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撰文 |木子 編輯 | 秦言

社群團購的眾多團長開始消失,是無奈還是早有預案?

近日有訊息指出,作為社群團購“老三團”之一的十薈團,已陸續關閉多城業務。隨後,十薈團的創始人陳郢發出內部信,呼籲理性看待社群團購,同時宣佈區域倉配、團長運營等方面將與阿里MMC進行整合。

訊息一出,也被外界視為社群團購或將再度“涼涼”重要訊號。對於相關企業而言,今年的確是“社群團購”最關鍵的一年:一邊是新選手入局,一邊是早期佈局的企業不斷退出,讓一度站上風口的社群團購行業前景成謎。

近期還有不少社群團購使用者發現,在不久之前瘋狂開啟“撒錢”模式的各大平臺,無論是優惠券的發放頻次還是商品優惠、折扣力度都在驟減。同時引人關注的現象是,曾號稱月入上萬、甚至幾萬元的社群團長們,似乎都開始銷聲匿跡了。對於未來的社群團購行業而言,團長拉新的打法是否已經沒有意義?

“實在是沒有辦法,我手裡團購訂單的量,從年中(五一節後)便越來越少,收入不到以前的五分之一。”她透露,原先平臺承諾給她的下單佣金為12%。去年十月到今年初春節後,每天找她下單的使用者有將近100人,平均客單價30元,每天收入就能達到350元左右。

以此計算,她每月的收入確實能達到10000元左右,這份收入算是賺得比較輕鬆自由。只不過,從今年五月份開始,阿芸發現每天找她下單的使用者量都在不斷減少,“這兩個月平均每天二、三十單的樣子,而且極不穩定,最低一天只有六單。”

與此同時,使用者下單的平均客單價也開始走低,有的使用者下單時只叫了十幾二十元的特價商品,沒有特價就不下單。這些現象導致阿芸月收入銳減,在關閉團長身份的最後一個月(7月份),她的佣金僅不到千元,連站點的房租都支撐不了。

也就是說,幾乎已經找不到住在社群內、出租屋裡的個人團長了。顯然,曾經為了獲取更高收入而選擇加入社群團購平臺的團長們,如今正因為訂單數量下滑、收入銳減而紛紛退出。

既然如此,那些加盟站點的便利店、快遞驛站、藥店為何仍堅守?難不成相比個人團長,這些加盟的提貨站點更能賺錢?

還真不是。

“對於個人團長而言,佣金是生活來源。但對於加盟站點,佣金只是額外的創收。”相關社群團購圈內的行業人士分析指出,一旦社群團購訂單量明顯下滑,團長的佣金銳減,會對其造成生存壓力。但對於眾多加盟站點而言,只是外快的部分減少,原本他們也不是依靠團購的佣金維繫自身經營,“除非讓加盟站點倒貼,不然人家就是掛著收貨,怎麼算都不會虧。”

那些,究竟是什麼內在原因導致個人團長的團購訂單快速減少?

拉新見頂,優惠不“抓人"

最近一年多,經常有新聞媒體報道一些一線城市的社群團長,能夠月入十萬甚至數十萬元。這也讓社群團長一時間成為了“高薪職業”中的一員,可如今看來這只是“時勢造英雄”罷了。

“疫情一開始發生時,社群住戶都不出門了,剛好有團購生鮮、日用品的需求,所以才有了個人團長的湧現。”回憶起最初加入團長行列,家住深圳黃貝嶺某大型社群的陳曼妮(化名)仍充滿懷念。

或許是看到疫情之下社群居民都開始認可團購的模式,很多創業企業與網際網路巨頭都紛紛衝入賽道,短短几個月之內,社群團購價格戰全面打響,團長也開始迎來了搶人大賽。

“那時候拉新很簡單,只要平臺的商品價格低,優惠力度大,團長就能快速說動居民註冊平臺。”儘管她發現透過優惠(補貼)轉化的消費者都毫無忠誠度,但是,源源不斷加入的新使用者,仍在去年下半年給她創造了很高的收入。

只不過和阿芸一樣,從今年的四、五月份開始,她同樣發現了訂單量銳減,收入也出現大滑坡。和附近的社群、同平臺的團長交流後,大家也都反映了類似的問題。

至於其中的原因,陳曼妮分析,這與幾個月前外部的競爭、市場的調整造成平臺“缺乏新鮮血液”有關。

“為了吸引使用者下單,好多平臺會推出新人專屬優惠。但享受了新人補貼優惠之後,部分消費者就不再下單了,而是繼續換新的團購平臺,繼續享受新人優惠去薅羊毛。”同時,由於她所在社群幾乎人人都註冊了相關團購平臺,因此新使用者開發的難度巨大。沒有“新鮮血液”的支撐,訂單量自然出現持續下滑。

實際上,很多社群團長的收入,就是靠新人優惠下單貢獻的。

與此同時,隨著社群團購價格戰遭有關部門叫停,加上部分企業資金鍊開始緊張,因此超值優惠、促銷活動也迅速減少,這也導致使用者對社群團購的慾望進一步降低,“除非是新人,不然團購的商品價格有時要比超市、市場還高呢。”

有團長指出,個別背靠網際網路巨頭的社群團購平臺,還給團長設定了任務考核,考核不達標者在一定時間內就予以清退。這些,或許都是“去團長化”的手段與措施。

在一些團長看來,當平臺、企業坐擁一定的流量之後,曾經為其“打天下”的團長們也就成了負擔和累贅。

目前,越來越多的團長,在發現行業變化趨勢之後開始走上“再就業”之路,他們是否還會繼續在社群團購圈子裡“暢遊”?

個人團長的“自我革命”

“儘管當團長成為這些平臺的炮灰,但我並不後悔,我學到了東西。”

一開始,李迪擔心社群團長的經歷會拖累其履歷表現,可應聘的結果卻是,社群團長的工作經驗成了她求職時的加分項。在短短兩週時間之內,有好幾家企業已向她伸出了橄欖枝。

“社群團購的團長經驗,在面試銷售崗位的工作時可謂如魚得水,基本工資也比普通的銷售高。”她坦言,如果不是借團長的工作履歷,她很難在短期內結識社群裡所有的鄰居住戶,大量的社群人脈資源也成了她求職的壁壘及優勢。

她更慶幸的是,當初成為社群團長時自己並沒有嚴格遵照平臺要求,與使用者的聯絡只侷限於平臺之上——而是與很多消費者添加了好友,組建了自己的社群,算是打造了一個私域流量和區域化的人脈圈子。

無獨有偶,不久前脫離團長隊伍另謀出路的,還有家住深圳龍崗南聯的寶媽星姐。她是去年疫情發生不久,便透過申請成為了兩家社群團購平臺的個人團長,如今手裡的“人脈圈子”可謂一筆寶貴的財富。

“截止6月底退出平臺,我這兩個號都加滿了社群以及周邊的使用者和居民,小900人了。”星姐表示,即便社群團購模式不退潮,訂單量不走低,她也打算在積攢一定使用者量後,自己“單幹”做些更有價值的生意。

目前,附近社群除了部分“只賺不虧”的提貨站點之外,一部分個人團長、寶媽團長都退出了平臺,他們當中有的人利用手上現有的人脈,重新做起了微商生意或者小本買賣。

諸如星姐這樣的寶媽,也利用人脈開始面向中青年女性推銷起了美妝產品。

“畢竟社群和周圍能開發的人都在手裡,看到新使用者見頂了,平臺也會在社群使用者、消費者都掌握之後拋棄打天下的團長。與其這樣,我們何不趁行業退潮離開平臺,自己創業?”或許,她的說法代表了大部分已經離開、或打算離開社群團購的團長的心聲。

從去年年底的“九不得”開始,社群團購行業便開始經歷陣痛期,無法低價補貼、跑馬圈地的社群團購,也失去價格優勢。當網際網路巨頭難以用財力碾壓先行的競對之後,隨之而至的就是訂單的銳減,消費需求的退潮。

【結束語】

退潮聲中,利益最受影響的,或許正是曾經在一線衝鋒的個人團長們。

與此同時,一部分不甘成為平臺“炮灰”的團長,也趕在企業“卸磨殺驢”之前離開團購平臺,希望利用積攢下的人脈和私域流量,另謀生路做起自己的小買賣。但是無論他們怎樣拼爭和轉型,個人團長仍然是這個市場“糾偏”趨勢下首先消失的群體。

9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深度調研個股之深南電路-產能利用率回升至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