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德國保險巨頭安聯集團,又在北京大宗交易市場中有所斬獲。

10月16日,安聯不動產代表多家安聯集團公司,與首峰亞洲巨集觀趨勢基金三期成立合營公司,收購北京融新科技中心85%的權益,餘下15%權益則由賣方東久中國繼續持有。交易標的所持有的物業,為位於北京望京區的國際甲級寫字樓——北京融新科技中心,估值約達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5億)。

通過此次交易,安聯接手了輾轉八年、多次易主的商業地產專案;而它的合作者——首峰亞洲巨集觀趨勢基金三期,其歸屬於吉寶資本旗下,也是安聯不動產投資的基金之一。

近年來,安聯通過與基金合作,多次收購位於北京、上海的商業地產專案,其頻頻的市場動作,成為外資加碼中國市場的縮影。

望京專案八年輾轉,萬科曾想接盤

翻閱北京融新科技中心的成長史可以發現,該專案的前身,為中關村電子城西區二期A6地塊。2011年5月,由湘電集團、湘電新能源與北京中關村電子城建設有限公司8.5億元競得,建設用地面積為2.36萬平方米。

斬獲地塊後,競得方註冊設立北京融新創達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為專案公司。截至2011年末,該專案公司總資產為9.29億元,負債為6.31億元。

彼時專案規劃顯示,融新科技中心總建面18.14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面11.76萬平方米,地下建面6.35萬平方米,為商業金融用地。專案地上為6棟寫字樓、2棟商業樓,地下由三層車庫和地下商業組成。

或許由於專案開發沉澱的資金量較大、週期較長,2012年,湘電集團有意引入有實力的股東共同開發該專案。彼時上海潞安投資有限公司(目前為吉祥人壽的持股股東)聞訊而來,幾番考察調研之後,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隨後的2013年7月,上海潞安以2.73億元受讓融新創達投資51%股權,成為專案的大股東。當年10月份,融新科技中心正式開工建設,並於2015年11月完成專案主體工程封頂,預計在2017年6月完成竣工驗收。

但竣工的訊息還未傳來,上海潞安及湘電集團就於2016年6月,共同將融新創達投資的100%股權掛牌轉讓。彼時山西省產權交易市場顯示,該專案評估價為18億元,掛牌價為19億元。

專案在輾轉的路途中再次受到關注,當時報名參與競價的就有三家公司,除了香港恆基、上海久甄實業之外,還出現了內地龍頭房企萬科的身影。經過62輪報價,最終上海久甄以25.2億元的最高價拿下該專案。

WIND資料顯示,上海久甄實業成立於2016年8月,註冊資金為23.4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孫冬平,控股股東為東久至彥(上海)股權投資基金。該基金由東久中國聯手中航信託設立,首期基金規模為100億元,用於投資中國一線城市及部分1.5線城市的綜合性產業園區。

換言之,融新科技中心已再次易主。該專案成為了東久中國投資北京高階綜合體專案的起點。

2018年3月落成之後,坐落於北京望京區的融新科技中心,已逐漸進入穩定運營期,目前出租率達70%,匯聚當地眾多的獨角獸及科技公司。

但專案並沒有就此結束易主的命運。近日,東久中國僅保留融新科技中心15%的權益,其餘的85%權益,已由安聯不動產聯合首峰亞洲巨集觀趨勢基金三期攬下,估值約達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8.6億元。

據悉,交易完成後,融新科技中心將由安聯不動產、首峰資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東久中國共同管理。安聯不動產將持有收購資產的62%權益,即擁有融新科技中心52.7%股權。目前,相關買賣協議及合營協議已簽署,交易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度完成。

安聯投資局

此次專案交易的主角,為德國保險巨頭安聯集團旗下的房地產投資及資產管理平臺——安聯不動產。北京融新科技中心是其在北京投資的第二個寫字樓專案;此前,安聯已於2018年收購了中關村甲級寫字樓高科嶺98%的權益。

安聯不動產亞太區行政QuattroporteRushabh Desai曾表示,在亞太區,安聯擬將投資組合的50%至60%投資於中國和印度等快速增長的市場,而其中30%至40%的房地產投資資金將會分配到中國市場。

此次交易,是安聯一貫投資策略的延續。安聯所看重的,是北京有效抵抗全球市況波動的能力,以及望京寫字樓較為旺盛的需求。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安聯就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頻頻出手,投資的物業包括商業樓宇、產業園,以及物流地產等領域,並設立不同型別的投資基金。

這其中包括其於2017年收購的上海虹口SOHO,2018年收購的兩幢上海凌空SOHO辦公樓、北京中關村高科嶺寫字樓、上海新灣財智中心、中國現代物流資產50%的權益,以及2019年剛剛收購的北京融新科技中心等。基金方面,則設立了中國奧特萊斯基金,並投資了普洛斯旗下的物流資產基金。

從投資路徑可以看出,因投資性房地產低風險、現金流穩定,能帶來更高的回報,安聯正在嘗試著多元化的投資組合。而為了分散專案投資的風險,安聯在收購中也常常通過基金合作的形式,拓展自身的投資版圖。這與其他外資機構,如GIC、普洛斯等較為類似。

近幾年,外資在中國商業地產,尤其是寫字樓的投資市場漸次活躍。

戴德樑行資料顯示,2018年,寫字樓仍是大宗交易最受歡迎業態,而諸如安聯保險、領展、AEW、Partners Group在內的眾多外資機構紛紛佈局北京市場,外資買家投資大宗交易的金額約佔三成。

今年以來,儘管北京寫字樓供應加大、租金有所下降,但私募巨頭黑石、凱德集團、房地產信託基金領展等在內的外資買家,依舊頻頻斥巨資買樓。外資對北上廣深商業地產保持著較高的投資熱情,無非是看中了資產較強的保值增值能力。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新加坡首富在中國開了430家火鍋店,每天賺1.6億,2年撈走115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