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自由、暴富,每個年輕人都有一個財富自由的夢想。去年年末炒基金被“割韭菜”後,許多年輕人轉身投入幣圈。他們堅信找到了一條通向光榮與夢想的金光大道,不過虛擬貨幣裡也全是“人間真實”。5月19日晚的暴跌時刻下,大量財富化為烏有,而有人在加倉,有人在跑路……
作者 | 潘捷、李鑫
編輯 | 邢昀
財富密碼似乎讓人越來越難以摸透,“跌媽不認”的年輕基民們轉頭爬牆當起了炒幣人。
25歲的藍正宇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運營人員,他的腦海中始終幻想著一個畫面:在996和被PUA雙重壓力下,自己心灰意冷地打開了交易所的賬戶,然後合上電腦,下一秒鐘就瀟灑的提交了離職申請報告。
為了實現順利退休,之前藍正宇把錢都壓在了基金裡,科技、製造、白酒是他投資的3個領域。入局幾個月後,獲得的浮盈逐漸消失甚至開始虧錢,藍正宇看著理財APP上的虧損額慢慢變大,各種“韭菜”言論襲來,他只能自嘲是個投資黑洞。
在一次次的割(肉)以詠志後,藍正宇趕上了虛擬貨幣這波浪潮。2020年10月,比特幣還在萬元左右徘徊,到今年四月中旬,衝高到了6.5萬美元,狗狗幣、柴犬幣等也開始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
與股市、基金不同,虛擬貨幣漲跌幅沒有上限,大起大落的金錢遊戲裡充滿了情緒和瘋狂。
北京時間5月19日,虛擬貨幣迎來了至暗時刻。晚上8時到10時左右,比特幣一度跌破3萬美金,狗狗幣跌幅超過50%,價格直接腰斬。
不過更多人的心態是,這是抄底的好時機嗎?
1、總有人在加倉 詼諧的狗頭logo閃著誘惑的光
“虛擬貨幣也許是僅剩的打破階層壁壘的機會了。”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這一代年輕人深有體會。70後們踩中過房地產的上升浪潮,有不動產加持護身;不少80後們分享了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公司上市的財富盛宴。
對於95後們來說,生活成本的日益增長,職場裡透過升職加薪勤勞致富的可能性越來越低。見識過更多的暴富神話,他們將目光放到了回報高、期限短的投資方式上,當然風險也會更大。
2020年,國內基金市場熱火朝天,89只基金業績翻倍,最牛的基金年內收益率達到166.56%。財富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養基”。支付寶釋出的《中國家庭理財趨勢報告》,2020年的新增基民中,有一半以上是90後。
B站、小紅書湧現出一批“野生投資大師”,教缺乏理財知識的年輕人們炒基金。新基民們更是善用飯圈文化,給基金經理建起了後援團,打出“坤坤不老,藍籌到老”的口號來表白。
藍正宇也貢獻出了自己的小金庫。
所有的轉變從牛年第一個交易日開始,基金下跌引發了網際網路上的一片哀嚎,新能源、白酒不再成為年輕人的財富護城河,張坤、馮波、劉彥春、葛蘭等多名被年輕人追捧的明星經理,從神壇跌落,被罵上了微博熱搜。
與此同時虛擬貨幣交易的活躍,以及在社交平臺上一呼百應的“幣圈教主”馬斯克,不斷鼓動帶貨,比特幣、狗狗幣等再次進入年輕人視野中。
2018年美國求學時,藍正宇在西雅圖一架比特幣ATM機上,用0.3枚比特幣兌換出2100美元。他描述那種感覺“太震撼了”。而父親作為很早入圈的“炒幣人”,也成了藍正宇的領路人,區塊鏈資料,分散式技術是父子之間常談的話題
藍正宇將工資中的一部分拿出來投資虛擬貨幣,並逐漸加碼。
對於從事電商生意的聶元來說,錢從來不是問題,2018年用一個簡潔版交易所的軟體買了1萬元的比特幣,短期內就漲了50%,這個漲幅太驚人了,很快他將手裡的虛擬貨幣就全部賣掉。
對基金徹底失望後,他把投資重心轉向了狗狗幣,“我買狗狗幣時,價格大概是0.004,很快變成0.04,翻了10倍左右”,聶元語氣中裡難掩得意。
大家口中的狗狗幣,誕生之初只是個玩笑。2013年,比特幣價格飛速上漲,從一文不值漲到幾十美元。為了嘲諷當時的加密貨幣投機熱潮,前IBM工程師馬庫斯和Adobe軟體工程師帕爾默創造了他們自己的虛擬貨幣DOGE,用狗頭做logo惡意滿滿。
誰都沒想到馬斯克強大的帶貨能力,讓狗狗幣在2021年成為幣圈“頂流”。
不同於炒股,或者炒基金,虛擬貨幣漲跌幅沒有上限,加槓桿也更加瘋狂,萊位元礦池創始人江卓爾曾警示,幣圈是一個沒有任何熔斷措施的市場,各種抵押借貸和高倍期貨期權,暴跌時踩踏必然會一再、重複發生。
虛擬貨幣的走勢24小時不斷變化。聶元回憶,4月15號漲幅最高達到220%,就是漲了兩倍多一點,然後隔天狗狗幣快速就跌,從0.47美元跌到了0.16美元最低點。
這比股票、基金刺激多了,一下子衝上頂端,一下子跌落。最瘋狂的時候聶元整夜睡不著覺,他像賭場裡亢奮的賭徒,會在手機螢幕前大聲喊叫綠了綠了。
在虛擬貨幣裡,綠色代表漲,紅色代表跌。
手機APP裡紅光綠光不斷交替,每分每時都決定你的悲喜,上一時段你可以因為暴跌而心煩,下一時段,你就可能因為沒有抄底而感到懊惱。這裡有幣圈玩家最希望得到的高倍收益,但幸運“綠光”有時候偏偏和他們擦肩而過。
聶元也是狗狗幣微博超話的的主持人,在交流群中會看到一些極端的現象,有玩家持有的5萬塊錢,短期內就變成了200萬,有時候看到一兩個小時400多萬直接被平倉。
“做空加槓桿,如果只要跌1%,本金就沒了”,最後只得到一點可憐的炒幣經驗值。
2、虛擬的財富神話佔領心神 那真實是什麼?
比特幣、狗狗幣們正在施行一種充滿誘惑力的統治,它隱匿無蹤,卻滲透到了每一處。
吳言自稱幣圈混子,圈子混得久自然就成了前輩。吳言發現如今求問的使用者群體非常年輕,由於大家問題類似,他索性做了B站UP主,一條花500元炒幣賺100萬的影片剛上線,觀看量就破了10萬。
“狗狗幣根本沒什麼價值。”
雖然在影片和文章裡他教使用者如何入圈買幣,但提起狗狗幣吳言非常不屑。吳言認為狗狗幣僅僅是因為馬斯克的喊單而導致市值不斷飆升,產生一批信仰者,只是流量幣,有流量就漲價,沒有流量就跌。
而聶元是狗狗幣的絕對擁護者。在他關注的相關資訊,NBA小牛隊可以用狗狗幣購買一些例如球衣的衍生品,這些交易在未來商業中一定會有應用。SpaceX 將接受狗狗幣作為獨家支付方式。
聶元的判斷是狗狗幣很有未來價值,就算目前虧損自己也不會拋售。
而人心總是貪婪的,你掙了一筆,永遠會想掙得更多,更不想退出。
藍正宇直言看不懂虛擬貨幣的市場規律,如果讓他強行總結規律的話,就是漲三天跌一天,但是在牛市下,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就變成熊市了。還有一個規律是暴漲之後絕對會繼續暴漲。
“虛擬貨幣的未來在於共識,只有共識產生才有價值。”藍正宇認為比特幣是虛擬貨幣的共識,只要比特幣在幣圈不倒,永遠都會有人投資。
馬斯克是比特幣和狗狗幣的最大推動者,在全世界的優秀企業家中他最為異類。他對這個劇烈變動的時代充滿了冒險的激情,對太空的狂熱讓人簇擁,他對新世界的推崇啟迪了渴望財富的人們。然而,他卻喜好操縱人心,對資本經營無限痴迷。
當幣圈掙錢訊號逐級下傳,擠進來的是對財富無限渴求的年輕人。
積累幾萬粉絲之後,吳言迅速上線了自己的區塊鏈知識網站,每天網站的基礎訪問量5000起,瀏覽的使用者都是幣圈剛入門的小白。在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之後,吳言又上了一個關於虛擬貨幣的付費知識圈,想入圈的使用者每月要支付199元的費用。在知識付費圈裡吳言會發表比特幣的行情分析,每釋出一條後都有忠實粉絲留言點贊。
5月17日,吳言在知識付費圈釋出了一條訊息,“接下來的行情會有不斷爆倉,這些新韭菜會割肉離場,馬斯克停止比特幣支付只是散戶情緒的導火索,本質原因是比特幣漲的太久了。”吳言語氣堅定,認為接下來的時間牛市依舊,正常回調。
吳言發表言論沒多久,“礦難”發生了,比特幣急劇下挫,期間一度跌逾10%,跌破4.4萬美元關口,較日內高位跌去近5600美元。比特幣帶頭,幣圈整體下挫,狗狗幣跌超10%。
與此同時,國內虛擬貨幣迎來強監管。5月18日,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聯合發聲抵制虛擬貨幣炒作,提示相關風險。
5月19日,虛擬貨幣一瀉千里,比特幣一度跌破3萬美金,其他虛擬貨幣這個蹲完那個蹲,成百上千億資金灰飛煙滅。
聶元的虛擬貨幣整體資金虧了23%,然而在談及下一步如何操作,聶元回覆可能再買一波。藍正宇本來不想說話,凌晨1點,比特幣回漲,他又開心起來。
這是一個不透明的投機市場,藍正宇把自己比做買彩票的人。
3、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投機如山嶽一樣古老,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這是美國上世紀20年代投機之王傑西利弗莫爾的經典名言。利弗莫爾想表達的是,在投機交易中,人性的貪婪恐懼從未改變。
貪婪恐懼的現實版演繹,就是各類資產的牛熊交替,典型如比特幣。
2010年中本聰挖出了第一枚比特幣,此後經歷過三次大的暴漲暴跌,平均跌幅均超80%。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2017年,比特幣成為投資市場的黑馬。資料顯示,2017年,比特幣曾漲至每個幣19664美元,創歷史新高,並帶動幣圈瘋狂,各種空氣幣、山寨幣在投機者中攪動情緒。然而很快比特幣從市值高峰暴跌八成。
在張華看來,即便不考慮歷史的過山車行情,本輪數字貨幣瘋漲後也難逃一地雞毛。
本輪數字貨幣暴漲的宏觀背景,是疫情之下美國等開動印鈔機瘋狂貨幣放水。數字貨幣作為獨立於全球貨幣體系的虛擬商品,可以理解成全球貨幣的映象:如果貨幣放水貶值,數字貨幣將上漲。此前招商策略團隊曾在報告中談到,2015年後的貨幣放水對比特幣上漲的解釋力高達67%。
但就像樹不能漲到天上,貨幣放水的戲碼不會一直演下去,核心約束來自通脹。
所謂通脹,就是流通中的貨幣供給超過了流通中商品所需要的貨幣量,用大白話講,就是錢變毛了,物價越來越貴。典型如美國,反應通脹的4月CPI資料大超市場預期,創下了多年來的高位。這意味著美聯儲可能隨時加息收緊貨幣,極有可能成為壓垮數字貨幣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了注意貨幣收緊,張華友情提示投資者,要警惕所謂的大佬代言以及狂熱的造富情緒。
在他看來,當下推動數字貨幣上漲的力量,除了被暴漲誘惑進場的群眾,更有一批善於編故事的“精明投機分子”。這群人參與交易,其實沒有信仰,完全是看好其熱度,試圖藉助上漲慣性,做“動量”交易。“一旦發現形式不妙,比如宏觀或監管環境變化,這批人會立即撤退,進而導致資產暴跌。”
事實上,類似的看法在金融圈並非鮮見。
2020年,前華爾街日報金融專欄作家摩根·豪澤爾曾在他的《金錢心理學:財富、貪婪和幸福的永恆教訓》中,介紹過一個金融泡沫從形成到破裂模型。
以股票為例,豪澤爾談到,在股票在上漲的中後期,會出現一個籌碼換手的過程。即價值投資者離場,看好股價的投機分子接手局面,加劇炒作。
但當這個炒作過程進一步演化,會發生一個奇特的現象:投機者推動的價格暴漲,會吸引一部分最早進場的價值投資者重新買入。而這批資金被誘騙介入後,意味著市場殘存的最後一部分潛在購買力被耗盡,未來一旦遇到風吹草動,股價暴跌隨時來臨。
在豪澤爾看來,之所以部分價值投資會重新買入,是因為“道行不夠”沒看清市場中後期核心的玩家主體,最終被股價上漲誤導。
“虛擬貨幣到了這個階段,能不參與就別參與了。”
張華給出自己的看法,年輕人如果想玩兒,得想好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別太入戲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