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訊息,近年來,上市公司越來越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自2010年第一家上市公司勝利精密購買理財產品後,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產品的數量及規模逐年攀升,到2018年年底,共有1311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理財規模達1.79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不但使用自有資金購買,還使用募集資金購買。據觀察發現,多數採用大量募集資金購買的理財產品的企業往往伴隨著募投專案延期等問題。
不過,2017-2018年,包括國民技術、揚傑科技等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頻頻爆雷後,市場輿論開始重點關注該領域,投資者對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也越來越敏感,同時,Wind資料顯示,從去年3月份開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已經連續18個月下跌,理財市場的持續低迷,顯然也影響到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
因此,在2018年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到達頂峰後,2019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持續降溫。截至9月16日,A股上市公司累計購買理財規模8797.9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28萬億相比,同比下滑31.19%;持有理財產品數量為13812個,與去年同期17839個相比,同比減少22.57%。
前有股權激勵,後購大筆理財
在半導體領域,經歷過理財產品爆雷後,從2014年開始大筆買進理財產品,2015年起每年購買10多億元理財產品的國民技術也在2019年收斂理財,2019上半年委託理財發生額僅1億元。
另一家爆雷的半導體企業揚傑科技在2018年豪擲8.2億元購買理財產品,到2019上半年卻是直接截斷了理財之路,購買理財產品金額為0,保守的理財策略也是導致2019年揚傑科技淨利潤下滑的部分原因。
此外,2018年砸下超10億元購買理財產品的富瀚微也降低了理財規模,2019上半年委託理財發生額僅3.05億元。
通過對上述企業的觀察,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國民技術、揚傑科技、富瀚微斥巨資購買理財產品的同時,上述公司都在推進著各自的股權激勵計劃,要求業績實現高增長。而在理財產品爆雷後,國民技術直接放棄了股權激勵,富瀚微也因種種原因終止實施股權激勵,只有揚傑科技堅持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並推出新一輪的員工持股計劃。
除股權激勵方面,在理財爆雷後,國民技術和揚傑科技對公司管理方面也走出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國民技術沉迷投資,屢屢失敗
2017年底,彼時國民技術的投資者正陷入理財爆雷的黑天鵝事件不可自拔,而站在風口浪尖的國民技術,突然丟擲了跨界資產收購計劃,以13.36億元收購斯諾實業70%股權,切入新能源產業。
收購斯諾實業後,國民技術並未停歇,2018年6月再以1.4億元增資華夏芯,取得華夏芯21.37%的股權。此時,國民技術正在春風得意,其大廈建成投入使用,並對大廈超出自用部分用於經營出租,雖營收有所下滑但淨利大幅增長,尚未顯頹勢。
可惜好景不長,壞訊息接踵而至,先是擬投資80億元的化合物半導體專案遭受投資人撤資,國民技術也為降低對外投資風險,撤銷及終止相關專案。隨後,斯諾實業主要客戶動力電池巨頭沃特瑪發生了債務危機,資金鍊斷裂,斯諾實業也因此大幅虧損。在華夏芯方面,國民技術在三季報預告中寫道,按權益法確認對華夏芯的投資虧損,由此可見,這筆投資同樣不容樂觀。
丟失5億元投資本金時,深交所就曾詢問國民技術的盡職調查流程、稽核決策機制以及內部控制制度,而收購第一年就出現業績閃崩,更是進一步說明國民技術並沒有對標的企業做充分的調研。
據了解,2010年國民技術完成IPO,共募集資金23.8億元,其中超募資金淨額為19.68億元,而經過近兩年的“魔鬼操作”,這筆超募資金幾乎消耗殆盡。
除錢財喪盡外,國民技術也因為屢屢投資不力導致業績連續兩年虧損,公司陷入暫停上市危機。
近年來,國內積體電路產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本應藉此機會聚焦主業,大顯身手的國民技術卻沉迷投資,用實力證明了收購有風險,併購需謹慎,令人唏噓。
揚傑科技保守理財,加大研發
2019年,功率半導體市場總體需求由持續增長轉向平穩,因此,國內功率半導體廠商業績普遍出現下滑,揚傑科技亦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不再沉迷理財的揚傑科技在2019年開始撥亂反正,聚焦主業,明確了在研發技術、市場營銷、運營管理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目標。
受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華為禁售令”等事件影響,2019年積體電路行業再次處於風口浪尖,國內所有的IC廠商都加大了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揚傑科技也在2019年經營目標中表示,公司當年的研發投入不低於銷售收入的5%。同時,重點加強了對MOS、IGBT、SiC等專案的技術研發投入。
與此同時,國內各行業進一步加速了電子元器件的中國產化替代程序,為國內功率器件廠商提供了難得的市場機遇,揚傑科技的大客戶戰略也初見成效,據揚傑科技中報顯示,上半年公司新取得了與華為、大金、DELL等知名終端客戶的首次合作機會,積極推進多個產品線的進口替代。
近年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是一個極其普遍的行為,而股權投資、收購等行為亦是上市公司為做大做強的主要手段。通過國民技術、揚傑科技的理財爆雷以及前者的投資失敗,也給其他企業一個警醒,無論何時,聚焦主業,積極投入創新才是企業發展之道。(校對/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