的一線員工,如果你在各個方面,每件小事都要做細緻徹底的辯論,那什麼事都做不成了。所以說執行層面還是得有區分的。當然,當你做到一定程度以後,你會發現最偉大的企業家都具備一些投資人有的特質。
比如說怎麼做資產配置,大類資產配置怎麼配,時間怎麼分配,因為資產配置中最重要的資產是你的時間,也是你最大的瓶頸。
這些本質是有投資人的特點,同時好的企業家也會反過來去重新思考他的ROI。這個ROI不單是資本的回報,而且是時間的回報。這些都是一個好的企業家,他跟投資人共通的很多東西。
說一句實在的,過去四五年高瓴的資產規模確實增加了很多,業績也不錯。但是我自己明顯感覺工作的負擔大幅度的下降了,我覺得可能從以前超負荷的狀態120%,到現在能夠下降三分之一,80%、90%,那還是挺不錯的。
為什麼這樣呢?我可以講講我的日常,我現在一週跟我老婆和女兒跳四次拉丁舞。
本來是給老婆女兒當衣架的,老婆為了鼓勵女兒跳,自己去學去了,我就給他們當衣架,越跳越上癮,現在每天跟他們一起抻筋,為我的第一個劈叉做準備。
一週兩次滑水衝浪,這是夏天的狀態。
冬天每年雪季就不用說了,滑雪、滑水衝浪,是我比較喜歡的運動。也陪我小兒子打壁球,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我小兒子在壁球、乒乓球上面基本上要超越我的架勢已經出來了,我很緊張的。
3
高瓴的農耕文明:
精耕細作,春播秋收
為什麼現在這個狀態,自己時間安排的狀態比原來好很多,我覺得核心是打造了一個非常高效的組織,強大的、非常高效的價值觀和文化。
最讓我自豪的就是我們這些高瓴的同學們,他們的成長,包括從獨立判斷能力,自我驅動,其中這裡面我最喜歡的是teamwork。高瓴的團隊,大家是非常的teamwork驅動,團隊文化驅動。
很多機構都是甚至互相踩腳,互相搶deal。在高瓴裡面完全是teamwork驅動起來的。
這些對長期業績是有好處的,我覺得,第一,長期能夠獲得投資中心靈的寧靜;第二,這種文化使大家很舒服。
不管是投資人也好,還是最好的企業家也好,做到一定程度都是孤獨的。他可以很成功,但很多時候就沒有人去交流。
當然有很多投資人是不一樣的做法。有的投資人就是狼群戰略,出去到處去跑,搶deal能力很強。高瓴表面上看可能相對比較懶一點,人聚合在一起,做的有點像農耕文明,不是狩獵文明——一大堆獵人出去搶deal,或者一大堆狼群出去搶deal。
高瓴搶deal能力不夠強,但是農耕文明有一個好處,能夠靜下來深耕。
精耕細作了以後,真正能夠春播秋收,能夠在播下種子以後就能夠播下希望,慢慢的,收穫的季節到了,就會有很多人過來,很多注重長期的企業家就願意主動找過來。
我們的商業模式不太一樣,我們的商業模式是把農耕文明做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真的能夠創造價值,把好的企業家吸引過來,這樣能夠自動的進行一定的篩選。
最好的人會希望讓高瓴來投,最好的人希望跟高瓴一起走得更遠,在這個過程中能更多的創造價值。這是跟搶deal的機構的區別。
4
從價值發現到價值創造
這個問題(能力圈和拓展邊界)是困擾很多投資人的一個問題。
我認為傳統的價值投資永遠都有它存在的空間和道理,但是這個世界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這個空間會逐漸被壓窄的。我們舉例傳統的deep value,所謂的深價值,越深它就變成了一個深洞了,就變成一個價值陷阱了。
這個坑踩下來以後,我馬上給你梯子,我的梯子就是科技賦能,幫你爬出來。你像百麗這種公司可能就是價值陷阱,如果你透過科技改變它,能創造價值。所以說,你能不能發現價值,而且能去創造價值。我覺得高瓴最重要的是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對於我們來講是一個融合。
那怎麼能夠走出自己的邊界,英語叫comfort zone(舒適區),這是不容易的。就像一個人一樣的道理,我最早是學文科的,或者是學金融的,你讓我學計算機,我們最近還在研究各種各樣的軟體公司,怎麼做coding(程式設計),python等等,以前都不知道怎麼做這些,很多東西都得自己現看。
那本身就是一個平衡,你的平衡在哪裡,守住自己的邊界,還是不斷的往前去創新。
我的結論,這是一個逐漸的演變的,evolution的過程。是,你有一個邊界,但是你在逐漸的擴大你的邊界,怎麼擴大呢,你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那麼怎麼能夠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呢,這就是很多很優秀的人願意加入高瓴的原因,很多很優秀的人願意加入高毅的原因,因為這裡創造了一個終身學習的環境。這個終身學習的環境最後就是,與誰同行比要去的遠方更重要。
我們創造的這個環境中,每一個人都有十八般武藝絕技中的一兩項,但是聚合在一起,每個人從身邊又學到了很多。這樣的一個組織,環境加上文化和價值觀,是任何一個單人都很難超越的。從某個角度來講,高瓴的成功就是這種文化、價值觀和實踐的成功。
總的就講,我們做了一件核心的事情,就是把這樣的人聚合在一起,創造了這樣一個價值觀和環境文化給他,讓每一個人不斷能擴張自己的邊界,大家又一起能夠互相學習,一邊牽著手,拉著手,往前走,互相拓展自己的邊界。
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真正熱愛的這些人,史文森講的這個“above all,passion”。我給你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只是為了說我就是為了做這個而做這個,你不容易走得很久的。
要麼你賺了很多錢你退休了,要麼你不高興也賺不了很多錢,也沒意思,你不容易走的很久。
我覺得最終passion怎麼來的,還是要回到創造價值上面。
我舉一個我們的合夥人的例子,在公司第一年很早就來了,本來做投資也做得很好,二級也做過,一級也做過,但他就花很多的時間,就願意到企業中去。
他一直覺得我做投資,做資產配置,甚至把錢給偉大的企業家,賺了很多錢。但我現在就願意到企業幫這個企業家,做他的助手。透過這兩三年進去,幫助這個企業實現了騰飛。這些都使他能夠成為一個很好的投資人。
在他帶動下,我們好幾位同事,在投資上已經露出尖尖角了,在非常有前景的職業生涯階段,說我們也要到企業中去。他們去我們投資的企業,實業中幹了幾年以後回來,又去做投資。
5
喧囂市場中擺一張安靜的書桌
回到咱們做事情的初衷,就像高瓴成立的初衷,找一幫靠譜的人大家一起做有趣的事。今天我們價值投資研究院也是這個概念,就是找一些靠譜的人大家做有趣的事,只不過這個有趣的事是終身學習。
這個就跟現在市場所有的這種,不管是各種私塾班、學院、EMBA班各種班最大的區別,來這兒的目的不是為了簡單的做network(搞關係),很多機構去了以後就變成以network為主。
就這一點堅持,喧囂的市場中擺一張安靜的書桌,這句話講得太好了。這就是一個堅持,這個堅持最後的結果就是自我選擇,我們的錄取率比去上哈佛、耶魯的比率都低。這個堅持就是一個自我選擇的過程,很多朋友託朋友,說我要進來,聽聽課就可以了。
這個世界就是複雜的,對不起,我們絕對不會粉飾任何一個難的挑戰,我不會粉飾任何一個有挑戰的作業。當然我們也不是想把大家給累死了,作業越來越長,越來越深,很多人都搞到凌晨幾點。
這主要是透過這樣的自我選擇,把那些真正願意折磨自己,真正熱衷學習的這些人給篩出來了。那些想過來做network的,搞關係的,如果出於這些目的,那肯定就不適合。
我經常跟大家說,你ready不ready,很多時候我都是不鼓勵的,我說你不適合申請,做作業很煩的,你願意不願意做。對於喜歡的人來講他一點都不覺得煩,他是enjoy享受;對不喜歡的人來講,這就是折磨。
為什麼要做這個?有很多人問你們這不是給高瓴、高毅培養了很多競爭對手嗎?我們專門招了很多很年輕的人,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最牛的後浪,我們已經死在沙灘上,或者在往沙灘的路上。
這些人將來也可以去做更好的投資經理,我相信肯定有很多人都會超過我們。這是一個必然的,有人超過我們是必然的,而不是一個可能性,一定是後浪能夠學習更多的東西。
我不認為這個世界是個零和遊戲,我認為中國更多人學習了價值投資,這個價值投資當然不是機械巴菲特主義那種價值投資。
是不是創造價值,我老問的就是,格局觀的第一定位,就是你是不是能夠為社會不斷地創造價值,我說的是不斷地瘋狂地創造長期價值,能不能做到這一點。
每年我都會組織咱們的學員跟我去海上走一趟,出海。本來今年還組織了滑雪,希望明年能成行。插播廣告,有單板最好品牌Burton,安排了滑雪之旅,期待明年的滑雪之行,白天皚皚雪山,晚上煮酒論投資。非常期待。
6
企業家比的是品質與格局觀
穿越回15年以前,遇到當時剛剛建立高瓴資本的張磊,跟他說一句話,我會說什麼?
不是在北京買房,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句,還是要精心的選擇自己的同事,選擇合作伙伴,選擇投資人,把選擇做好。這些精心的選擇,每件事情只要有一點點偏差。
其實高瓴的成功,很多時候的選擇是帶一點偶然性成功的,並不是我真正的主觀上把很多東西都想透了。今天我要回想過來的話,我覺得應該更主觀的,更清晰的按照這個邏輯走。
用我的話跟學員們講,don’t sell yourself too cheap,誰給你點錢,誰給你點利益什麼的就幹了,到處不斷的去妥協,去違反自己的原則,就為了簡單的跟人家比,我的資金規模,或者跟別人比表面的東西。
我覺得能夠保持住,至少在前三到五年保持住,永遠要保持住心靈的寧靜。
一個一把手,它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麼?格局觀。最大本質區別的就是格局觀。有沒有格局,看事情能不能看得長遠一點,能不能衡量自己長遠一點,而且格局觀不光是看事情的長遠,而且還能看事情的本質,還有看人的本質,對組織的理解,這背後都反映的是你這個人的格局。到最後投資人比的是品質和心性,企業家最後比的是品質和格局觀。
這是稀有動物。當然也有很多人有格局,沒執行力。
我覺得沒什麼獨到之處,我覺得大家都一樣,用到簡單的工具都是一樣的。你的每一個微小的判斷背後反映出來你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你的格局觀,你的價值觀,你的世界觀,我想高瓴在這個上面是比較堅持的。
你要說我們很獨特的,還是建了一個自己的framework(框架),最早叫人與生意,我們想投資好人好生意。
後來進展到人與生意再加環境,是什麼樣的環境下的人與生意;最後我們又加到人、生意、環境、組織,它是什麼樣的組織。
我們逐漸地在演變我們的framework,我們的框架。我想這些都不本質,我說的這些全都是常識。只不過我們把它總結出來,也願意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