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義大利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叫維弗雷多·帕雷託,他專注於觀察財富在大眾間的流動,他發現,即使在市場上每個人一開始的財富是一樣多的,但只要存在市場交易,就終將導致20%的人佔有80%的財富——這被稱為“帕雷託分佈",後來有人將其簡化為“28法則”。

而有意思的是,"帕雷託效應“不僅在經濟領域適用,在大量的真實世界中的現象中都能發現這一規律,比如人類居住密度、網路中檔案尺寸分佈等。

甚至在生活常識上,也十分適用,確定無誤,也就是:”80%的效益常常來自於20%的投入,而其他80%的投入卻只產生了20%的效益“。

勤勞很令人尊重,但勤勞無疑最不能致富。魯豫曾經採訪過一次王健林,那一天,老王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從早上6點多一直到深夜。

後來有一個女生電視採訪時和王思聰聊天說:”你爸可辛苦啊!“王思聰馬上翻了個白眼,笑著說:”他就那一天辛苦,結果被拍到了,不要信那些事情,有錢人上班早都是雞湯!“

實際上,我們如果認真觀察一下身邊人,能很容易發現這個現象,無論是國企、私企、行政等各個領域,上位者其實工作安排得多,但真正繁瑣的事情少了——實際上,瑣碎的事情最耗費精力和心力,而且收益極低。

回到前面說的,社會財富流動的問題上,導致財富分配總是由80%的人流向20%的人原因是什麼?答案肯定不是那20%的人最勤勞,而是他們找到了別人所不知道或不具備的路徑。

財富的增長一定要靠投資來實現,讓錢生錢,最終實現財富數量級增長。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持續大放水,各個國家源源不斷的印錢。美國一年就印了過去幾十年印錢的總和,這些東西都會最後轉嫁到通脹上,轉嫁到我們的收入中。

美元的購買力下漸,全球其他貨幣就更不要提了,畢竟國際結算大多是美元,大部分的印出來的美元都被全球其他國家所消耗了。

所以我們要認真工作,積累本金,光會存,不會讓錢生錢,那就是任資本魚肉了。比如,一個人認真工作,一年下來存20萬,但第二年這20萬就貶值了30%,後年繼續貶值30%。

不懂投資,越努力,但卻越貧窮。

所以,投資嘛,就是要找到能對抗通脹,讓錢不貶值甚至升值的方式。

過去二十年,在中國最好的投資品是房子——而且比一般人認為的還要好得多,舉個例子,我自己以及我鼓動我朋友在2017年花60萬買的房子,到2021年,值300萬元,5倍的收益。

但是,真的是5倍嗎?當然不是。因為當時60萬的房子,只要付一個首付就可以了,首付是10多萬。

所以,實際上是以15萬的本金,獲得了240萬的收益,4年時間的收益是16倍。

假如把這15萬的本金放在銀行,那麼,如今的購買力則只有5萬甚至更低了。

投資房子其實最大的好處其實就這15萬撬動60萬的魅力,是一個不會爆倉的4倍槓桿多單。

我自己把在圈裡賺到的錢投資了幾套房產(均為改善型大戶型,目前來看市場的需求確實是面積越大的越貴越好賣,很有意思),但是我不認為現在是投資房產的好時候了,包括我自己也打算適時出手。

房產投資目前為什麼不是好時候,因為現在共同FY和房住不炒的戰略之下,不但不可能再像過去那樣高歌猛進,甚至很多位置不好的地方還會出現不可避免的下跌。

任何商品為什麼漲?因為買的人比賣的人多;為什麼跌?因為賣的人比買的人多。這是常識,但是常識最有用。

如果不投資房產,那麼普通人能選擇的就只有股市,現在從GJ層面的引導來看,這是一個大方向,但是資金對國內金融市場規範的信心可能不是一下子能改變的,所以我覺得A股可能目前也沒有很好的時機。

所以,做什麼事情一年能有30%甚至100%以及更多的機會呢?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思考,按照靠譜程度,從最好的說起。

一、比特幣挖礦

很可惜,現在國內已經禁止了。

礦場大量倒幣,包括像江卓爾的礦場,目前也開機不到30%,江總在微博回覆說,海外礦場幾個月根本建不好,而且他也不會再帶國內使用者玩了。

畢竟這個事情他已經成規模,自己挖很賺,不用賺聯合挖礦的錢了——他收管理費過去好像是30%起步,相信他不會偷算力,會認真負責做好事情,也算公道。

而國內目前一些還偷偷存在的游擊隊礦場(礦機放集裝箱,隨時可以換個地方),收費極高,而且不靠譜。

所以比特幣挖礦,一般散戶已經很難參與了——放家裡的話機器吵,輻射也不小。

而其他的挖礦專案也好不到哪去,比如FIL挖礦,裝置大多存在IDC機房,而經過我的瞭解,現在很多IDC機房都在清查裝置,而一些地方自建的所謂資料中心,也清退了不少——上面規定在這。

所以,現在入局FIL挖礦也不是好主意——當然,FIL礦商總算回本了,畢竟FIL這個專案擺在這,頭部的去中心化儲存,過去我不大看好,是用傳統的眼光去看問題,覺得這玩意如果存一些無法管控的圖片檔案之類,根本是自尋死路。

實際上,這就像叫花子說,我要是當了皇帝,我就用金飯碗討飯一個道理。實際上,FIL做的本身就是區塊鏈元資料的儲存,如果將來元宇宙過幾年落地了(大機率事件),許多的資料最終肯定會選擇透過FIL這樣的專案來儲存的。

而其他的挖礦專案就更糟糕了,比如我投資了100多萬挖CHIA,現在還在挖著,現在每個月挖到的幣只夠支付技術員工資的,幣價再下跌,就得賣裝置了——好處是不算被割得太狠,畢竟裝置就是普通電腦,還能賣點錢。

而像“天亡級”專案BZZ,無恥地宣傳說什麼V神站臺,結果一個主網上線都不斷推遲,很多礦商投資幾百萬,挖回幾百塊。

想想,人們為什麼關注FIL\BZZ\CHIA這種新專案呢?其實還是為了更快地賺更多的錢。

但是,所謂欲速則不達,賺錢確實是越慢的反而越能賺到大錢。

當前挖礦如果你能找到靠譜的人、靠譜的地方,那收益怎麼樣?當然,一定是比特幣挖礦了,永遠是最穩的。我大概算了一筆帳:

一臺7萬元左右的S19礦機,10000U不到成本,一年能挖出0.24個,除去20%管理費和電費(電費假設是7毛一度,需要賣掉0.07個來交電費),還有0.14左右的幣。

以當前50000美元的幣價為平均數計算,共計收益為7000U,一年多一點即可回本。

如果以5年為單位(S19挖5年沒問題),那麼,產出的這個0.14個幣就不應該以5萬美元來計算,5年後15萬美元一個,沒有人會說過份吧——通脹擺在這裡。

那麼收益會是0.14*5*150000,即105000美元,考慮到成本為1萬U,排除掉電費和管理費,淨收益大約為10倍。

當然,有人可能會講,3年之後產量還要減半呢,這個其實不用擔心什麼,產量減半,幣價總是漲得不止一半。

5年10倍收益你覺得怎麼樣?如果嫌低,那可能是我落伍了,沒有太感受幣圈衝土狗的快樂吧?

但是,挖礦只有5年10倍嗎?當然不是,在我們估算的時候,換一個方式呢?比如你投現在投1萬U買礦機,一年之後除掉電費和管理費,你的利潤全賣掉,又買一臺新礦機呢?會發生什麼?有趣的計算開始,純實戰,接上面的演算法:

假設,中間因為停電或各種亂七八糟的原因,比如幣價跌到2萬美元,你不捨得賣幣,約1年4個月之後,才賺到1萬U,你買入了第二臺礦機。

為方便計算,我們仍然以5萬美元的比特幣和1萬U的礦機來作靜態計算,一臺機器一年7000U利潤,現在你有2臺了,所以在8個月後,你又可以買一臺了。

於是,2年後,你有了3臺礦機,一個月每臺的產量是580U,那麼,6個月後,你有了第四臺礦機。

接下來我列一下:

2年10個月,第5臺礦機

3年零4個月,第6臺礦機

3年零7個月,第7臺礦機

3年零10個月,第8臺礦機

4年,第9臺礦機。

4年零2個月,第10臺礦機

4年零3.5個月,第11臺礦機

4年零5個月,第12臺礦機。

4年零6.5個月,第13臺礦機。

4年零8個月,第13臺礦機

5年,第17臺礦機。

5年結束之後,排除掉電費和管理費,你投資的10000U,手上一個幣都沒有,只有17臺礦機,這17臺礦機每個月產出的幣以比特幣5萬美金計算,是9860U,如果以15萬美元計算(5年後穩定在這個價我覺得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吧?),那每個月的收入是3萬U。

而上面所有的成本是10000U,5年後每個月的收入是3萬U,不用盯盤,不用研究,不要學習,錢包每天自動收款……

現在你還覺得挖礦收益低嗎?當然,以太坊挖礦收益就更大了, 但現在已經不是入場好時機了,轉POS雖然確定推遲,但那一天終究會來的。

總體來說,回顧幣圈數年,最後悔的事情就是看江總的文章入門,卻沒有跟著江總早點挖礦。

可惜了,世上沒有後悔藥。不過,人生總是如此,要走的彎路一步都不會少走。

幸好,我們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

第二、現貨

這是幣圈人參與最多的類別,最主要的是上手簡單易行,註冊個交易所帳號,充值好,滑鼠一點,就完成了買入。

但這也是幣圈人輸錢第二多的操作,原因其實不必展開,前面講的“帕雷託分佈"擺在這裡,無論我們怎麼看待自己的投資水平,如何精心的研究專案,最終總是隻有少數人受益。

我很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少數的那20%,但是,很明顯那不可能。所以從這個“帕雷託分佈"來講,挖礦天然就已經是20%的少數派了。

但如果你確實就是不想麻煩,寧願賺得少一點也只想買幣呢?那很有可能,也只有長期拿住才是最佳選擇了。

這裡我講講實戰,也就是當前和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現貨怎麼操作?

首先,操作之前,趨勢判斷很重要,如果現在已經是熊市,那麼,接下來可能跌個二三年,一直跌到難以置信的地步,那麼,配置現貨很心累。

不過,我在此前的多個影片中已經詳細分析過我認為還是牛市,所以我的現貨投資策略均以這個為依據,總體原則有三個:

一是長持。我堅信認為是慢牛和長牛,放的水在那裡,機構體量在那裡,市場熱度在那裡,一切別的投資都不要搞,ALL IN幣圈,長期持有。

二是低吸。趨勢是如此,但回撥和下跌永遠都可能出現,那就是慢慢買嘍。比如有人問我說,XX幣20U買好不好?我只好說,最好是一分錢買入,如果買不到,那就只有慢慢往下補。

三是分散。將自己分配在BTC和ETH兩個幣的基礎上,均衡配置幾大板塊,這一點十分重要,將投資形成一個投資組合,長期來看,總體可能有歸零的,有暴漲的,也有穩定上漲的,但風險總體下降了。

而怎麼配置板塊呢?我建議是採取按板塊配置:

一是主流:BTC、ETH,這兩個最好的參與方式主要是挖礦,尤其是BTC。現在5萬U買入一個,換成5臺礦機起步的話,同樣拿5年,漲到15萬一個,前者賺10萬U,後者是前者的幾十倍吧?

二是DEFI:UNI SUSHI AAVE COMP DG ZKS WNXM LDO DYDX

這裡面其實挺複雜,比如裡面有一些幣我並不看好,但我列上去是認為有操作空間。但具體來講,包括如何把握買入時機等根本一下子講不清。

所以,從第二板塊起,大家請不要認為我在推薦這個幣,強烈建議你只看板塊和思路,具體什麼幣請自己去研究。

其中特別要提一下的是DG,我比較看好這個幣,不是因為它競爭力特別強,而是因為持幣人數少,還在極早期,專案有盈利性,專案方不割韭菜等等,這表示這個專案下跌相對有限,而上漲的可能性不小,所以與其說我為DG專案有多牛,不如說,我認為DG專案投資價值高。

單論專案好壞,DG目前還不如UNI和SUSHI,尤其是開發進度上,當然,樂觀一點看,萬一最後產品一鳴驚人呢?

三是儲存:FIL XCH STORJ AR

四是NFT:SAND等

五是WEB3.0:包括ICP DOT KSM及相關的。

甚至還有CAKE BNB OKB OKT等。

現貨買入其實有一句話最重要:

沒有標的好的什麼價格買入都是對的;也沒有什麼標的差到什麼價格買入都是錯的。

所以,現貨投資的難點在於,買入和賣出時機的把握——你是用什麼來決定自己的買賣時機的?

三、交易

我過去是一個現貨黨,從來不碰合約——當然,我也不懂交易,憑感覺買入,聽利空賣出。

但後來,我厭倦了這種賭博式的方式,我想知道這市場有沒有規律,後來我認真開始學習交易,從此打開了新天地,隨著一年多的學習,在交易這一塊,我已經學完了,最後就只有心態和經驗的錘鍊了。

不過,最鬱悶的,我的運氣有點差,我醒悟到投資必須懂交易的時機不大好,正好趕上牛市,我一個初學者成天追漲殺跌,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不如二百五。

在牛市,持幣不動的傻子都能賺錢,我成天交易個不停,心累得要死,最後賺得還不如屯幣的多,這是很悲催的事。

不過呢,總體又還是滿意的,主要是對市場的認識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感覺舉個例子,如果以前我是一個傻乎乎的新手,在戰場上和人博殺的時候,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要被幹掉,也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有危險,也不知道什麼情況下要主動出擊,一無所知,全憑運氣,全隨大流。

而現在呢,清晰地知道自己要怎麼做,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差,要怎麼改進。

其實我很少這樣發言,我更傾向於分享技術本身給人參考,技術能不能賺錢,和每個人操作自己相關,但像昨天這種情況,說了之後,還馬上給出了理由,這在過去我是不大敢想的。

所以,我總體來說,牛市中做交易,而不是不停屯幣,雖然錯過了一些,但我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關係,因為:最好的投資一定是投資自己。

只要自己成長了,認知提升了,機會永遠都有,錯過了這幾個月的牛市,又有何妨?

關於交易,我目前自己的交易系統主要是超長線,而日內的交易主要參考職業交易員的操作。

而超長線的驗證上,下午我花較多時間進行了一個對自己交易系統的回測,分享給大家。

交易系統是以3日線金叉入場,死叉離場為依據,同時結合一下均線和抵扣價,假定均以5X幣本位滿倉進場,不設止損,那麼效果怎麼樣?

測試一:如果是以2020年312之後入場,一直到今天,這個系統帶來了極為恐怖的幣本位收益,大概一兩個月操作一次,每次平均幣本位翻倍。

也就是假如312是10個比特幣,那麼差不多到現在就是5120個比特幣……

當然,這是一個賭狗的演算法,僅供娛樂,因為沒有會在後面有幾百個比特幣之後還繼續5X全倉——因為那很危險。

測試二:如果是2018年牛市轉熊市入場,同樣的10個比特幣入局,設定一個較為合理的跌破區間止損,則在第一次操作之後,虧掉6個幣;第二次操作之後虧掉4個幣;第三次操作之後虧掉1個幣……

連虧三次之後,10個幣的本金已經基本歸零。

當前比特幣已經在3日線死叉,如果說,下一步金叉之後再跌破,那很可能我會調整自己堅定看牛的觀點——注意,市場根本不可預測,只有跟隨市場。

交易這件事上,”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根據一定的交易系統進場,滿足適當的盈虧比的情況下,虧損3次,勝利1次,賺100%,在小白眼裡,可能是一個預測很差的交易員,而一個連勝4次,賺10%的賭狗可能成了一個“預測很準”的人。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美國大健康產業,一切為了人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