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2008年,37歲的左暉結婚、生子。他看著兒子,問了自己一個問題:這孩子上學的時候一定會寫一篇作文叫《我的爸爸》,但兒子會驕傲地向同學介紹說,他的爸爸是做中介的,還是中國最大中介的頭兒嗎?

左暉不知道答案,但跟其他為人父母者一樣,他希望兒子以他為榮。外界傳言他身體不好,一說是癌。媒體見到的左暉,總是一副正裝筆挺、謹慎嚴肅的狀態,他公開場合笑容不多,一次例外便是一年前貝殼找房在美股上市之時。

他在談話時會自問自答,也會丟擲鏈家式反問——我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有沒有給社會創造價值?媒體也常問他,中國房地產的走勢如何?個別極端偏激人士也會問他,中國房價這麼高,鏈家是不是一個推手?消費者也會問他,鏈家中介費怎麼這麼高?競爭對手,如姚勁波也會問他:你算不算壟斷?

問題本身遠比答案重要。

在一個以房為貴的國家裡,這無數提問的本身,便刻下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一個國家老百姓的焦慮,一家房產中介在惡劣競爭環境下的成長密碼,以及一位中國勢能巨大的企業家的思考和迷惑。

但是在今天,問題顯得無足輕重了。2021年5月20日,鏈家創始人、貝殼找房創始人董事長、身價2000億元的左暉因病去世,享年50歲。那個能解答,能做迴應的人走後不久,又有新提問,這家中介未來去向何方?

左暉是陝西渭南人。

1992年,他從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不久,便從一家工廠跳槽到中關村一家公司當客服。每天的工作就是拿起電話聽使用者反饋。那是一段“耳朵裡都是嗡嗡作響”,腦子裡一片空白的日子。

3年後,他又跳到一家軟體公司做銷售。業績一般,左暉想明白一件事情:職業選擇雖多,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麼便是浪費時間,一個人只有做他專精之事,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質。

跟昔日大學好友看完一場足球比賽後,聊起25歲出來單幹的約定,三人各拿5萬塊,創立了一家賣保險的公司。左暉不懂保險,他認為,想弄明白這行的一個方法,便是去研讀那些由專家精心設計的保險合同,所以他會捧著那些密密麻麻的合同仔細研究。

三年後,當他撤出保險市場時,已經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30歲的左暉成立鏈家,房產中介之路開始起步。大學畢業北漂,他在北京租房十多年,自稱“被(中介)騙得一塌糊塗”。而當他進入房產中介時,中國的住房分配製度停止,房地產雖實行市場化,但缺少正規的購房服務平臺。他跟北京的媒體合作,操辦了一場房產會。會場人聲鼎沸、一度失控的場面,打消了他的擔憂,他看到了市場的巨大潛力。

對學理工科出身的左暉來說,原本這是另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

彼時的二手房租房市場還處於行業草莽期。此後數年間,這個新生品牌在混沌的競爭格局中兇猛增長。在早期階段,為了建立起北京的樓盤字典,鏈家旗下近百名經紀人曾一個挨一個地數樓,儘量齊全地紀錄當地全部房源的各項資訊,並在後續的交易中不斷複核和更新,到2011年時已建立起覆蓋700萬套房源的“地址庫”。

這項後來被同行紛紛效仿的舉動,催動著鏈家最終坐上北京二手房市場的頭把交椅。在當時仍然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左暉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2014年前後,移動網際網路大潮席捲房地產中介行業。相比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我愛我家的“遲鈍”,對網際網路技術“情有獨鍾”的左暉,不斷加碼投資鏈家的線上業務。

就在這一年,鏈家終止了與業內頭部網站搜房網的合作,開始自建運營鏈家網,這被認為是鏈家的第一輪擴張。受益於早年樓盤資源的艱苦積累,鏈家網很快聲名鵲起,平臺流量和話語權日益加大。有統計資料顯示,在2018年貝殼找房推出之前,鏈家每一單成交背後對應的PV值(頁面瀏覽量)達到1.2萬個,要遠高於全國平均3000個的水平。

已是巨頭的鏈家在尋找著新的機遇。左暉給出的答案是:進一步平臺化和網際網路化。

鏈家的平臺戰略在2018年露出端倪。由於當時嚴厲的樓市調控,中介行業陷入全面寒冬。“焦慮”中的鏈家重啟早先收購的德佑品牌,用於異地中介加盟。這是奉行直營策略長達十七年的鏈家,主動向B端中介開放,也是其走出北京市場的一次關鍵異地擴張。

左暉的另一張牌,就是獨立運作貝殼找房。貝殼成立於2018年4月,由他本人親任董事長。在左暉的設計中,貝殼扮演的是“中介行業顛覆者”的角色——這不僅針對競爭者而言,對鏈家自身來說也是如此。

貝殼希望成為中介行業中的“淘寶”,向所有地產中介公司開放資源,包括鏈家也只是入駐平臺的商戶。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貝殼名義上能給予流量等支援,但實際上它對入駐品牌的管控十分嚴格,話語權也相當強勢。對競爭者們而言,這儼然暴露了左暉和貝殼重新制定行業規則的野心。無論二手房還是新房業務,貝殼都被認為動了業內其他人的蛋糕,因此招致激烈的批評和抵制。

有意思的是,抵制陣營最終分崩離析,而貝殼在僅成立兩年半後便遠赴美國上市。彼時49歲的左暉在一眾明星投資機構和媒體的見證中,迎來創業生涯的高光時刻;貝殼也頂著“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的光環,受到投資者們的熱烈追捧。

就在左暉意外去世的同一天,據貝殼找房披露的今年一季度財報,截至3月31日,貝殼找房門店數量達到48717家,經紀人總數超過50萬,淨利潤則為57億元,同比漲幅達到245%。

單從這些數字上看,或許已經完成左暉最初的部分目標。而對於這位操盤手的離去,資本市場同樣給予了“錯愕”般的反應——去世訊息公佈不久後,貝殼美股盤前一度跌超12%。在“後左暉時代”,一切都蒙上了變數。

50歲的左暉曾遭受過強烈質疑,甚至是謾罵,他的公司也經歷過最嚴重的公關危機。在業內和媒體的印象中,他是個低調但也自我驕傲的人。他是那種沒有多少演講魅力的“草莽”老闆,但自稱樂於為公司的策略做辯護;他不擅長在大佬們之間穿針引線,卻把一個十萬人計的龐大組織推到了高處。

在貝殼上市的前幾個月,左暉曾在一次面向創業者的交流中說,房地產中介公司會長期存在,但是未來誰能創造除去中介的交易模式,誰就能真正幹掉鏈家。作為曾經的“行業公敵”,他似乎也在等待打破“壟斷”的攪局者出現,只不過在離世之後,行業格局的更替、變遷不知是否會呈現新的面貌。

左暉的最後一條微博仍停留在2015年10月的某天,當時他興奮地宣佈了一則鏈家與其他平臺合併的訊息。現在這條微博下面,刷滿了表示悼念的留言——當然也有若干“不和諧”的聲音。這是一箇中介老兵,透過微博留給外界的最後印記。

*題圖購買於視覺中國

7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雲計算對商業的改變影響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