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沃爾瑪競購TikTok
今天WSJ推了一個訊息就是沃爾瑪要聯合微軟競購TikTok。這個訊息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但是股市的反應非常積極。沃爾瑪和微軟的股票都上漲了4%左右看好這場收購。
美國加速進入電商時代
一次疫情讓美國的電商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線下實體店的倒閉會大大加速。這個影響會非常大,甚至會影響到美國的中小城市的格局,但是這個背後也蘊藏著各種機會。
美國的電商以後會進入一個混戰的時代,要麼三國演義,要麼四國大戰。
首先,電商的本質是什麼?流量+供應鏈+基礎設施。
對於流量產生的平臺來說,無論是微博,微信,YouTube,tiktok上大V變現的幾個渠道,無非是廣告,商品。背後基本上全是電商賣貨。現在國內的玩法是,將使用者倒到淘寶,微店,有贊,京東上。美國這邊將使用者倒到自己的獨立站或者Amazon,EBay上,大多如此。這些年也慢慢發展出一些訂閱模式,但是畢竟還不是主流。
隨著美國電商的爆發,各家流量的成本都會開始增加。
然而使用者的時間是有限的,流量也是有限的。當需求暴增後,平臺會更加看緊自己的流量。所以很多平臺的一個思路就是,與其讓使用者跑到其他平臺上去,還不如我自己搞。
在電商領域裡,Amazon是第一陣營。
Amazon的觸角比絕大多數人想的還要長。Amazon在很多領域都是剋制發展,就是為了防止被反壟斷拆分。很多業務Amazon的護城河很高,很多人想抄,很難抄。
現在Amazon對FB和Google的廣告業務已經帶來了不小的衝擊。而且將來會越來越大。
Amazon 在美國電商平臺中遙遙領先
一個新的陣營也快形成了,那就是FB體系。
FB是流量的重要來源地,FB 今年先是自己搞了shop,然後又聯合了BigC快速推進電商,可以預見FB旗下各種流量入口會傾斜導向他的facebook shop。雖然今天的FB體系,電商revenue可以忽略不計。但是隻要FB的流量喂著,會快速成長起來。這個思路絕對是對的,但是FB最大的挑戰就是fb自己沒用完整的供應鏈,另外fb以前是掙廣告快錢的。電商是辛苦錢,ROI也比廣告小多了,FB願不願意掙辛苦錢是個大問題。另外建立一個體系是個辛苦活,所以有可能fb很有可能會動手收一家有完整供應鏈的實體零售企業。如果FB收購Macy我一點也不會奇怪。
而google的陣營,看流量,google絕對是流量的王者,google,youtube,gmail,google doc,google drive 都是他家的。Google 就是那種賺慣了快錢,而不願意賺辛苦錢的公司。
Google 的shopping很早就做了,google expess 也做了一段時間了。但是就是半死不活。
Google自己不做改變的話,Google的 Shopping前途有限。除非google自己豁出去把ebay收了或者把shopify收了做平臺公司。
現在貌似可能出現一個新的陣營,就是Tiktok+Microsoft+Walmart。
TikTok有流量:
最近今年美國出現了一個新的流量王就是Tiktok, 而且在快速增長中。但是由於政治原因被迫切割美國市場。
微軟有基礎設施,有技術: 微軟現在是all in Azure ,凡是能給Azure帶來份額的業務都是好業務。
Tiktok的雲端儲存需求和Azure的需求完全契合。另外微軟的政府關係又是左右逢源。在中國,美國,印度,微軟都又比較好的政府關係。
沃爾瑪有動機,有完整的供應鏈
沃爾瑪 對Amazon非常提防。沃爾瑪甚至要求他的一些重要供應商都不要使用任何Amazon的技術包括(AWS)。Walmart 雖然現在佔美國零售總額還是第一,但是Amazon追趕的很快。
Walmart的電商這今年發展也很快,今年剛剛超過了Ebay成為美國第二大電商平臺。
Tiktok有流量,MSFT有關係,有云,有技術, Walmart有供應鏈。所以可以形成一個多贏的聯盟。
機遇與挑戰
Tiktok這件事情給MSFT和Walmart都帶來了各種機會。甚至在這三家在中國市場也可能進行合作:抖音也完全可能和沃爾瑪與Azure合作。
但是這個難度也非常大,tiktok嚴重依賴於推薦演算法,雖然Microsoft有技術,但是MSFT真的實戰起來,問題也有多多。
另外就是利益格局問題,Walmart的體量很大,微軟體量也很大。這兩家如何協調將會是一個大問題。
這對,很多獨立電商帶來很多挑戰,比如Ebay,Bestbuy, Wayfair等等,這些電商的流量獲取會越來越貴。最後會大洗牌寡頭化。
另外,對標拼多多,這種下沉市場,美國有沒有機會?比如,美國存在大量的dollor store,這些店最後都會被美國版的pdd給吃掉, 不過美國版的pdd還沒有浮出水面。
在這場大變革中,無論你抓住那個機會,證明你對整個生態是有用的。就能帶來很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