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2021年AI公司迎來新一波上市潮,有機構提出觀點,當 AI 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公司後期商業模式成長潛力將超越技術更具投資價值。
從去年到現在,關於AI四小龍的商湯科技上市傳聞不絕於耳,話題熱度炒了一波又一波,卻久久不見落地。
今年八月,這隻AI獨角獸的上市計劃終於有了定數。
當月 27 日,商湯科技向港交所交出了一份“遲到”的招股書。根據招股書披露,公司上市前估值已經達到 120 億美金,如果順利上市成功,有望成為 A/H 市場僅次於海康的第二大人工智慧企業。
I從商湯招股書窺探AI競爭格局
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已在多個領域進行了佈局,業務涵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園區、智慧物業、智慧通行、智慧文旅、智慧汽車以及教育、醫療、遙感、廣電、商業、工業、金融等多個行業,並進軍晶片行業,可謂面面俱到。
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科技軟體平臺的客戶數量累計已超過2400家,其中包括超過250家《財富》500強企業和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家汽車企業,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和超過200款手機應用程式。
2018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8.5億、30.3億、34.5億元和16.5億元。商湯的業務基礎是 SenseCore 平臺,具體來看,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車這四大板塊收入分別為6.47億元、7.86億元、1.48億元和7060萬元,也就是說智慧城市、智慧商業是主要營收部分。
自成立以來,商湯科技累計已完成至少10輪融資,其中有不少明星資本,包括軟銀、高通創投、保利資本、深創投、厚朴投資、銀湖資本、阿里巴巴、中金公司和蘇寧易購等。
I 商湯營收在AI四小龍中排第一,距離海康威視仍有差距
作為AI四小龍第一,商湯科技的收入規模也是最大的,甚至超過了曠視、依圖、雲從等的總和。但如果對比A股市場上的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的營收規模只能排在第四。
在研發方面,商湯配備的研發技術人員為 3593 人,遠超其他 AI 初創公司,但也只是海康威視的 17%。
根據華泰證券計算,商湯的人效資料優於同業平均水平但低於海康大華龍頭公司,人均毛利潤排名行業第五,落後於海康、大華、訊飛和虹軟。
I 商湯科技:優先軟體銷售,側重B端使用者
前面提到,商湯的收入源於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車,商業模式涵蓋B端和C端,但更側重B端,這一點與海康威視較為相似。除此之外,商湯特別強調 2C 端物聯網業務收入,發展了物聯網平臺面向手機等市場、元宇宙市場,面向手機終端廠商和 APP 廠商,和虹軟、曠視等類似。
在具體解決方案中,商湯科技優先軟體銷售,同時疊加了硬體如伺服器和感測器等,強調硬體的相容性。海康大華等公司則相反,收入構成更加聚焦於硬體解決方案,單獨的軟體銷售佔比不高。
產品方面,商湯提供了 AI 晶片和 ISP 晶片銷售,和依圖、雲天勵飛的佈局類似,其他公司都沒有相關的業務。並且商湯佈局了 AIDC 和計算叢集。雖然很多專案交付中均需要叢集交付,但是建立大型 AIDC,並提供 AIaaS 的模式目前主要為商湯。
2021年AI公司迎來新一波上市潮,在商湯科技之前,第四正規化也在今年八月遞交了上市申請,依圖科技終止創業板IPO後,也傳出了考慮在港股上市的意願。
面對未來市場上的AI領域投資機會,投資者如何選擇?
對此,華泰證券提出觀點,當 AI 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公司後期商業模式成長潛力將超越技術更具投資價值。
I 投資方向:從“技術突破”轉向“商業成長性”
華泰證券認為,未來AI企業的發展趨勢將體現在,算力和演算法進步推動人工智慧應用落地加快。
依託算力提升和硬體成本下降,AI市場規模不斷得到擴大。根據 OpenAI 測算,全球頭部 AI 模型訓練算力需求 3、4 個月翻一番,因此每年頭部訓練模型所需算力增長幅度高達 10 倍。
大部分 AI創業公司都是結合自身核心技術,下沉至最具競爭優勢的兩三個垂直領域,深入市場成為“全棧”服務商,在深度繫結客戶資源實現變現後,又用獲取到的行業資料反哺技術。因此華泰認為,當 AI 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公司後期商業模式成長潛力將超越技術更具投資價值。
前面提到,不論在營收規模和研發投入,海康威視是目前AI行業的領軍人物,原因就是海康威視率先在資料獲取量大、知識圖譜形成容易的安防領域落地。
目前商湯科技側重從技術底層設施引領行業發展,曠視科技主要打造物流場景下的智慧方案,依圖科技集中於垂直整合,雲從科技在國內銀行人臉識別產品上優勢更明顯。
面對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AI四小龍想要突圍就需要找到差異化的聚焦場景。
本文整理自華泰證券《從商湯招股書看 AI 行業競爭格局》及《如何把握 AI 公司上市的投資機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