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好日子到頭了。”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這幾年一直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一語成讖。
10月9日,騰訊計劃向高瓴資本旗下的中國藥店業務高濟醫療投資5億美元,該業務估值約25億美元。儘管雙方都未對此作出迴應,但2大巨頭+熱門行業的組合仍然在市場上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高濟醫療這名字聽著陌生,但實際上早已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連鎖藥店,去年營收近300億元。國內四大上市連鎖藥店去年的銷售總額才堪堪344億美元。再加上高瓴資本作為騰訊的早期投資方和常年友好合作夥伴,兩家有合作並不奇怪。
近年來各大巨頭們在醫療方面的佈局一直未曾停下,再加上今年以來藥品零售界接二連三的利好訊息傳出,阿里、美團、京東都沒閒著,騰訊自然也不能落於人後。
隨著投資、併購的加速,醫藥零售行業洗牌是大勢所趨,傳統的連鎖藥店日子怕是要不太好過了。
01
假如你是一個糖尿病患者,按照醫囑每天服藥,但每次去醫院,醫生能開出的藥量只夠吃一個月。這就意味著隔一個月你就要跑一趟醫院,掛號費暫且不談,你需要付出的是在掛號、候診中消耗的大量時間,換回一張自己都知道該怎麼寫的處方。俗稱“排隊三小時,看病三分鐘”。
在這個“世紀大難題”下,2015年國家宣佈將醫藥分離作為醫藥體制改革的核心政策,這背後所表達出的,是佔據藥品終端67.4%的公立醫院院內藥房即將流向市場,藥店、無疑是市場最佳的接盤俠。
今年國元證券研報預測,隨著醫藥分離政策的穩步提升,零售藥店終端市場規模5-10年內有望達到萬億級別。2020年,線下零售藥店的規模預計將達到5450億元。市場有多大,看看資本接連下場的速度之快就知道了。
9月29日,發改委等21部委聯合印發的《促進健康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中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網際網路+藥品流通”,加快醫藥電商發展。
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允許醫師線上開具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處方,放開網售處方藥變得可能。而國家醫保局則印發了《關於完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將醫保支付接入網際網路醫療。
利好訊息猶如雨點般打來,騰訊大概是準備好了。
02
這難免不讓人多想一步,騰訊是不是要下場了。畢竟在醫療零售業,隔壁的阿里大健康已經佈局很久了。甚至美團、京東這樣二梯隊的都一直沒閒著。
2018年,阿里健康就向漱玉平民大藥房注資了4.54億人民幣。阿里的佈局其實從2016年就開始了。16年,阿里提出了“新零售”戰略佈局,阿里健康開始轉向醫藥新零售方向。在保持線上醫藥電商的核心業務不變之外,阿里健康堅定的維持了“兩步走”原則佈局線下醫藥零售,戰略投資藥房+佈局020送藥服務。
2017財年,阿里健康牽頭成立了“中國醫藥O2O先鋒聯盟”,與200多家線下連鎖藥店開展合作,並在2018年中旬加快了線下佈局速度。
其實,16年的騰訊同樣出手了。早在2016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就遞交了一份“兩會”提案,事關網際網路醫保支付。不過好像沒有阿里那麼大刀闊斧,動靜相對就小了些。
2017年底,京東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正式上線,目前已連線8萬名副主任以上,專家、20萬名醫生、近千家二級以上醫院。今年1月,京東醫藥也釋出了“京東聯盟藥房”計劃,為了進軍,劉強東這一次同樣沒有放過自己的老家宿遷。
美團的醫療健康業務則重點在消費醫療領域,主打醫療和醫美。醫療除了口腔行業以外,還包括體檢、眼科等領域。這兩塊都是市場化程度最高以及利潤點可觀的領域,而與傳統醫療的連線也最少,容易撬動。
網際網路大佬下場,血雨腥風。
03
目光回到這次事件的主角高濟醫療。在經歷了瘋狂的收購之後,僅用2年時間高濟就坐上了國內連鎖藥店“最大規模”的交椅,超1萬家藥店遍及全國21個省市。2018年藥店總營收近300億元。不管是在營收還是藥店規模層面,都碾壓傳統的四大上市連鎖藥店。
高濟走的是目前藥品新零售業常用的併購套路,這樣的方式見效很快,但陣痛來的也不會太遲。老百姓大藥房的董事長謝子龍就曾表示過:“我們不是不想併購,只是現在價格太高,揹負的商譽壓力太大。我寧願慢一點,看清楚,強練內功再來發展。另一方面,行業現在有太多不確定性,一旦有不利政策出現會導致巨大損失。”
併購很刺激,但結果同樣像是一場賭博。咽不咽得下是一個問題,嚥下去的是什麼同樣是一個問題。
目前,醫藥新零售市場存在2類人:向線下滲透的醫藥電商和尋求線上化的傳統藥房。網際網路是第一類,四大藥房是第二類,但真正做到業態融合、中國目前還在努力之中。
全美最大的醫藥新零售商沃爾格林是其中翹楚。始於1901年的沃爾格林原身是一家家庭作坊式小店。其2016年報顯示,全美約有 76%的人生活在距Walgreens5 英里的地方,Walgreens結合了線下藥店、店內診所、網站、APP等多種渠道覆蓋消費者。
全渠道最直觀的好處就反映在客單價上。同時使用PC端和線下門店或者同時使用APP和線下門店購物的客單價,是僅在門店購物使用者的3.5~4倍,而同時使用三種渠道使用者的客單價是僅在門店購物使用者的6倍。
接下來到底是誰吃了誰?似乎已經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