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把整條命都交給了夥伴。”企企科技 CEO 曾志勇這樣感嘆。
相比馬化騰 2015 年的深圳 IT 領袖峰會上說的把半條命都交給合作伙伴,企企做的更加徹底,也解決了雙方的安全感。
成立於 2018 年 7 月的企企,把自己定位在中大型的雲原生 ERP,面向現代服務業的企業經營管理平臺,他們稱之為『新一代 ERP 』。
到今年 7 月份才滿 3 歲的企企,還是一個典型的創業公司,但幾位聯合創始合夥人的資歷卻極為亮眼,CEO 曾志勇、CPO 薛峰、CTO 李鯤、COO 鄒丹,四位都出自有“ERP 黃埔軍校”之稱的用友,在 ERP 行業裡都有近 30 年的從業實踐經驗。多年的同事,讓他們起步異常的順利,用曾志勇的話就是『彼此熟悉,不需要磨合』。
企企科技聯合創始人 CEO 曾志勇
老曾和薛峰認同現代服務業是“人即服務”,他們認為這個時間段創業有很強的技術後發優勢,而源於矽谷的合夥人模式,以及客戶為先的服務理念,或許也是企企快速成長的核心驅動力。
薛峰談到企企在管理應用,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管理模型和技術,即用什麼樣的手段來實現管理模型,這也代表著企企的一個後發優勢。
傳統 ERP 是從製造業的物料需求計劃為出發點構建的企業管理模型,更多關注的是以商品為中心的採購過程、銷售過程、生產過程,透過合理的銷售預測與庫存規劃減少公司經營成本,管理上以訂單利潤和商品利潤為主。
薛峰表示,企企選擇從現代服務業切入,是因為原先服務業並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一體化產品。大多是傳統財務軟體加報銷軟體或者 OA 的組合拼湊形式;另一個市場原因在於,中國今天的國民經濟 GDP 有超過 50% 是服務業。
薛峰認為現代服務業,核心資產是人和人的時間,企業透過合理配置人員的知識、技能,管理整個服務交付過程。對於現代服務業來說專案執行沒有統一的步驟和標準,每個專案服務內容有相似性但是都不同,管理上更多考驗的是專案的協調組織能力,事前需要進行計劃、事中關注人員執行進度與異常控制、事後進行多維度的分析,企業需要統籌管理整個專案進度、質量、成本,管理上更多需要一些軟技能來實現專案目標。
“企業所做的專案,投入的時間,需要管控的成本,企業知識的積累迭代等,需要去優先考慮。”
企企的另一項突破在於財務管理模型。傳統的財務管理軟體按照通用財務規範來設計,為保證不同企業的財報有基本公允的評判,弊端在於公允財務無法解決企業內部真實管理的特有需求。
過去的財務系統通常是將同一個業務一筆處理,但同樣一筆業務,銷售、稅務、投資人等不同角色所關心的內容和計算方式完全不同。
企企實現了事項會計理論創新應用,讓管理模型和業務規則去做對映,透過提煉每個主體關注的管理模型進行合理配置,實現多主體需要的經營財務結果,不同主體能看到不同的展現面,更貼近企業真實管理需求與環境。
在技術上,當前中國的應用廠商大部分是沿用矽谷的技術,對產品做些修修補補,鮮有真正意義的創新。對企企來講,團隊幾位主創均是行業縱深幾十年的老兵,此時從 0 開始做,少了過去的技術包袱,能夠使用最新的雲原生技術,去開發微服務架構、大資料、AI 等。能夠最快地用上新的技術特性(例如資料庫的隔離等),這是技術紅利帶來的優勢。
新一代 ERP,資料全連線
今天儼然到了雲服務或者 SaaS 時代,雲服務一個重點優勢在於可以降低企業的一次性投入,不需要再去購買伺服器、資料庫、甚至是軟體包的方式,租賃成為主流。
對廠商來講,也降低了服務部署成本。過去在需求收集、部署安裝以及更新維護上,由於服務成本極高,通常一年只能進行一次大版本升級。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實最終還是轉嫁到使用者身上。
薛峰介紹說,企企去年進行過 40 多次重大升級,往往系統剛升級完,客戶下一週的新需求就過來了,企企就能夠把當前的需求再做一個版本升級,甚至快到客戶都無感。客戶反饋及時,企企更新同步,是一個正向迴圈。
企企在雲服務應用上將企業有效連線,實現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財務協同、採購協同、庫存協同、銷售協同和資訊共享。利用原生雲應用的技術優勢,構建企業間協同中臺,連線企業,使企業間的財務和業務(收付款、對賬、採購、銷售、物流、倉儲等)可以迅速協同,大大提高企業間協作效率,降低產業鏈成本。同時也沉澱企業間的真實業務關係和資料,為未來的大資料服務和可能的金融服務提供基礎。
同時還有效解決了 To B 支付裡的對公支付和網上報稅,企企移動應用的便捷性,使得人人都是資訊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把傳統的 ERP 甚至財務應用變成一個全員應用。
薛峰認為,企企之所以稱之為新一代 ERP,就不僅僅只是改進兩三個功能,而是 ERP + OA +報銷+ excel。
企企的產品屬於傳統 ERP +協同+報銷+ excel 的四項融合。
ERP 跟協同應用的融合,協同本身屬於人和業務之間的關聯,能夠解決企業的根本需要。
協同應用,將近 70% 的應用是跟 ERP 的整合應用。像是 OA 基本都涵蓋ERP的介面,絕大多數應用是把 ERP 裡的東西再去 OA 裡面跑一遍。但所有的資料和審批依據都在 ERP 裡,OA 只能解決單個協同單據的割裂狀態,產品跟企業的適配度低。企企將其整合後,客戶不需要新的協同應用,便能實現手機到工作流的協同。
在報銷上,無論是專案實施進度、費用標準,預算支出等,依據同樣在 ERP 而不是報銷系統裡,使用單獨的報銷應用審批報銷單時,需要和 ERP 來回切換。企企整合報銷功能後,審批時便能直觀看到專案支出的所有資料。
在 Excel 上,是將報表跟傳統 Excel 整合,相當於把財務從繁雜的 Excel 中解放出來,不需要手工方式能夠自動生成需要的管理報告,核心在於管理模型的多樣化。
新一代 ERP,不再是一項項割裂的業務記錄,能夠把員工、業務、資料和流程全部連線起來,在報銷和審批過程中,不僅能看到報銷單,還能看到專案和預算,看到訂單的同時又能看到庫存、收款、過往銷售情況。它是傳統 ERP 跟傳統 OA 等協同應用的整合,以及報表跟傳統 Excel 的整合。
組織上全員持股,真正共創
組織上,企企採用跟合夥人共同經營的模式,此外,全員持股。
企企聯合創始人老曾過往在矽谷的經歷,讓他深受矽谷新創立企業全員持股的影響,希望打破員工從公司離開後,從此再無關的桎梏局面,而是真正從骨子裡意識到企業由大家共創。這個前提是要相互建立信任關係,包括共同的價值觀。
2020年9月,企企科技團隊慶祝啟用新辦公室
與傳統的管理軟體或 SaaS 廠商的區別在於,企企沒有采用傳統直銷加代理的模式,而是合夥人模式。在一些城市機構的銷售通路上,是同當地合夥人來共同聯營的利益共享方式,這種利益共同體某種意義上能夠更加建立員工信任。現在企企的每一個區域市場,是同當地合夥人來共同聯營。管理團隊中的總經理,技術負責人都需要本部來進行面試和考核,是和同事一起來選拔的方式。
在對待內部夥伴時,企企聯合創始人曾志勇提到這樣一個例子。
“我在農村長大,原來在生產隊的時候經常吃不飽,而分田到戶以後,還是那塊地,還是我爸媽,勞動力沒變,生產關係變了,我們家就能吃飽,還能自己修房子了。所以,對於今天的企企來講,我想從組織上讓大家真正一起來共創,而不是一種所謂的施捨。”
因為合夥人共創模式,也吸引到 SAP、ORACLE、微軟、安永等大廠的專業骨幹團隊加盟,在大廠的他們多年打拼,積累了一身本事,但是找不到歸屬感。今天企企正好給了他們機會。
企企的管理層每月7號會發一封公司全員信,所有的經營資料完全公開,企企的初衷認為既然全員都是股東,大家就有權知曉企業的經營狀況,這是企企人的真誠。
客戶成功是核心,同頻共振
企企在2019年10月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客戶,團隊當時相當激動,畢竟企企作為一個新的創業公司,能這個階段選擇企企的客戶,對產品和解決方案的認識,本質上跟企企人一樣屬於同頻共振,又具備願意去嘗試和追求新技術、新應用、新服務的冒險精神。
目前客戶選擇企企最多的兩款產品分別是專案管理和報銷。為客戶解決問題是關鍵,企企將產品定位在全員應用,是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
在保證產品大方向的基礎下,有些細節特別是結合使用者的互動可以去做相應調整。企企涉及的專案預算、合同管理等需求都是客戶的建議,To B 軟體 To C 化已是大勢所趨。
企企在廈門有家客戶是環保行業中的中型企業,在實施梳理的過程中,客戶需求是希望企企提供諸如選單般豐富的選項,在減輕客戶選擇的同時又能有充分的參與感。基於這家客戶的建議,企企在成都建立了交付中心,按照行業構建標準流程模板,提高了實施效率。交付中心隨著客戶數量的增長,逐漸形成一個最佳的行業實踐,能服務拓展到更多客戶。
企企報銷系統上的體驗最佳化,也同樣來自客戶的建議。以前在沒有一套完整系統時,企業難以通過後臺看到針對客戶的收入和人力投入,企企在底層技術支撐基礎上,基於內建的開源技術工作流,能夠結合業務場景去做相應調整,實現應用的快速迭代,從而打破分散侷限性。
客戶的需求,倒逼企企去做更好的服務,這就是所強調的企業和客戶共創。只有當產品更貼近客戶的真實需要,客戶的滿意度才會持續提升。
在企企,唯一的考核指標是客戶成功,產品線進行過多少次迭代?銷售線實現多少?SaaS 帶來的續費率活躍率多少?全都圍繞客戶的體驗來制定。企企內部有個提法,要麼在客戶現場,要麼在去客戶的路上。
在企企,唯一要取悅的就是客戶,訂閱模式的核心就是把選擇權交給使用者,和客戶一起成長,只有客戶成長,企企才有機會持續有收入,持續發展下去。
“我們現在定了一個較高的目標,客戶續約率超過 90%,續費率超過 100%。我們始終認為如果帶給客戶的交付價值不夠,客戶完全有理由去選擇下一家廠商服務。
在訂閱模式上,企企更倚重服務而不是賣軟體,只有轉變觀念才能真正變成以客戶和客戶成功為中心,而不是一次性軟體模式就一次性收費。行業裡有些廠商直接籤 5 年,其實並沒有真正按服務去交付,去年疫情帶來的生存壓力,讓很多小微企業直接關停。企企現在是反過來站在客戶的角度,今年年初確定正常情況下只籤一年合約,籤兩到三年合約都必須要經過審批。”
說到這些,老曾堅定且篤定。
當真正回到原點回到客戶,帶給企企的是,每當有新模組、新功能出來後,即便有些客戶服務期尚未滿一年,依然會有很多客戶一邊用一邊加購。這也是 SaaS 的魅力和價值。
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永遠是服務型公司生存的必要條件,這需要透過專業的服務去贏得客戶。最終能收穫多少價值,取決於能為使用者帶來多大價值,所以使用者是唯一最重要。
“學會清零”
即使是在行業做過 30 多年的老兵,當面對無限變化的新模式時,原來很多的經驗就可能是障礙,也就是思維框架,現在企企團隊經常在相互提醒打破固有侷限。
與傳統公司更多是重營銷,輕產品的打法不一樣,企企將眼前階段最重要的投資看作是產品,目前企企 200 多人的組織裡有 70% 是研發,剩下的才是其他。老曾透露銷售營銷服務,會在明年進行重點投入。
企企的未來,老曾規劃了 3 個 7 年:第一個 7 年,先聚焦在核心領域把企業做到一定規模;第二個7年,在前面的基礎上跟隨中國企業發展的步伐啟動國際化;第三個7年,希望透過客戶資料的沉澱,來為企業提供商業信用服務,降低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這是企企一個大的夢想。
傳統的軟體因為難以建立連線,更多是去找中間機構。雖然現在很多企業已經上了 ERP,但是企業之間做生意還並沒有連線起來,這在於很多經銷商之間並無關聯。
結語
一個好的定位需要有一套相應的執行機制來實現,其中業務系統是商業模式的核心元素。它反應的是,企業與其內外各種利益相關者之間的交易關係。
企企的幾位關鍵人物,在 ERP 領域深耕多年,既瞭解全球又瞭解今天中國的管理環境現狀,這是企企擅長要去做好的事。企企奉行專業主義,很清晰的界定自己的能力範圍,堅決不做大而全的產品,堅定開放策略,企企在不擅長的應用領域,比如 HR 等,跟專業廠商雲上整合進行合作,在各自專業擅長的領域發揮出最優,打造一個完善的運營機制。
如今在現代服務業細分市場的解決方案上,企企已經能夠跟頭部的行業翹楚去做 PK。一到兩年的時間並不長,但將技術看重的優先順序,讓企企保持著近乎奔跑的迭代速度。作為初創公司任何決策機制能夠有更好的能動性,即便是試錯也相對容易轉身。
疫情改變了全球企業的成長環境,也加速了企業實施管理變革,所有的企業都將在新的環境下重塑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迭代管理系統。對於新創立的企企,時機剛剛好。某種意義上,企企 3 年前種下的這顆種子,正在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