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1990年,中國成立了上海和深圳證交所。31年之後,隨著一聲“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的宣告,中國第三個證券交易所在北京誕生。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又一次重大變革,相較於滬深交易所,北交所更核心的服務物件是中小企業主體。

中小企業迎來最好的時代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相關資料統計,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在前不久舉辦的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中,有領導人指出: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一個普遍的規律是,中小企業發展得好的地方,經濟都很好。因此,我們要堅決支援中小企業的發展。

“過去這些年,網際網路思維、過度融資燒錢、不惜虧損搶佔使用者和市場、快速海外上市,三到五年就完成從創業到上市,這類創投模式十分盛行,影響了很多創業者。

最近有兩個關鍵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一個叫“專精特新”,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特別提出來,“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這句話裡的每個字都值得大家去思考。

什麼叫專精特新?它其實就是特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企業。專精特新連起來做得好的企業就被稱為“小巨人”企業。

日前,工信部、財政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培育發展製造業優質企業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十四五”期間,要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000家“單項冠軍”企業。

由此可以看出,當下國家正在以從未有過的力度支援中小企業的發展,北交所就是為了服務這些企業,其戰略意義與未來影響不言而喻。

北交所,為產業網際網路打地基

對北交所成立,外界有這樣一種解讀:市場正在重構中小企業的主體地位,在固有的體量基礎上,市場給予中小企業越來越多“硬支援”。

北交所的設立為中小企業搭建了更好的營商環境,支援中小企業發展價值,讓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成長有了更自由的發揮空間。這種訊號傳遞出的不僅僅是資本和企業層面的動作,更是新的國家層面訊號。

從長遠的角度看,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的生命週期只有3年,隨著北交所的成立,中國中小企業的生命週期會被大大延長。在上半場網際網路主場之後,市場經濟的發展正在重新迴歸細分產業,這種迴歸也更可以理解為重塑,即依託科技尋找中小企業中的新標杆和新產業領路人。

如果說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中國一系列政策、模式都是適配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那麼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更多的產業地基將為產業內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提供發展便利,北交所就是一個明顯的訊號。

中小企業企服“大有可為”

設立北交所,中小企業發展將迎來加速期。與此同時,企業服務也將迎來黃金時期。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站在今天國家發展的角度來去看北交所的誕生,我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夠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能夠成為行業的隱形冠軍,走向資本市場,藉助資本市場迎來更大的發展。

7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家電產業需要一批中小企業壓艙和定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