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識付費圈正沸沸騰騰地討論著羅振宇領銜的羅輯思維正籌備在科創板上市,有望成為知識付費的第一家上市企業。
民營企業上市不是什麼新鮮事,網際網路企業上市也不是新鮮事,重點是這幾年知識付費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已經佔據國內主流資訊市場了。
羅輯思維旗下拳頭產品得到APP在兩年前已經被估值超過70億元,作為知識付費行業的先驅,羅輯思維的籌備上市著實給一直在知識付費道路上堅持著的內容創作者打了一記強心針。
每個時代、每個領域都有人走在創業的路上,也有不少創業者的楷模,但每個經歷過創業的人都會遇到過無數困難,大部分人都會在無數個放棄與堅持中痛苦掙扎的過程。正如馬雲說的:“今天會很殘酷,明天會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會死在明天晚上。”
馬雲曾經給創業者提出過忠告:這個世界沒有優秀的理念,只有腳踏實地的結果。連續創業28年,橫跨5類企業,6度創業成功的孫陶然先生正是把這句話踐行到底的優秀創業者。
生長在網際網路時代,你可能沒聽過孫陶然,但你肯定會聽過柳傳志、雷軍、馬雲、俞敏洪等風雲人物,而孫陶然則是能與90年代至今的各時代創業榜風雲人物分庭抗禮的連續創業者。
從90年代的四達廣告公關部到《北京青年報.電腦時代》,早於1995年孫陶然已經是第一波從媒體踏入中國IT行業的領軍人物了。
再到後來創立商務通BP機、帶領藍色游標成為中國公關第一股,先後創辦恆基偉業、拉卡拉、考拉基金等多家知名企業,陶然先生的創業領域橫跨媒體、廣告、公關、金融服務等,而且每一次創業都成為創新創業的成功典範。
由於一直從公關媒體行業的工作,我對藍色游標這個中國頂級公關公司挺有興趣的,順帶也研究一下領軍人物孫陶然先生。
近日看到了由陶然先生的摯交好友,資深紀錄片導演、媒體人、專欄作者,供職央視二十年,曾任《東方時空》節目編導《紀實》節目主編的鄧蕾老師撰寫的《創業者:不一樣的孫陶然》。才更了解這位連續創業者的堅持、豁達和無畏精神。
陶然先生說過,所謂創業人生,核心是創業心態。創業,意味著從零開始。創業,意味著沒有人給你做背書,做後盾,做支援。你和你的夥伴們必須白手起家。創業,意味著如果你失敗了,沒有人為你的失敗買單。
《創業者:不一樣的孫陶然》從成長、人生觀、創業觀和創業態度四個方面帶領我們不僅認識不一樣的孫陶然,更多的是用前輩的經歷為我們這些想創業的後來人提供了確實可行的避坑指南。
01| 關於成長:盡全力,讓當下的選擇成為最好的《羅輯思維》裡有一句話:“選擇從來沒有對錯,你所能做的,就是盡全力,讓當下的選擇成為最好的那個。”每個成年人都害怕選擇,因為無論選了哪條路,都有可能成功或者失敗。而另一條沒選的路,總會成為你人生中或多或少的遺憾。
孫陶然在高中時代就認為,人的天花板就是自己的見識,即自己的認知體系,包括三觀以及各種為人處世的方法論。
所以,成長的核心就是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主要手段是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而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應該以挑戰自己的認知體系為目的,而不是為了選行路而行路,為了讀書而讀書。
對於陶然先生來說,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很多還在求學的年輕人,根本沒有認知體系這個概念,對於他們來說,讀書只是為日後求生的必經之路。
陶然先生對成長的理解是:人的成長有三種途徑,一種是從書本上學習,一種是從身邊的人學習,另外一種尤其重要:是從自己身上學習。
有人說人與人的差距是在出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開始拉開的,看了陶然先生的傳記以後,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從小就開始拉開了。
求學時期的成績或者就讀的學校只是拉開差距的一點表面憑證,實際拉開差距的還是人的思維方式。這世界其實並沒有太多大器晚成、懷才不遇。成不了氣候的人總喜歡把自己的不成功歸結於命運的不公,成功人士從小想的就跟我們不一樣。
在北大就讀的時候,因為得過好朋友家裡關係上的幫助,讓孫陶然意識到,這個世界人和人並不是平等的,人和人之間是有差別的,有強者也有弱者。
當時他已經暗暗立志今生要成為一個強者,成為一個幫助別人而非需要別人幫助的人。他希望自己成為舞臺中央的主角,至少是舞臺上的一個主要角色,不允許自己成為甲乙丙丁群眾演員甚至觀眾。
就是因為在年少時給自己的立下要成為強者的定位,讓陶然先生把人生中每一次選擇都當成最好的選擇去經營,他把命運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北大畢業前後陶然面臨過許多選擇。當時有很多更好的選擇,例如出國留學,聯想邀約等。但最終,陶然先生選擇留在了北京,去了當時還是默默無聞工資水平也不高的四達廣告。
02| 關於人生:我命由我不由天前段時間《哪吒-魔童轉世》大熱,劇中金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引發了無限共鳴。其實除了大器晚成的導演餃子通過自身的努力“改命”以外,孫陶然從小就信奉這一觀點。陶然16歲的時候就對父母說:“雖然你們生養了我,但這不意味著你們有權決定我的一生怎麼過,我也不可能成為你們彌補自己人生遺憾的替代品,更不會成為你們檢驗自己人生想法的試驗品。你們不能替我作決定,我的命運,我自己做主!”
陶然從來都認為,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真正幫誰指出所謂的明路,每個人都只能做自己的救世主。
我不止一次聽到身邊的朋友說,很羨慕60年代生的人,他們遇上了創業最好的年代,因為80、90年代的時候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候,那時候隨便找些東西賣,隨便開個小店都能賺錢。
其實這個世界也沒有必然賺錢的生意,每個時代都有無數的創業者,但是能一直成功並站在公眾舞臺的,卻是屈指可數,因為創業很難很苦很多隻能靠自己撐過去的檻,過了就是英雄,過不了的早已打回原形了。
像陶然先生說的,我們每個人都只能做自己的救世主。
《創業者:不一樣的孫陶然》多角度展現了孫陶然一路逆襲的人生。他普通平凡的出身,卻以吉林省文科第四名的成績考入北大,畢業的時候遭遇了不公平的分配,甚至失去了落戶北京的機會,也錯失了聯想的青睞。
但他卻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脫穎而出,在職業的早期,由於理念不容於韁化的體制,造就了他早早自立門戶而屢創輝煌。
從表面看,60年代生的陶然先生是佔盡了創業時代的優勢,但他的連續創業成功,就用親身經歷印證著:不是時代造就英雄,而是英雄改造時代。
03| 關於創業:“如果你自己都不覺得自己能贏,你不可能贏!”
很多創業者在經歷了三年、四年的創業還沒有見到曙光就會覺得非常沮喪,覺得為什麼我已經三、四年了,還在這裡苦苦掙扎呢?其實如果對企業的生命週期有了解的話,這是很正常的。一次成功的創業,至少需要十年。BAT中的每一家從創立到最後IPO,都超過了10年。
羅永浩講創業時說過,無論你選擇做什麼專案的創業,一定從第一天就要明白,它是一個萬里長征,在這樣的情況下,做事情沒有長性,比如說一個事情,一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一兩年的熱情就過去的人,是不適合創業的。
毛爺爺打天下的名言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而陶然先生在連續創業的時候都抱著贏家心態:“如果你自己都不覺得自己能贏,你不可能贏!”
陶然先生說過,別人追隨你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你能帶給對方期待的物質上或精神上的提升;另一個是,你能夠帶著對方從一個勝仗走向另一個勝仗。就像踢足球的C羅,他想去的從來都不是薪酬最高的球隊,而是最可能拿冠軍的球隊。
正是贏家心態和共贏的理念,讓孫陶然在一系列連續創業無論遭遇多大的困難和危機都能逢凶化吉,無往而不利。
陶然先生在90年代創刊《北京青年報.電腦時代》,開創中國福斯媒體開辦產經週刊的先河;
他在操盤“商務通”的時候,提出“手機、呼機、商務通一個不能少”成為企業營銷的經典安全,也使商務通成為了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在接近2000年的時候,與五個合夥人聯合創辦藍色游標,不僅成就公關行業的A股第一股,更把企業推上了全球第八、亞太地區第一企業營銷服務集團。藍色游標在公關行業的成功就像現今羅輯思維在知識付費圈的引領先河一樣,為同業不斷起帶頭示範作用。
後來陶然先生創辦的拉卡拉和考拉基金,更成就了A股支付第一股。
陶然先生在做拉卡拉戰略定位的時候,強調了品牌是第一位,並且為了鎖定使用者資源,規定使用拉卡拉的所有使用者必須輸入手機號碼。
此舉其實也為現在一直在網際網路產業奮戰的後來者給了很大的啟發。尤其是社交電商時代,很多人通過網上宣傳推廣購買了商品,但是系統沒有鎖定使用者資料,也沒有對使用者進行圈粉,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使用者根本就沒有粘性。
小說《底牌》裡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什麼事情值得你得意忘形。”越是大的成功到來之際,陶然越平靜。因為在他看來,一切成功都是瞄著打的結果,都是做對的事,及把事情做對了的結果,所以沒有什麼值得大肆慶祝。
《創業者:不一樣的孫陶然》總結了孫陶然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從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創業的道路上堅持著,在他身上能看到的創業者的魅力和氣勢,還有下面三點能看出:
04| 別再說時代拋棄你不打一聲招呼,關鍵看你懂不懂關注時代的需求。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孫陶然總是能在每個關鍵點上找準時代的缺口去填補該領域的空缺。
在90年代初期,剛從北大畢業的孫陶然既捨得放棄加入聯想的機會,也敢於放棄北京戶口、安定編制的工作,加入當時前程未卜的四達廣告。後來在各領域的創業路上也是一路披荊斬棘,如履薄冰。
在陶然先生創業路上每一次選擇其實都並非所有人看來最好的選擇,也不是最好走的路,反之,他一般會選一條相對難走卻有挑戰的路來走。
從他在90年代就開始創立廣告公司公關部以及創立國內第一家能與外資抗衡的公關公司,足見他的遠見和對媒體的重視程度。我一直從事跟媒體相關的工作,就知道對於企業來說,所謂的媒體觸覺也是顯示企業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把控能力。
縱觀現時網際網路企業的大佬們,哪一個不是文能提筆寫天下,武能揮劍定乾坤的?
陶然先生不僅創業思維頭腦清晰,文筆也十分了得。他的著作《創業36條軍規》、《有效管理的5大兵法》,累計加印上百次,銷量超過百萬冊,被譽為中國的創業和管理聖經。
陶然先生的口頭語是:“凡是不以達成終極目標為目的的努力都是耍流氓;凡是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努力都是扯談。”
很喜歡陶然老師的一個觀點:從左邊看,人生是一個走向死亡的過程,人要在這個過程中工作、生活、體驗人生;從右邊看,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爭取自由的過程,就是一個爭取能有更多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權利的過程,而只有減少必須做的事,才能更多地做自己喜歡的應該做的事。
每個人都是矛盾的,我們通常都是一邊在左邊的路上掙扎著,一邊嚮往著右邊的自由。但其實自由並沒有那麼難,很多你認為是必須要做的事,不做也死不了。相反做得越多反而會失去得越多,起碼時間就耗掉了,有時間甚至連自己主要方向在哪都忘記了。
《創業者:不一樣的孫陶然》不僅帶我們認識了一位從90年代至今一直甚有影響力的創業者孫陶然先生,還給了正在創業路上的朋友們無限啟發,創業的路上雖然很難很累,但是捱過了就能看到不一樣的天空。
正如曾國藩先生說的:“堅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可見堅持和勤奮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徑。
創業者當如孫陶然,只有相信自己能贏才有機會一直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