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且介 子筠
編輯 | 白曼
2020年3月23日,諾誠健華-B(09969.HK)在港交所“雲敲鑼”掛牌上市,成為2020年首隻登陸港交所的生物醫藥科技股。發行價8.95港元,募集資金淨額約20.93億港元,約一年半後,截至9月18日,股價報20.15港元,最新市值308.9億港元。
9月13日,上交所官網顯示,諾誠健華科創板IPO已獲受理,作為一家創新生物醫藥公司,諾誠健華二次“趕考”科創板,擬發行2.6465億股,募資約40億元,中金為保薦人,有望開啟“H+A”雙平臺運作。
諾誠健華目前尚未實現盈利,是一家創新生物醫藥企業,專注於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存在巨大未滿足臨床需求的領域,在全球市場內開發具有突破性潛力的同類最佳(Best in Class)或同類首創(First in Class)藥物。
其主要產品之一的奧布替尼,是一款具有高選擇性和血腦屏障滲透能力的小分子BTK抑制劑,已於2020年12月獲得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准上市,另還有6款產品處於臨床試驗階段,8款產品處於臨床前階段。
諾誠健華身後站著高瓴張磊,還有他的河南駐馬店高中校友、知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
施一公曾公開表示:“清華 70%至 80%的高考狀元去哪兒了?去了經濟管理學院。連我最好的學生,我最想培養的學生都告訴我說,老師我想去金融公司。不是說金融不能創新,但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出了大問題。”
施一公還反對過科學家成為企業家,但在他的身上,也矛盾地擁有了不可忽視的“創業者”痕跡。
不愛金融的科學家, 因為金融,可能要成為科學家裡的“首富”;而因科研執念而低頭、開口要錢的“校長”,也成為了投資圈、捐贈界的“網紅”。
科學+資本
2013年4月,施一公成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2月,當選中科院院士,2015年,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2018年,辭去職務,籌建西湖大學。
2013年12月,施一公與原默克雪蘭諾運營總監嚴知愚合作創立北京匯誠健華公司(InnoCare),即諾誠健華的前身。2015年,施一公看中了保諾科技(保諾科技是百濟神州創始人歐雷強早年在中國創立的藥物研發企業,2010年被世界知名研發巨頭PPD收購)旗下一款藥物,就找到妻子趙仁濱博士彼時在保諾科技的同事、保諾總經理崔霽松。
崔霽松代表保諾與北京匯誠健華簽訂合同,將還在臨床前研究的奧布替尼賣給北京匯誠健華,首付400萬,總價2000萬人民幣。
2015年底,崔霽松與保諾科技科學家陳向陽、高英祥從保諾科技離職,創立公司(後更名為北京諾誠健華)。2016年6月,瑞年投資(Sunny Investments Limited)成為北京諾誠健華子公司;2017年4月,瑞年投資收購InnoCare的全部股權。
至此,北京諾誠健華間接持有InnoCare的全部股權。
2018年開始,諾誠健華累計融資約2.1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維梧資本(Vivo Capital)上海建信資本、正心谷資本等。上市後,今年2月,公司定增2.1億股,獲高瓴、老股東維梧資本注資約30.42億港元。
截至2021年3月31日,諾誠健華主要股東包括公司聯合創始人崔霽松、施一公配偶趙仁濱(分別透過Sunland及Sunny View持有該公司權益),以及今年2月注資的高瓴資本(高瓴旗下的HHLR及其一致行動人目前已成為公司最大股東,持股佔總股本的12.78%)和King Bridge以及維梧資本。報告期內,諾誠健華任何單一股東持股比例均低於30%,目前處於無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作為諾誠健華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施一公對公司的研發活動肩負協助和指導責任,另一方面,施一公的夫人趙仁濱博士是該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施一公夫婦將迎來人生的第二次敲鐘。科學家變富豪的案例,就如當年愛迪生一樣,真正在中國發生了。
資金+科研成果轉化
西湖大學在辦學模式及治學理念上,借鑑的是海外私立高校,由基金會籌集社會資源辦學。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Westlake Education Foundation)成立於2015年,先於西湖大學,也是西湖大學的舉辦方、西湖大學捐贈基金的籌資主體。
西湖教育基金會成立時的原始基金數額僅為200萬元,起初的籌資模式為:確定捐贈金額在1億元人民幣及以上的捐贈人為西湖大學創始捐贈人。所有創始捐贈人,均會是董事會成員或榮譽董事(榮譽董事沒有投票權,可參加校董會會議,可發表觀點建議),學校實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賦予校長最大的治校空間。
施一公對於科研想必是自信的,不過,可能是因為張磊曾經親口和他說過,學校資金的事情不用太擔心,他可能就真低估了資金的重要性和籌資這個瓶頸。如今,基金會的捐贈者有一串長長的名單,這些幾乎是施一公一個個拉來、爭取來的。
以下為截至目前,最新的西湖大學公開創始捐贈人名單:
他回憶第一次找企業家希望其捐贈資金時,開口要錢根本說不出口。當時講了一個半小時,講西湖大學如何重要,對中國如何重要,對老百姓如何重要,唯獨不好意思張口談錢。最後還是對方開口,他才說出想讓對方給西湖大學捐贈一個億。
當年的斯坦福成就瞭如今的矽谷。而剛成為創業者的施一公也曾經“揚言”,“5年內比肩清華大學”。西湖大學也想借鑑斯坦福科技成果轉化的模式,把學校變成科研專案最好的伯樂,最大限度地發掘科研成果的價值。
西湖教育基金會曾做過估算,西湖大學若全容量聘請300位教授、副教授,一年所需支援高科技人才薪酬、及行政運營費用等的支出約為10億~12億元。這意味著,8到10年內,西湖教育基金會需搭建起200億到250億元的永續資金池,才能實現以本金產生的利息和投資收益來維持的正常學校運作體系。
如今,基金會已經成立6年,學校已成立3年,如果沒有辦法讓籌資加速,那麼西湖大學的宏偉目標,也恐怕很難如當初的規劃推進。
雖然截至2020年末,西湖大學的創始捐贈人已累計53位,2021年年初至今,創始捐贈人也已新增8位,包括紅杉資本沈南鵬。但據基金會2020年年報,截至去年末,基金會累計到賬的捐贈是36.14億元,2020年總收入15.9億(其中捐贈收入14.89億元)。對一個以頂尖科研為目標的學府來講,這並不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數字,更何況,這兩年捐贈數額還略有下滑。
2019年,西湖大學為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成立了成果轉化辦公室和西湖大學發展有限公司。去年8月26日,西湖大學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設立西湖大學(杭州)股權投資有限公司。
今年2月1日,規模4.05億的西湖大學(杭州)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LP有杭州市國資委旗下平臺、杭州西湖區資金等,該主體也已投資西湖維泰、西湖歐米、豪思生物、新芽基因四個專案。
回國之初,施一公就曾表達願意為中國科研和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坦言中國的基礎科研、科技等領域相對海外有差距,但也正是這種差距,才讓自己的迴歸更有意義。
就這樣,楊振寧作為校名譽主席,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等一批學術大佬,馬化騰、吳亞軍、王健林等眾多頂級企業家支援,開啟了探索中國科研與教育新模式的艱辛之路。
不過,可能連施一公自己也萬萬沒想到,這場迴歸,也同樣走上了一條與資本緊密聯絡的路徑。
如今的他,科學、教育、企業、資本、慈善,五位一體的定位。不知未來諾誠健華的減持,他和夫人,會把巨量的資金,用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