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時間,全球半導體格局出現了一些明顯變化,主要半導體大國都在砸錢,想要實現本國半導體或者本地區的獨立自主能力。
先是去年歐盟17國投資1450億歐元想要衝擊2nm,前幾天韓國也宣佈投資510兆韓元壯大本國半導體產業,美國與日本最近兩天也在跟上,半導體大國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美國
本週二,美國參議院正式批准撥款520億美元,在今後5年內大力促進美國半導體晶片的生產和研究。
在資金的分配上,根據外媒上週五的報道,該法案中包括39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的生產和研發激勵,另有105億美元用於推動包括國家半導體技術中心、國家先進封裝製造計劃和其他研發計劃的落地。此外,還包括15億美元的應急資金,旨在加快美國運營商支援的開放式無線接入網(OpenRAN)的開發。
支援這一撥款的議員們指出,美國在全球半導體領域已經落後,1990年美國在半導體和微電子領域的生產份額佔全球37%,而如今只有12%。
歐洲
與美國相同,歐洲的半導體份額也在下滑。有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十年間,歐洲在全球無晶圓廠半導體領域的份額已從4%降至2%,並且這一趨勢還在持續。
為了振興歐洲半導體,去年歐盟先是由17個國家聯合宣佈了《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科技計劃聯合宣告》,計劃未來兩三年投入1450億歐元以推動半導體發展。之後,歐盟又邀請臺積電高管商議歐洲晶片生產計劃,並考慮建立一個包括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英飛凌和ASML在內的半導體聯盟。
此外,該報告還重點提及了歐盟需要在先進處理器,以及2nm先進工藝製造上進行追趕。但現實是歐洲所擅長的是電力電子、射頻技術、微控制器和半導體制造裝置等,在半導體制造方面,歐洲還沒有能夠生產出10nm工藝的能力,想要短期內砸錢研發2nm,難度較大。
近期,歐盟內部委員會表示,目前已經有22個歐盟成員國聯合成立了新的半導體聯盟,以支援歐洲的半導體研發,減少歐盟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計劃2030年讓歐盟在全球半導體生產的佔有率從10%提高到20%。
為了完成這一進度,歐盟還在著力要求Intel、臺積電、三星赴歐洲建廠,訊息人士指出,歐盟計劃拿出超過百億歐元對外商設廠進行補貼。
日本
與歐洲相同,日本的半導體也曾經輝煌一時,上世紀80年代一度佔到了全球份額的50%,後來由於日本的誤判,以及美國的壓力,日本半導體產業逐漸疲軟。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的日本半導體,佔有率跌至約10%,再加上技術落後,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指出,未來市佔率有可能為零。
韓國
本月13日,在三星平澤工廠舉行的“K-半導體戰略大會”上,文在寅正式公佈一項未來10年投資510兆韓元(約4500億美元,2.9萬億元人民幣)的“K半導體戰略”。
專案包括在京畿道和忠清道規劃全球最大規模的半導體產業供應鏈——“K—半導體產業帶”。這將成為一個集半導體生產、原材料、零部件、裝置和尖端裝置、設計等為一體的高效產業叢集。
此外,對於技術投資的減稅幅度擴大到目前的最多6倍,研發投資減免稅金最多50%、未來十年培養3.6萬名半導體人才,以及致力於開發下一代功率半導體、人工智慧半導體、高階感測器等發展潛力大的核心技術。
文在寅表示,半導體正在成為所有工業領域的關鍵基礎設施,各國開始以本國為核心重組半導體供應鏈,韓國的發展策略是超前投資,鞏固產業生態系統並主導全球供應鏈。
三星電子已表示將會持續增加資本支出,到了2030 年,預計資本支出會增加30%,共計1510億美元。
幾大因素
各國之所以要大力發展半導體,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半導體可以說是科技發展的基礎,以前的電腦,現在的手機,未來的自動駕駛,半導體是這些萬億產業的靈魂,誰掌握了半導體,誰就能掌握產業鏈。
另一方面,近期缺芯潮席捲全球,幾乎無一車企能夠倖免,停工停產的訊息頻出,危機之下,也讓半導體大國們看到了發展半導體的重要性,所以各國才會加大投資半導體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