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時代曾毓群在5月21日舉辦的股東大會上透露,公司的鈉電池已經成熟,將於今年7月份左右釋出。一石激起千層浪,鈉電池能在多大程度上取代鋰電池?市場上有不同的聲音。
先來看一組對比。
相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等優勢,尤其是正極的無鋰化,可以有效避免因上游鋰礦漲價而導致成本高企。但是,鈉電池也存在單體密度低、迴圈次數少等缺點,這將導致鈉電池的續航里程低於鋰離子電池,尤其是低於三元電池。
較低的能量密度決定了鈉電池無法大規模應用在新能源汽車上,所以,對鈉電池應用場景也就定位在了儲能、低速車、基站、兩輪車等。分析到這裡,鈉電池對鋰電池的取代程度就有一個定論了:未來新能源車還是以鋰電池為主,而儲能、低速車等對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可以選擇成本更低的鈉電池。鋰電池與鈉電池錯位競爭,互相補充。並且,以後隨著鈉電池技術發展成熟並規模化應用,是利好整個新能源的:把好的能源金屬留著做車,用鈉做儲能,新能源車會更便宜,普及率會更高。
鋰電池與鈉電池的“愛恨糾紛”分析完了,再來看一下鈉電池的主要應用場景--“儲能”的市場空間有多大,這決定著鈉電池發展的行業天花板有多高。
儲能,是碳中和的重要一環。我國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努力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的制定將使新能源發電佔比大幅提升。但是,又因為新能源發電(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或者其他)都具有間歇性發電特徵,可調節力度小,不可預測性強,當新能源大量併入電網時,會給現存電網帶來挑戰。儲能,則能最大程度地解決新能源消納的陣痛。
當前,我國儲能主要以抽水蓄能為主,但這種機械蓄能受地理資源條件限制大,建設週期長,總投資高。相比較而言,電化學儲能作為一種新型儲能則更加靈活,未來隨著整體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電化學儲能的需求會加速上升。
那麼,以電化學為代表的新型儲能的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來看一組資料。
截止2020年底,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為3.81GW,其中鋰電池儲能裝機規模為2.9GW。4月21日兩部委發文明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30GW以上。新型儲能累計裝機有望實現5年10倍的增長。
政策支援有了,市場空間也有了,鈉電池若能在儲能上取代鋰電池,想象空間還是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