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套現430億,蔡崇信套現120億,大佬們為什麼這麼做?
阿里商業帝國,可謂是中國經濟屆巨無霸,7月9日,阿里巴巴的股票大漲了接近10%,這一下直接讓阿里巴巴的市值超越了美國的社交巨頭Facebook,成為了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市值達到了7200億美元。阿里在全球的市值位居前列,僅次於沙特阿美、微軟、蘋果、亞馬遜以及谷歌。並且阿里帝國還在高速的發展,
據全球最大的傳播集團WPP早期釋出了一份全球最具價值企業100名名單,阿里在這份名單上是全國第一、全球第六的企業,而騰訊緊隨其後,排名全國第二、全球第七,兩者的品牌價值都高達1500億以上。
阿里不僅僅是億萬人民關注的物件,也是全球經濟體關注的重點物件,阿里的一舉一動可謂是影響頗廣。
據相關機構揭露,截至2020年7月2日,馬雲所持阿里集團股票從2019年11月26日的12.77億股,降到了10.43億股。如果按照現在阿里巴巴的市值計算,馬雲此次套現高達430億人民幣。而阿里巴巴的二號人物,蔡崇信也在這期間也在持續減持。蔡崇信持股數從4.11億股降至3.47億股。同樣按照阿里市值計算,蔡崇信在此期間套現高達120億元人民幣。
馬雲和蔡崇信大比例減持,到底寓意何為?很多人都是被他們大比例減持搞得有點蒙圈。受此訊息影響,很多股民朋友卻是慌了,阿里的股價也因此在13日單日跌幅超過3%。
也許有人會問,430億是什麼概念呢?如果換成現金,一億元相當於100萬張面值100的紙幣,一張百元人民幣重量大約是1.1克左右,100萬張也就是說100萬張百元紙幣的重量,大約是110萬克也就是1.1噸,而430億最少重473噸,按一輛卡車載重40噸計算,至少需要12輛卡車。
是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當我們還在揮汗如雨一張一張來數錢的時候,馬雲只能用噸來數錢了。
馬雲的身價44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3070億元。馬雲此次套現430億,其實馬雲在阿里的持股比例僅僅下降了1.2%,從6%降到了4.8%,馬雲依然是阿里的最大個人股東。
也許有人會擔心,馬雲減持套現會不會影響到馬雲在阿里的話語權,大家不用擔心,阿里上市採取的是同股不同權的"雙層股權結構",馬雲仍然保留著阿里70%的投票權,可以說是絕對控股權。所以馬雲並不會失去對阿里的決策權,也不會失去控制權。
那麼馬雲為什麼要在這個階段套現呢?是不是馬雲意識到了什麼危機?
我相信這個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然而無論是阿里方面還是馬雲個人都沒有透露其中的原因。但我們也不要恐慌,馬雲的減持並不是一兩天內完成的,而是持續了半年時間。縱觀阿里近半年來的股價,從180多美元漲到現在的250美元,漲幅達到70美元,不過阿里股價也不是穩步上漲的,中間也有過一次波動,最低的時候達到170美元,所以馬雲在此期間到底套現多少,也只能是一個估值,具體的數額也只有馬雲自己知道了。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最近半年美國股市,可謂是跌宕起伏,阿里作為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企業,不僅受到美國股市的影響,也會受到香港股市的影響,但總體來說,阿里的股價主要來自於美股。阿里美股的股價一路高升,這也與近期科技股大熱有關,美國納斯達克股市經過一段時間的狂跌之後,近期迎來了短暫的暴漲。主要功勞還是要歸功於幾家大型的科技型公司。2020年因為“疫情”,全球灰暗,但是危機也點燃了科技股的希望。大災大難面前,我們更多的希望通過科技改變命運。
這波疫情危機,美國可謂是最為嚴重的國家,從目前統計的資料來看,美國總共確診人數達到354萬以上,累計死亡人數接近14萬人。並且最近幾日,美國的確診人數是屢創新高,美國政府從曾經的自大,到後來的甩鍋,可謂是一場鬧劇十足的戲碼。然而飽受痛苦的卻是億萬的美國民眾,不僅面臨生命的威脅,更為嚴重的是,危機引爆了美國一系列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正在不斷的加劇。美國失業率不斷上升,個別地區出現暴動,在整個社會局勢不穩定的因素下,必然導致美國經濟的大衰退。即使美國股市短期內大幅上漲,但是也是人們在恐懼心理達到緩和後的過度樂觀情緒催生的。之前就有很多專業人士爆料美國股市泡沫巨大,同時在整體經濟下行的趨勢下,未來股市能夠繼續走高,眾多專業人士都認為不確定因素很大。當美國民眾認識到經濟形勢的嚴峻性後,投資必然迴歸理性,持有現金可能是最好的投資。當社會動盪時,能夠保守財富就是最大的贏家。
我們回過頭來,繼續探討馬雲減持的目的。對於馬雲個人而言財富的多少已經不是重要的問題,即使馬雲不套現,之前馬雲的個人收益也夠馬雲一家人花的了。那麼從阿里及馬雲近幾年的戰略佈局來看,阿里集團以及馬雲個人都在不斷的拓展疆土,從新聞報道或相關的財經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阿里已經不僅僅是淘寶、天貓、支付寶等業務,現在的阿里可以說是涉及到各個領域,我們生活中的接觸的方方面面都可能與阿里有關係。在不影響馬雲在阿里的決策權的情況下,穩健的變現,也許是為佈局更多的領域做準備。尤其是在經濟不景氣時,那麼現金就是最好的抄底工具。
不僅僅是馬雲在穩步的變現,還有我們企鵝帝國的馬化騰其實也在一直不停的減持,幾乎每年我們都會聽到馬化騰的減持計劃,僅在2014年一年,馬化騰就減持8000萬股,套現150多億港元。大佬的減持計劃,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當企業經營到一定的規模,企業已經不屬於哪一個人,也不是屬於哪一個家族。大規模的企業都是社會型企業。所以不必糾結大佬們的減持計劃。即使大佬們減持,也不意味著企業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規劃和未來的方向。雖然短期內股市會受到大股東減持的影響,股票價格會下跌,但是長期來看,還是主要看企業的基本面。以騰訊為例,馬化騰雖然一直在減持,但是騰訊的股價卻是一直在上漲。
從另一方面來探討,其實很多上市企業大股東減持變現,也是風險轉移的一種方式和方法。我們都知道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大佬們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們在確保公司穩定,保證控股權的條件下,變現部分資金投資與別的領域,不僅可以開拓疆土,更重要的是也可以分散風險。同時把原有集團的收益變成個人收益也是保有財富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