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歐洲西北部,有一個和英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它的面積只相當於2.5個北京,它的名字叫做荷蘭。

在絕大多數現代人的眼中,這裡的關鍵詞是風車,鬱金香,甚至還有同性婚姻與安樂死的合法化。但越來越少人知道這個國家在現代經濟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這裡,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制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隨後應運而生世界上第一支股票和第一個股票交易場所。

而股票的誕生,使得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初就得以向無數荷蘭的普通市民公開募集資金高達650萬荷蘭盾,這些錢助推荷蘭成為馬克思口中的“海上第一強國”,阿姆斯特丹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中心。

“海上馬車伕”聲名遠播,17世紀的荷蘭,是資本的力量最有力的見證者,而東印度公司的成立,與隨之誕生的世界第一隻股票,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故事。

從“胡椒”開始統治世界

荷蘭走向世界經濟中心的第一步,是為“胡椒”邁出的。

400多年前,胡椒是東亞銷往歐洲的香料的代表,因其稀有,貴重程度甚至堪比黃金,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作為貨幣對買賣進行支付。

西班牙皇家埃爾卡諾研究所拉美問題首席研究員卡洛斯·馬拉穆德曾經在採訪中笑稱,今天,連歐洲人自己都很難理解他們的祖先為什麼會對香料如此依賴。但事實是,14、15世紀,由於沒有冰箱,歐洲人儲存食物的方法主要依賴香料,導致其對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歐洲市場的價格也就達到了驚人的高度。

正是香料生意促生了我們所知的“大航海時代”(又稱地理大發現),先是將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推上霸主寶座,在伊比利亞半島衰落後又促成了荷蘭的崛起。

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制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以下簡稱“東印度公司”),就是在荷蘭與歐洲其他國家爭奪香料生意與海上貿易霸權的產物。

如何把蛋糕做大?

從“對內競爭”到“一致對外”

有賴於香料生意高達10倍的利潤水平,當時的歐洲各國,包括荷蘭的各個城市,紛紛組建自己的船隊遠航亞洲。

邦哥注:荷蘭在當時為聯省共和制國家,結構非常鬆散,7個省份之間幾乎可以實現絕對獨立,僅在稅收上達成一致,相互之間仍然有很強的競爭關係。

到了1602年,荷蘭各個城市共計發展出15家公司,累計派出46艘商船遠航亞洲。但隨著貿易進口量的上升,荷蘭國內對於香料生意的競爭加劇,為了爭奪市場,各大公司開始出現惡性競爭,甚至開始出現價格戰的苗頭。

利潤=收入-成本。海上貿易雖然利潤豐厚,但風險也極高,船毀人亡是常事,因此成本同樣居高不下。

同時,荷蘭境內從事香料生意的公司雖然多,但卻小,流動資金實力有限,抗風險能力本來就低,如果進一步陷入國內市場的爭奪而被迫降價,隨之而來的將是對整個荷蘭商業,乃至國家利益的巨大打擊。

首先看到這一點,並站出來的,是荷蘭著名政治家約翰·奧爾登巴內費爾特。

邦哥注:在央視紀錄片《資本的故事》中,將約翰·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形容為“一位著名律師”,但事實上,約翰是當時荷蘭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也是荷蘭7個近乎獨立的聯省能夠保持共同對外態度的關鍵人物,在對英、法的交流中,他一定程度上擔任了荷蘭外交部長的角色。

這位著名政治家抱著對荷蘭商業與國家利益的擔憂,開始遊說荷蘭7個聯省,尤其是此前在國內競爭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阿姆斯特丹。他試圖說服阿姆斯特丹讓出自己絕對的競爭優勢,與其他省份的商隊們組建一個國家級的聯合公司,以對抗英國和西班牙的商隊競爭。

阿姆斯特丹人最終拿出了一個方案:如果荷蘭能以國家的授權,保證聯合公司在未來20-25年間,可以壟斷經營整個荷蘭國家的遠洋貿易,阿姆斯特丹人就讓出自己現有的競爭優勢,加入聯合公司。

這樣一來,原有的競爭格局被重塑,荷蘭遠洋貿易從“對內競爭”,變為集中力量“對外競爭”,用今天的話說,這叫做“把蛋糕做大了”。

將分散的財富,變成發展的資本

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制公司誕生於荷蘭,是有其不可或缺的政治經濟背景的。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出,想要預判經濟發展的方向,行業發展的前景,對於巨集觀環境的深入理解是必備的前提。

我們前述在註釋中說到,17世紀的荷蘭是一個世界歷史上也前所未有的聯省共和制國家。更有意思的是,有賴於發達的商業,富庶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中買到了城市的自治權,自行立法實現“市民自治”。這一背景對後續東印度公司這一“股份制公司”的誕生具有決定性意義。

1602年3月20日,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制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經荷蘭議會批准正式成立。

在阿姆斯特丹人提出的方案裡,寫明了:每一個荷蘭人,都可以自願成為聯合公司的投資人或者股東,共同分享聯合公司經營遠洋貿易獲得的利潤。

這是普通市民的勝利,也成為了荷蘭這個國家的勝利——東印度公司成立後,開始向市民發售股票,首期募集650萬荷蘭盾,其中阿姆斯特丹的居民認購了57%。荷蘭阿姆斯特丹歷史博物館館長洛德韋克·瓦赫納爾認為,這些錢換算到今天,可能價值幾十億美元。

東印度公司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成功地將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持續發展的資本,甚至連阿姆斯特丹市長的女僕也成了東印度公司的股東之一。這就是“直接融資”的魅力,它給荷蘭的國家遠洋貿易帶來了鉅額的資金支援,直接成就了日後馬克思口中的“海上第一強國”,讓荷蘭一躍成為世界經濟中心。

而300年前的荷蘭,人口甚至只有150萬。

資本的力量

1606年9月9日,世界上第一張股票發行,面值150荷蘭盾。根據規定,在未來的10年間,東印度公司將不會對股東進行分紅,其利潤將用於繼續造船、僱人,開拓遠洋貿易市場,進行“戰略擴張”。

但10年實在是太久了。將數年積蓄投入一項風險巨大的生意,卻在最初的10年間都無法變現、無法獲得收益,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但荷蘭人用智慧找到了出路。

在第一張股票發行的3年之後,1609年,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一種全新的資本流轉機制被建立了起來。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就可以通過股票交易所,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二級市場(次級市場)的由來:一級市場為發行市場,資本需求方發行證券給投資者;二級市場為流通市場,各種證券在不同投資者之間買賣流通。

在未來的數年間,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曾經活躍著超過1000名的股票經紀人。那裡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其交易範圍也迅速擴大到整個歐洲範疇。據相關紀錄片,僅英國國債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2500萬荷蘭盾的收入,價值相當於200噸白銀。

早期的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

而為了有效的消化、處理這些業務,荷蘭人又在交易所建立的同年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銀行。它是全球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銀行,比英國銀行早了大約一百年之多。它的建立標誌著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和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產生。

而為了保證阿姆斯特丹銀行的正常運轉,荷蘭人又創造了金融業中“信用”這個概念,通過信用給企業和個人貸款。在信託責任的基礎之上發明了有限責任公司。而對於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這一點,學界已經基本達成了一致。

到17世紀中葉,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完全建立了起來,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

在東亞,他們佔據了中國臺灣,並通過建立在長崎的貨站,幾乎壟斷了日本的對外貿易。

在東南亞,他們佔領了印度尼西亞,建立起殖民城市巴達維亞城,成為雅加達的前身。

他們走遍五大洲,佔領巴西,命名了紐西蘭,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新航路的要塞好望角。

而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紐約。

荷蘭用整個國家的歷史書寫和見證了一件事——這就是資本的力量。

結語

蛋糕被做大,利潤被共享,風險被分擔——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股份制公司的優勢。而股票的誕生,本質是將風險分割為分享財富的成本,並讓投資者自願承擔。

現在所有想要上市的創業公司,本質上追求的或許跟400年前的東印度公司並無二致:將分散的財富變成自己對外擴張/繼續發展的資本。

其核心應當在於“發展”,而不該是“投機”,也不該是“套現”。

17世紀成千上萬荷蘭國民願意把安身立命的積蓄投入到這項利潤豐厚,同時也存在著巨大風險的商業活動中,一方面是出於對財富的渴望,另一方面是由於荷蘭政府將一些只有國家才能擁有的權利,摺合為25000荷蘭盾,入股東印度公司,無形中為東印度公司做了“背書”。

從某種角度上講,中國資本市場,或者特指A股市場,以往IPO的“核准制”,一定程度上起到的“把關作用”,同樣也是一種隱性的“背書”。對於很多並不專業的投資者來說,核准制背後隱含的語義是:監管層好像認為這家公司的風險水平合格了,投資者可以相對放心地進行交易了。

即便監管層可能根本沒這個意思。

但發源於美國的IPO註冊制則是完全不同的邏輯,它所謂的“以資訊披露為核心”,背後的語義更多的是:監管層的責任,在於保證這家公司的情況足夠公開透明、為人所知。它的品質好壞,投資它是否安全,由投資者自己動腦子來判斷。

在註冊制之下,投資者會被迫聰明起來,開始辨別一家公司的品質,以及上市的目的。這是篩選投資者的過程,而投資者則會反過來篩選出真正優秀的企業,促進行業發展,推動經濟轉型。

資本能做到什麼,歷史已經證明了。

而中國能做到什麼,還要留給中國的創投人與資本市場自己書寫。

參考資料:

中央電視臺微型紀錄片《資本的故事》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大國崛起》

吳軍《文明之光》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前三季度GDP近70萬億元 中國經濟執行總體平穩,4季度市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