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透露,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已取得積極進展,但未就何時正式推出設立時間表。易綱表示,需要將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結合起來。數字貨幣的目標是取代一部分M0,不是替代M1或M2。同時數字貨幣將來的框架是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雙層執行體系,不改變現在的貨幣投放路徑和體系,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市場的積極性。另外,央行會堅持中心化管理,在研發工作上不預設技術路線,可以在市場上公平競爭選優,既可以考慮區塊鏈技術,也可採取在現有的電子支付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新技術,充分調動市場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央行也設立了和市場機構激勵相容的機制。易綱也強調了風險防範,特別是數字貨幣如果跨境使用,這裡面還有反洗錢、反恐融資、反避稅天堂和“知道你的客戶”等一系列的監管要求。

從貨幣發行的角度,以數字貨幣代替M0替換現金髮行實際上在當前移動支付越來越發達、現鈔使用越來越減少的情況下,已經正在成為中國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只不過現在的現金流通仍然是通過銀行體系的電子賬戶來實現,數字貨幣的發行只不過是改變了現鈔發行的形式。因此,央行提出數字貨幣的發展和電子支付工具發展相結合也就具有現實意義。實際上,從對網路電子支付的監管加強中,可以看出,央行對支付機構的結算和清算已經納入了監管的範圍,這對數字貨幣作為結算工具和匯兌工具而言,沒有太大的制度障礙,也已經反映出央行考慮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相結合的思路。

不過,央行提出數字貨幣不是替代M1或M2,恐怕面臨一些問題。數字貨幣究竟是“替代”,還是“放大”,還是“轉移”到M2,將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在的貨幣體系中,現鈔進入儲蓄並沒有障礙,如果為數字貨幣進入儲蓄賬戶設定隔離,則數字貨幣的流動將受到限制,至少需要轉換成人民幣現鈔再進入儲蓄賬戶。商業銀行的賬戶設定需要改變,或者為數字貨幣單獨設定賬戶,這也就失去了貨幣數字化的便捷性。這一點能否通過技術來實現、能否成功實踐,今後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延續現有中央銀行和商業機構分工協作提供現金服務的運營架構。這意味著新的數字貨幣體系雖然看似“舊瓶裝新酒”,但實際上在從實體貨幣向數字貨幣轉變的過程中,在現有的現金流通體系之外,需要為數字貨幣單獨構建額外的流通體系。或者只能是央行現金髮行需要完全的數字化才能實現。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建立雙層架構,設立了和市場機構激勵相容的機制,並不意味著現有的比特幣、以太幣等市場虛擬貨幣的合法化,央行更希望持牌的商業銀行或金融機構以人民幣為基礎開發數字貨幣,而不是以演算法或其它方式開發所謂的虛擬貨幣。從現在國際上的FACEBOOK推動的Libra以及跨國金融機構開發數字貨幣的進展來看,中資機構在這方面還有差距。那麼,如何建立新的數字貨幣框架體系成為推動金融機構開發數字貨幣、跟上國際數字貨幣發展步伐的當務之急。

雖然央行強調數字貨幣的投放並不改變現有的貨幣投放路徑和體系,但實際上,數字貨幣的發展還缺乏一個可驗證的、具有現實性的巨集觀貨幣銀行方面的概念和架構。央行仍然需要構建新的數字體系,才能實現其發展思路。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德必文化正在推進A股IPO輔導:是否會重蹈錦和商業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