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EF,World Economic Forum)最新發布《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9)。報告顯示,顯示,儘管全球金融危機已過去十年,各國央行推出了10萬億美元的財政激勵方案,但大多數經濟體的生產力增長依然停滯不前 能夠利用自身競爭力來發展綠色經濟、提高社會凝聚力的國家最能抵禦全球經濟衰退。在2019年全球競爭力指數中,新加坡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 中國排名28,為金磚國家之首。
《全球競爭力報告》於1979開始釋出,對推動生產力和長期經濟增長的各項動力進行年度評估。評估的基礎是“全球競爭力指數”(GCI),該指數通過12項支柱下的103項指標,對141個經濟體的競爭力狀況進行分析。每項指標採取0-100分的計分制度,可以展示一個經濟體距離理想狀態或者“滿分”競爭力之間的差距。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是全球競爭力最弱的地區。在參與評估的34個經濟體中,有25個的得分低於50分。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整理出了“非洲十大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供大家參考。
1、模里西斯 報告排名:52
模里西斯(英語:The Republic of Mauritius)共和國為非洲東部一島國,位於印度洋西南方,距馬拉加西約800公里,與非洲大陸相距2200公里。作為火山島國,模里西斯四周被珊瑚礁環繞,島上地貌千姿百態,沿海是狹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脈和孤立的山峰。整個國土由模里西斯島和其他小群島組成,經歷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國殖民統治後,於1968年3月12日脫離英國殖民獲得獨立,島上亦有不少華人 。
模里西斯是非洲少有的富國之一,擁有相對富裕的生活和較為發達的經濟,被稱為“非洲瑞士”。
2、南非 報告排名:60
南非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簡稱“南非”。地處南半球,有“彩虹之國”之美譽,位於非洲大陸的最南端。
南非屬於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也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金融、法律體系比較完善,通訊、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良好。礦業、製造業、農業和服務業均較發達,是經濟四大支柱, 深井採礦等技術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3、摩洛哥 報告排名:75
摩洛哥王國(英語:The Kingdom of Morocco),簡稱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東部以及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緊鄰西撒哈拉,西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
摩洛哥經濟總量在非洲排名第五(在奈及利亞、埃及、南非、阿爾及利亞之後),北非排名第三。磷酸鹽出口、旅遊業、僑匯是摩經濟主要支柱。農業有一定基礎,但糧食不能自給。漁業資源豐富,產量居非洲首位。
4、塞昔耳 報告排名:76名
塞昔耳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eychelles),簡稱塞昔耳(Seychelles),是坐落在東部非洲印度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1976年6月29日塞昔耳宣告獨立,成立塞昔耳共和國,屬英聯邦成員。全境半數地區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者天堂”的美譽。
塞昔耳經濟以旅遊、漁業和少量手工業為主。旅遊業為經濟第一支柱,創造七成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境半數地區為自然保護區,享有“旅遊者天堂”的美譽。漁業構成經濟另一支柱,漁業資源豐富,魚類產品位居出口商品首位。糧食、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依賴進口,價格昂貴。國家實行免費教育、醫療、終身保健制度等高福利政策。
5、突尼西亞 報告排名:87名
突尼西亞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unisia),簡稱突尼西亞 ,位於非洲大陸最北端,北部和東部面臨地中海,隔突尼西亞海峽與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相望,扼地中海東西航運的要衝,東南與利比亞為鄰,西與阿爾及利亞接壤。突尼西亞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海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是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融和之地。突尼西亞地處地中海地區的中央,擁有長達1300公里的海岸線。
突尼西亞經濟中工業、農業、服務業並重。工業以磷酸鹽開採、加工及紡織業為主。橄欖油是出口創匯的主要農產品。旅遊業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1986年,突經濟實行“結構調整計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1995年突與歐盟簽署聯絡國協議。2008年突與歐盟啟動自貿區。此後幾年,突尼西亞經濟穩步發展,GDP年均增長5%左右。法國和義大利分別為突第一、二大貿易伙伴。2012年,突獲得歐盟給予的優先夥伴地位。
6、阿爾及利亞 報告排名:89名
阿爾及利亞(英語: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lgeria),全稱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是非洲北部馬格里布的一個國家。北部瀕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突尼西亞,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馬裡和茅利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阿爾及利亞的國土面積居非洲各國、地中海各國和阿拉伯國家之冠,排全球第10位。
阿爾及利亞經濟規模在非洲位居前列。石油與天然氣產業是阿國民經濟的支柱,多年來其產值一直佔阿GDP的30%,稅收佔國家財政收入的60%,出口佔國家出口總額的97%以上。糧食與日用品主要依賴進口。
2009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未對阿金融體系造成較大沖擊,但隨著危機蔓延,阿石油收入銳減。為減弱金融危機影響,阿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和引導,加大對油氣領域投資,加快實施能源多元化戰略。2010年、2014年,阿分別啟動了旨在振興經濟、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國家投資計劃。
7、埃及 報告排名:93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英語: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簡稱“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衝,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東臨紅海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經地中海與歐洲隔海相通,東南與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相望。
埃及屬開放型市場經濟,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農業和服務業體系。服務業約佔國內生產總值50%。工業以紡織、食品加工等輕工業為主。農村人口占總人口55%,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14%。石油天然氣、旅遊、僑匯和蘇伊士運河是四大外匯收入來源。
2011年初以來的埃及動盪局勢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衝擊。埃及政府採取措施恢復生產,增收節支,吸引外資,改善民生,多方尋求國際支援與援助,以渡過經濟困難,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臨時政府上臺後,經濟面臨較大困難,在海灣阿拉伯國家的大量財政支援下,經濟情況較前有所好轉。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後,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8、那密比亞 報告排名:94名
那密比亞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Namibia),原稱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尚比亞為鄰,東、南毗波扎那和南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600公里。全境大部分地區在海拔 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東部內陸地區為沙漠,北部為平原。主要河流有奧蘭治河、庫內內河和奧卡萬戈河。
世界上海洋漁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鈾、鑽石等礦產資源和產量居非洲前列。礦業、漁業和農牧業為三大傳統支柱產業,種植業、製造業較落後。獨立後,人組黨政府先後制訂了5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第五個國家發展計劃為2017-2022年)及2030年遠景規劃,大力吸引外資發展製造業、礦產品加工業、旅遊業和金融服務業,扶持黑人企業發展,同時注意維護白人合法權益,納經濟保持平穩增長。2014年和2015年,經濟增長率分別達6.4%和6.0%。2016年初以來,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和國內旱災、基礎設施薄弱等影響,經濟一度陷入技術性衰退。為扭轉當前困境,政府削減預算、減少開支,努力推動農牧產品出口和旅遊創匯,積極發展工業園區。但受制於經濟內生動力不足、政府效能低下等因素,經濟執行前景尚不明朗,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任重道遠。
9、肯亞 報告排名:95名
肯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enya)位於非洲東部,赤道橫貫中部,東非大裂谷縱貫南北。東鄰索馬利亞,南接坦尚尼亞,西連烏干達,北與衣索比亞、南蘇丹交界,東南瀕臨印度洋,海岸線長536公里。國土面積的18%為可耕地,其餘主要適於畜牧業。
肯亞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基礎較好的國家之一。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是國民經濟三大支柱,茶葉等農產品、旅遊、僑匯是三大創匯來源。工業在東非地區相對發達,門類較齊全,日用品基本自給。2015年肯出臺《國家工業化發展規劃》和《經濟特區法》,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視油氣資源以及地熱、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積極推進工業化程序和經濟轉型。2017年肯政府提出糧食安全、住房保障、製造業發展、醫療保障等“四大發展目標”。
10、盧安達 報告排名:100名
盧安達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Rwanda) ,簡稱盧安達。是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的內陸國家。東鄰坦尚尼亞,南連蒲隆地,西和西北與剛果(金)交界,北與烏干達接壤,國土面積26338平方公里。境內多山,有“千丘之國”的稱謂。
盧安達系聯合國公佈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糧食不能自給。1994年的內戰和大屠殺使盧經濟崩潰。愛陣上臺後,採取了發行新貨幣、實行匯率自由浮動、改革稅收制度、私有化等一系列恢復經濟的措施,經濟逐步恢復。1998年,盧制定了2020年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2020願景”發展規劃,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資訊產業和會展經濟,努力緩解能源短缺困難,經濟保持較快速度增長。2002-2012年,盧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8%。近幾年有所回落。
(文章來源:世界經濟論壇,整理:打聽非洲,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在此向原創者表示感謝。涉及轉載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號無商業宣傳之目的,僅供讀者參考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