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自美團公佈Q2的財報後,股價出現了連續逼空式的上漲,一時之間,餓了麼靠補貼進攻美團失敗的言論甚囂塵上。
作者 | 左刀
1、
美團和餓了麼之間,永遠不乏自己的支持者,實際上,自美團上市以來,來自餓了麼乃至阿里巴巴的陰影就始終籠罩在美團周圍,這導致其股價在上市之後一直處於陰跌不止的狀態。從上市時的最高74元,跌到最低的40.25元。
到了2019年初,美團股價開始恢復上漲的態勢,從最低的40.25元,一直漲到了近期最高的93.65元,抄底者賺的盆滿缽滿。尤其是在美團公佈2019年Q2的業績之後,股價跳空高開,當日暴漲8.86%,之後在短暫的調整後,一路逼空式上漲,一時之間,媒介的唱空全部變成了唱多,而美團在上市網際網路公司中,市值達到了僅次於阿里和騰訊的地位,超過了百度,位居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第三名,股價實現了鹹魚翻身。
從表面上看,美團翻身的重要原因,一是業務持續保持較高速度的增長,並沒有因為阿里收購餓了麼而導致業務的下滑,投資人的擔憂解除;二是美團在2019年Q2實現了盈利,遠超分析師的預期。
不過,懂行的人都知道,美團之所以實現盈利,並非業務方面取得了脫胎換骨的改變,而是通過“減法”和“加法”來實現了盈利,不管是之前的裁員傳聞,還是後來對於摩拜業務的壓縮,以及之後關停各類燒錢的業務,將美團原來的“核心與邊界”的故事進行了大幅的壓縮,基本上只集中在了核心,而邊界業務則大幅縮減,從而省下來了大量的成本,另外,美團也加強了人工智慧等方面的建設,平均每單配送成本有所降低。這方面有大量的財務分析文章,不再贅述。
而在做“減法”的同時,美團的財報也顯示,其對於外賣商家的收費在增加,通過這種“加法”來增加收入。此外,美團的酒旅業務相對外賣業務發展較快,毛利較高,一加一減,淨利潤就出來了。目前,美團已經把自營打車的業務,改成了網約車平臺的業務,對標高德,大幅降低成本,但在高頻剛需的業務上,在之前的小象生鮮不太成功之後,又開始了美團買菜的業務。
總體而言,這種“加減法”,並不支援美團股價的持續逼空式上漲。
對於餓了麼而言,美團通過長期的市場積累做出來的3,4線市場,短期內是很難全面覆蓋的,要全面覆蓋,不僅費時,而且費錢,因此,在“夏季攻勢”之後,餓了麼也放慢了在3,4線市場的進攻腳步,並放出了“不打價格戰”的資訊,外賣市場暫時偃旗息鼓。
這給了投資人巨大的信心,美團在3,4線的故事能否複製拼多多的神話,並進而完成其大生態的構建,未來想象的空間很大,這成為了投資人“賭一把”的重要砝碼。
2、
在雙方的地面戰暫時偃旗息鼓之後,雙方的輿論和公關戰卻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團引用資料,必然是引用Trustdata以及另外一家看起來很權威的“國家資訊中心”(實際上是一家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兩者的資料都認為,美團佔據的份額在60%以上,餓了麼不超過40%。
而餓了麼的負責人昆陽則並不認可這些資料,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滲透之後,餓了麼當前的市場份額和美團只有3,4線城市有一些差距,總體已經很接近了。餓了麼引用易觀國際的資料顯示:“餓了麼2019年上半年市場份額提升至43.9%,環比上漲3.7%,而美團外賣份額環比下跌2.5%。”
同樣支援餓了麼份額上升,並與美團差距不斷減小的,還有其他幾家諮詢機構,比如比達諮詢等。
諮詢公司的資料打架也很正常,這裡面有測算方法的區別,也有錢有沒有給到位的區別,總體只有參考意義,可信度都值得懷疑。
而有“專業的網友”則搬出了兩家銷售額的對比:
2019年二季度,美團的餐飲外賣業務營業收入128億元人民幣,交易筆數同比增長34.6%達到21億筆。
而阿里巴巴2019年6月份的季度業績報告顯示,其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合併後的口碑+餓了麼)的當季銷售額為61.8億元,遠低於美團外賣128億元的收入:
從兩者的銷售額比例來簡單對比一下,美團以67:33大幅領先,與美團引用的諮詢公司公佈的資料基本一致。
因此,“專業的網友”認為,美團在餓了麼的進攻之下,市場份額並沒有下滑,目前仍然大幅領先於餓了麼。
不過,這種計算顯然是有問題的。
在阿里龐大的“經濟體”中,本地生活服務統計的收入,並不能簡單的和“口碑+餓了麼”的收入劃上等號。
比如說,口碑中有淘票票,有酒旅,有機票火車票,有高德打車等,這些收入會分別計入到阿里影業、飛豬、高德等板塊中。而對於餓了麼而言,蜂鳥已經單獨劃分出去,蜂鳥產生的收入中,並不歸入餓了麼體系,而更有可能歸入到新零售和菜鳥體系中,也就是說,新整合的口碑餓了麼,其計算本地生活服務的營收時,有可能有較大額度營收會放到諸如新零售、菜鳥等專案的收入中,所以,阿里財報中的“本地生活服務”,最多隻是縮小版的“口碑+餓了麼”,簡單對比雙方這方面的財務資料得出雙方的比例顯然是錯誤的。
實際上,從上面的財務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在2019年Q2的同比增長為137%,而在2018年第二季度時,蜂鳥還沒有被剝離,因此,如果蜂鳥不剝離,阿里本地生活實際上的收入增長率可能會遠高於137%。
據艾媒諮詢資料,2018年下半年,蜂鳥配送新零售業務訂單量同比增長185%,2018年全年,蜂鳥醫藥品類訂單增幅超500%。
當然,包括餓了麼昆陽在內,都承認餓了麼在3,4線城市與美團存在差距,但在1,2線城市,雙方基本5:5開,未來,下沉市場的爭奪,將決定誰能成為真正的王者。
3、
股市上的價格波動,一方面是在炒作預期,另外一方面則是背後機構的運作,並不代表真實的情況。從目前來看,說某一方取得了壓倒性優勢還為時尚早,美團的盈利也主要是由於“戰略性盈利”的策略,而並非市場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決定美團和餓了麼未來命運的,是雙方針對未來的戰略佈局和執行能力。
自2018年合併以來,口碑餓了麼正在縱向深入,從送餐飲到送萬物,為本地生活服務探索更寬的邊界。比如,在武漢試水開通24小時全天候送藥服務、為商超進行配送、賣菜等。
我們很久以前分析過,餓了麼併入阿里之後,“從送餐到送萬物”將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是餓了麼融入阿里生態,蜂鳥獨立後的必然。這麼做,一是可以提升配送團隊的效率,把原來送餐團隊的閒暇時間利用起來,二是可以提高配送員的收入水平,並間接提升其與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力——試想,如果餓了麼的配送員每天除了餐飲之外,還有各種商超、盒馬、藥品、天貓超市等配送的任務,其每天的單量就會上升,收入上升,同行的配送員看到這裡的收入更高,就會離職加入,對同行將會形成巨大的壓力。
除了送萬物之外,今年1月開始,的口碑和餓了麼平臺推出“暖冬”商家扶持政策,聯合網商銀行釋出“暖冬紅利”,為本地生活商家提供優惠貸款資金。
口碑餓了麼還在年初提出了“新增100萬商戶上線,服務100萬商戶數字化升級,新增100萬就業的目標”。數字化升級,成為了口碑餓了麼的重中之重。在6月29日舉行的“餐飲數字化新通路——解鎖商家成長密碼”主題沙龍上,口碑副Quattroporte陳盛、蜂鳥即配行業運營負責人葉瓊林等提出了“全鏈路數字化”的理念,指由口碑餓了麼共同連線而成餐飲行業的完整鏈條,涵蓋了餐飲業從選址、供應鏈,到預訂、排隊、叫號、掃碼點單、即時配送、支付、評價等等環節。
口碑餓了麼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通過更深度的繫結商家,賦能商家,從而達到與競爭對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而阿里的整個生態體系,也確實有這樣的能力來進行這樣的佈局。
友盟+的數字化選址能力、菜鳥,蜂鳥,丹鳥,溪鳥的全鏈路物流配送體系、1688,零售通與餓了麼“有菜”的食材以及餐廚基礎設施配送能力、釘釘,支付寶小程式等具有的數字化資訊化管理能力、蜂鳥,點我達,盒馬的即時配送能力、支付寶的支付、口碑的評價等等,加上螞蟻金服和網商銀行提供的金融服務,與線下新零售的大倉、前置倉的配合等等,阿里已經初步形成了生態打法。
在10月12日,餓了麼、口碑合併一週年之際,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本地生活服務公司Quattroporte王磊釋出致員工信,宣佈餓了麼口碑年初啟動的“三個100萬”目標已提前完成,實現了新增100萬商戶上線、服務100萬商戶數字化升級、新增100萬就業,比預定時間早了一個季度。
從王磊公佈的資料來看,口碑餓了麼在 676 個城市擁有 350 萬商家,也就是說,接近三分之一的商戶已經接受了阿里的數字化改造,此外,口碑餓了麼已經向商戶提供貸款高達400億,這些商戶與阿里的合作將更加的緊密。
在阿里巴巴宣佈整體戰略後,美團幾乎是迅速跟進。
就在今年1月份阿里宣佈了三個100萬的戰略目標的幾天之後,美團宣佈,2019年將投入110億助力商家升級,並強調了“美團外賣的業務重心將從消費者轉向商家”。4月份,美團推出了“生意貸2.0”,在商戶金融領域再發力。
美團點評釋出的《中國餐飲報告2019》提到,過去一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4.2萬億,但餐飲的線上化水平只有10%左右。B端商家的數字化能力差,效率得不到提升,美團想要開啟更大的C端市場就會困難重重。
早在2016年,美團便開始發力B端,並先後上線了餐飲供應鏈B2B平臺、SaaS收銀業務。在2018年10月的組織架構調整中,分別成為快驢事業部、到店事業群中的收銀業務部。
也是在本次調整中,美團在戰略上進一步聚焦“Food+Platform”,並以“吃”為核心,建設一個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生活服務平臺。
2019年10月份,王興在最新的內部講話中強調:
“我的判斷是下一波中國網際網路如果想回暖的話,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是供應鏈和to B行業的創新,是他們驅動的。”
“我有一個判斷,我認為整個中國的餐飲行業的成本和效率有25%左右的改善空間。這是一個很大的空間。因為大家知道它的淨利潤也沒多少。
而這25%左右的改善空間,我們等它來是不可能的,必須我們來驅動它。
我們要通過網際網路和科技改造,為整個中國服務業的供給側改革這次升級提供驅動力,推動整個中國的服務業率先完成供給側改革。”
很顯然的是,“餐飲的線上化水平只有10%左右”,以及“整個中國的餐飲行業的成本和效率有25%左右的改善空間”,是阿里,騰訊以及美團們看到的極為巨大的機會,也是投資人看到的巨大機會。有能力講好這個故事並做成大平臺的企業並不多,也就是阿里,騰訊和美團這有限的幾家而已。
三家公司其實各有優勢和劣勢:
騰訊的小程式,在獲取流量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操作簡捷,微信人手都有,適合於商家面向更廣泛的C端人群,拉新能力強,並更有可能造出爆款。缺點則在於,騰訊對於線下的佈局是非常弱的,供應鏈體系的“重資產”的事情,在目前為止幾乎無法參與,因此,對於商家的改造註定是不徹底的,無法完成“25%改善空間”的優化工作,也因此,至少到目前為止,騰訊在餐飲的改造領域中,最多隻是商家的一個選項,而不可能成為最緊密的合作方。
美團當前線上下有一定的優勢:目前服務的餐飲商家數量最多,3,4線的滲透率最高,線下的拓展能力極強,手法凶狠。缺點在於,供應鏈體系薄弱,金融以及與此相輔相成的信用體系薄弱,要完成“25%改善空間”的優化工作,現在的階段是很難做到的,至少是很難做好的。但王興在講話中已經明確意識到了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性,“快驢進貨”的佈局早已開始,為商戶貸款的事項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但要形成良好的生態服務,為時尚早。好在整個市場的開發都在初期,美團還有時間。
阿里的主要優勢在於,全鏈路服務的打法是三家中最成熟的,我們在前面說過,選址、供應鏈,到預訂、排隊、叫號、掃碼點單、即時配送、支付、評價乃至於基於信用體評估體系的金融服務,以及成熟的雲服務等,阿里都有自己較為成熟的打法,在今年完成相關各個產品的資料中臺整合之後,阿里的全鏈路生態打法將會真正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當然,阿里的缺點也很明顯:3,4線城市的開發力度落後於美團,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金錢的投入,競爭對手不斷傳出的二選一的傳聞,會讓阿里在3,4線城市拿不到一些當地的標杆客戶等。
4、
外賣領域的競爭遠沒有結束,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全鏈路的生態體系競爭:讓商家能夠低成本的實現數字化改造,在全鏈路生態體系中,享受到供應鏈體系的完整服務、成本的大幅下降、效率的大幅提升、會員體系的完善、金融服務的加持等。
餓了麼看似不再掀起價格戰,不再大規模進攻美團賺錢較多的3,4線標杆城市,但實際上,口碑餓了麼與阿里生態的資料中臺整合完成後,生態體系打法剛剛形成雛形,還需要一段磨合期,一旦磨合成功後,必然會樹立幾個典型的合作伙伴,並將會掀起對B端餐飲商家的強勢推進,而商家如果看到確實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更多的倒向阿里系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美團的戰略收縮實現了盈利,給了投資人很大的信心,但實際上,這是美團為了應對接下來更大規模的生態戰而進行的戰略調整——把絕大部分的邊界都砍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聚焦於和阿里競爭的核心專案中——供應鏈、金融、軟硬體服務,甚至共享單車、網約車聚合平臺、賣菜業務等等,與阿里體系形成了“一一對應”。其中,共享單車、網約車聚合平臺以及賣菜業務等,都是沿用了“高頻量大”的思維,保持APP總體的活躍度並拉新。
雙方針尖對麥芒:阿里的生態打法更加成熟,但仍然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3,4線城市推進。美團與阿里相比較,整體的供應鏈體系,基於信用的金融體系等能力相差較大,但目前美團商戶更多,還有時間去完善,至不濟先利用當前平臺的優勢,在3,4線先讓商戶上自己的軟硬體體系,資料都在美團體系中,並且使用習慣之後,商戶就不會輕易改動。王興為什麼在近期的演講中,將針對B端商戶的服務作為重中之重,將原來主要針對C端的戰略轉向B端,就是這個原因——要趕緊大量佔領B端使用者,防止被阿里給“抄底”了。
不過,美團過往在餐飲B端軟硬體服務拓展的戰績並不算出色,而近期上馬的金融服務缺乏信用體系的支援,如果貿然做大,風險也將隨之擴大,如何把握B端擴張的節奏,對美團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場戰爭,將會比外賣市場簡單的降價競爭要激烈的多,這關乎到兩家的根本,一旦商家選擇了哪家的全鏈路服務,對另外一家而言都是致命的,雖然不一定完全丟掉這個商家的外賣單子,但對於商家而言,落選的一家僅僅只是配送服務提供商而已,商家必然會把重心放到全鏈路服務商之上,基於全鏈路服務的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服務,將能給商家帶來更大的價值。這相當於另外一種合法的“二選一”,比起簡單的價格戰要更加殘酷。
美團在快速佔領B端的戰略指導下,如何加快與商家的全鏈路合作,如何儘可能快的補足自身的缺點,會不會與騰訊,京東等騰訊系企業有更進一步的密切合作從而更快補足缺點,也是下一個階段的看點。
而阿里的全鏈路改造,成熟度到底如何,能否真的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在3,4線如何加快與商家的合作步伐等,如何破解其中可能存在的二選一等,對於阿里而言也有巨大的壓力,其中,基於信用體系的金融服務,可能是阿里對這些低線城市的殺手鐗之一,網商銀行今年的利率又降了!
表面的平靜之下,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美團和阿里的戰略,已經從主要面向C端的讓利,變成了主要面向B端商戶的全鏈路合作之上,這種爭奪加劇了“你死我活”的氣氛,纏鬥可能會延綿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出現馬太效應的概率極大。究竟誰能笑到最後,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 左刀
材料參考:
正和島《王興內部講話:經濟紅利消失,這是能賺大錢的唯一機會》
華爾街見聞《美團餐飲苦戰B端》
36氪部分文章
網際網路搜尋內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