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若中國居民能將配置權益投資的比例由2%提至10%,資本市場的空間可想而知。

改革開放40年間,每一次由短缺到過剩的過程大都蘊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現在不能再買“買不起的東西”了,而是應該去買“買不到的東西”。

過去三年,以海外資金為主導的北向資金在A股所取得的回報要遠遠高於南向資金在港股取得的回報。這也就意味著,用價值投資理念指導投資是可以換來不錯回報的。

科技成長是好賽道,但挑到持續增長好公司的機率是“百裡挑一”。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程序,醫藥生物行業或許會湧現大市值公司。

對於普通老百姓,如果在二級市場追逐熱點、頻繁交易還不如投資房地產來抵抗通貨膨脹。

5月19日晚間,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與東方港灣投資董事長但斌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對話。從“時間的玫瑰”到“趨勢的力量”,作為曾經的老同事,李迅雷和但斌對於價值投資有著一致性的認知,堅定持有優質資產是投資獲益的最佳方式。

對於現階段的投資,李迅雷強調要跟隨趨勢而行:“從供需的角度出發,我國已經由商品短缺向過剩轉變,需要投資健康、年輕、成才等買不到的東西背後衍生的產業,例如醫療、美容和教育等。而從市值演變角度來看,大市值公司未來會強者恆強,消費尤其是高階消費仍是好的賽道,而高成長公司也具備投資價值,但好的公司是百裡挑一。”

居民權益投資比例提升尚存潛力

資本市場空間值得想象

李迅雷首先從供需角度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在改革開放40年間,每一次由短缺到過剩的過程大都蘊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

他具體分析指出,2000年之後商品開始過剩,曾經在商品短缺時代,透過倒煙等倒賣商品而牟利的情況如今已經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資產的短缺,2000年之前,不論是配置權益資產還是房地產都產生了巨大的增值空間,這個階段可以透過加槓桿等方式買彼時“買不起的東西”,例如買房。

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目前資產也已經過剩。所以現在不能再買“買不起的東西”,而是應該去買“買不到的東西”。青春買不到所以助推了美容產業、成才買不到所以助推了教育產業、健康買不到所以助推醫藥行業……這些都是未來的趨勢。

李迅雷強調,趨勢的力量是巨大的。“即使中國居民將絕大多數的資產配置在房地產上,而權益投資只有2%的情況下,中國股市已經成為了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市場。而在西方國家,10%的權益資產配置比例都屬於低配的情況,一旦中國居民權益資產配置比例能夠提升到這一數字,那麼資本市場的空間可想而知。”

消費領域要重視高成長賽道

但好公司的數量鳳毛麟角

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中國經濟會從增量時代邁入存量時代。對此,李迅雷認為,過去我們的重點是把“蛋糕”做大,而現在的重點則是如何切分“蛋糕”,這必然會導致強者恆強、此消彼長和優勝劣汰的情況。

對於未來資產的配置,李迅雷提出了“六個策略”。首先,要佈局大消費。我國過去的經濟增長由靠投資拉動轉為靠消費拉動,目前消費佔GDP的比重是55%左右。但放眼全球,美國的消費佔比為80%,而日本的消費佔比也有77%。隨著這一比重越來越向發達國家靠攏,未來A股二級市場中,消費類股票的市值比重也將繼續增加。

在當下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李迅雷十分看好高階消費的增長。他分析,過去幾年白酒行業的市場份額在下降,但高階白酒的市場份額卻在不斷上升;香菸消費數量在減少,但高階香菸的消費數量還在增加。奢侈品更是如此,2000年時,中國奢侈品在全球的份額只有1%。但現在這一比重已經達到35%。種種跡象顯示,我國高階消費增長的潛力要遠遠超過一般消費。

其次,要看流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口、資金和產業趨勢的流向決定了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三個策略,是要佈局高成長的賽道。跟隨時代的步伐,資訊科技、新能源車、人工智慧等都屬於高成長行業,在這些賽道中往往容易誕生高成長的企業,而這類企業也是海內外機構投資者偏愛的物件。但需要注意的是,高成長企業是百裡挑一的,據統計,自2006年到2020年14年間,年利率增長率在20%以上公司數量只佔1.2%。一兩年的高增長很容易,但是一直保持高增長卻很難。我們要擁抱核心資產,尋找真正的頭部公司。

第四個策略,要跟隨政策導向。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和政策支援的行業往往會越做越大。我曾經兩次參加高層組織召開的座談會,與企業家們一起交流,他們背後公司的市場表現都非常好。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高層在召開企業家和經濟學家座談會時,也是經過精挑細選才產生的參會名單的。

對不同市值公司要抓大放小

先進的價值投資理念會有高回報

當然除了賽道的投資外,李迅雷將研究目光轉向公司市值,提出了第五個策略,抓大放小。從海外發達國家資本市場長期的演進看,都出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小市值股票的市值佔比越來越小,而大市值股票的佔比則越來越大。所有上市公司按照市值排序,後50%的股票市值在美國資本市場的佔比為3%左右,在香港的佔比為5%左右。所以,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後50%的股票可以不需要關注了,因為其中跑出黑馬的機率非常小。

投資要抓大放小,在市值前50%的公司中再優中選優進行遴選,這符合存量經濟下,強者恆強的特徵。我國現在大市值股票中,除了茅臺以外,還是以金融業為主。而美國的大市值公司則有Facebook、蘋果、亞馬遜、奈飛、谷歌、特斯拉等。

附圖

1

而針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李迅雷也提出了第六個策略,先進的價值投資理念會獲得高回報。他認為,在散戶市場下A股和H股中同一上市公司會產生非常大的價差,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但是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增多,這種不理性的行為可能會逐漸消失。

過去三年,以海外資金為主導的北向資金在A股所取得的回報要遠遠高於南向資金在港股取得的回報,而高股息、低波動的股票備受北向資金偏愛。這也就意味著,在二級市場中,用先進的價值投資理念來實戰操作是可以取得高回報的。

從散戶市向機構市轉變漫長

週期板塊強勢表現持續性存疑

分享環節結束後,主持人也針對具體問題與兩位嘉賓展開了探討。首先是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的判斷。

李迅雷指出,當下經濟發展不僅與改革開放這一大的體制背景相關,還與文化息息相關。從文化角度來看,我們追求的是今生,而許多其他國家和地區,由於信仰的緣故,追求的是來世。在追求今生財富的文化基因下,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能夠在世界上長期處於高的位置,我國的樓市才能夠有20年的長牛。

“當然,無論如何,目前A股還是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概念板塊炒作這類非理性的行為非常多。美國從散戶市場變成機構市場用了70年的時間,而中國股市目前只有30年的歷程,說明我們未來要經歷更多波折和變化才能成為成熟的資本市場。”李迅雷坦言。

但斌和李迅雷都認為,所謂的“抱團”就是“英雄所見略同”。李迅雷強調。我們對於市場和好的公司都要有信仰,而且要堅持這種信仰。不要因為風格切換而不堅定持有,因為風格持續時長是很難把握的。

李迅雷進一步指出,當下週期板塊火爆的邏輯很簡單,就是銅、鋁、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漲價,現在鋼鐵行業也迎來了閉著眼賺錢的情況,而問題的關鍵在於這種情況能夠持續多長時間。

2

價投基本理念不會因時代改變

投資者認知需要不斷學習迭代

除了與國外橫向比較,從縱向角度來看,我國的消費人群也在不斷迭代,未來年輕一代中,更追求定製和特色的族群會主導未來的市場。李迅雷指出,新一代人的消費觀念與“60後”、“70後”甚至“80後”都是不同的,他們對於盲盒充滿興趣,會去購買很貴的“網紅鞋”……這些消費行為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落實到投資上,現在動輒就是網紅奶茶、網紅咖啡店,而能否有持續的流量成為投資標的,為投資者帶來多大回報才是關鍵,不然只會成為曇花一現、過眼雲煙。

李迅雷表示,價值投資的理念不會因時代而改變。即使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也是會去買“買不到的東西”,上市公司最後都要遵守強者恆強的遊戲規則。

對於未來投資理念是否會迭代,但斌表示“投資需要有進化和迭代的精神”。他具體分析到,巴菲特最早在投資IBM不太成功的情況下,後來投資蘋果取得了成功,如果他將蘋果看作消費類的公司,那麼與他此前的投資是一脈相承的。不過,如果順著他投資消費的思路來看,現在網際網路平臺類公司也可以理解為消費公司。

但斌回憶到,2014年時,他與巴菲特和芒格的觀點一致,認為比特幣的價值是0,但是在七年間,比特幣的價格已經上漲了近一萬倍。他認為,如果沒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即使機會就在面前也抓不住,所以投資人一定要去不斷學習。

二級市場追逐熱點、頻繁交易不如買房

被動投資好股票是未來大勢所趨

主持人提到,現階段通脹預期比較強烈,投資抗通脹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對此,但斌給出了意想不到的回答,他表示:“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買房或許是抗通脹最好的方式。”他認為,老百姓買房通常可以判斷出學區房、湖景房、海景房背後的價值,但是當進行股票投資時,即使能判斷公司的好壞,一旦去追逐風格輪動和熱點,資產會很容易從一個億虧到1000萬。

對此,李迅雷認為,當前由於資本市場處於初級階段,某種程度上還是新興市場,存在著治理等方面的問題,例如大股東侵佔小股東利益等。而房地產是不動產,所以買入後存在的問題相對會少一些。此外,他指出,A股市場的換手率很高,交易量特別大,散戶頻繁交易很容易被“洗”出去。

對此,李迅雷提供了兩種解決辦法,首先,他坦言,在自己研究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買入並持有優秀基金經理的產品,這樣的投資相對會簡單很多。

此外,被動投資也是解決方式之一,國外的被動投資收益要高於主動投資收益。李迅雷指出,綜合指數等全樣本指數不建議去買,而且也沒有相關產品。而像上證50指數、科創50指數等,在編制過程中就已經進行了一輪優勝劣汰,而且還會不斷把經營不好的公司剔除,將好公司納入。所以被動投資也可以滿足未來強者恆強、此消彼長和優勝劣汰的投資趨勢。

3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任何操作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

6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驚魂一夜,幣圈“崩盤”背後的2015年股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