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易,
不僅面臨風險,
還有很多“陷阱”。
對創業者來說,
巨集大目標固然重要,
路上的陷阱也不忘避開。
創業者如何規避路上的大坑?
有哪些過來人的教訓可以借鑑?
多了解他人遭遇過的創業陷阱,
培養防患於未然的警覺,
當你遇到這些坑時,
繞開它,你就贏了。
直奔主題
電商
儘量不要選擇淘寶、京東、
拼多多系列平臺做產品,
平臺很好眾所周知,
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傳統行業,
不是你隨便簡單上傳幾個產品的時代了,
平臺確實帶有流量,但競爭激烈,
靠的都是技術,資本,團隊運作,
靠的是大量資金推廣,上首頁,直通車,鑽展。
不要認為有錢可以找所謂的行業操盤手
你永遠賺不到
超出你認知範圍外的錢
除非你靠運氣
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
最後往往又會靠實力虧掉
這是一種必然
你所賺的每一分錢
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
你所虧的每一分錢
都是因為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這是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
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
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
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所以他們有一百種方法收割你,
拿你的錢練手,虧損了說你窮推廣費用不足,
到最後賠錢的是自己。
拼多多,門檻低,一部分人批量註冊店群矩陣。
你的盈利都不夠給平臺交罰款的,操著賣白粉的心,掙著工人的收入,
好比一套武功,看似很厲害,口訣都告訴你了,但
是最難練的是心法,
這背後琳琅滿目的套路,
遍地的競爭廝殺,
產品同質化,
一不留神萬劫不復。
囤貨
微商行業為首,
選擇一款產品無限極,
安利,可謂割韭菜利器。
讓消費者擁有經營權”,
就是轉嫁風險。
拼命洗腦號召囤貨,
說安利只要你推薦的會員,
直接到店拿貨,有佣金,
根本不囤貨。
說這話的人,
要麼是傻子裝業內人,
要麼是業內人裝傻,
指望這種方式賺錢而不囤貨的話,只能狗吃啥你吃啥了。
囤貨越多,進價越低,
自然利潤就高,看似很合理,
利用人性貪婪手段,
在這個微商氾濫成災的年代,
實體
開門店,飯店,美容院,
一條條街,看似盈利到頭一算,
去掉房租水電人工費,
分B沒剩成全了房東,
自己白忙乎。
永遠不要想著走捷徑,
看似正常的東西都是把戲。
要去創新,
跳出固有思維去思考,
你才能成功。
成功不能複製,失敗或可避免。
舉個例子,僅供開拓思維
一家小珠寶店老闆的豪賭
在美國北卡州威爾明頓,
有一家小珠寶店,
2010年冬天,
這個店的老闆推出了一個炸裂的促銷活動:
如果感恩節之後的2個星期裡,
你在本店買了珠寶。
在聖誕節當天,
如果另外一個小鎮Asheville(距離威爾明頓 500公里左右)下雪超過3英寸,珠寶留著,錢全退,全退!
這個訊息一下就在附近傳開了,甚至Asheville的當地居民也專門驅車500多公里來這家珠寶店買珠寶。
結果聖誕節當天,
極少下雪的Asheville竟然下了6
英寸的厚雪,小店前排滿了申請全額退款的人,這個老闆二話沒說,真的全額退款,當天退了40多萬美金。
如果你認為這是一次完全失敗的促銷,那就錯了。
因為這位老闆早就根據自己那段時間的銷售額購買了天氣保險。
在當地,
這種保險主要是針對一些靠天吃飯的商家,
比如賣傘的小店主,
每個月要下十五天以上的雨天才能獲利,
這樣店主可買一份15天以上會下雨的保單,
假如真的下雨不超過十五日,就會獲賠
一筆足以平攤損失的費用。
這位珠寶店老闆就是充分利用這種氣象保險,藉助這種極富傳播力的促銷活動,繞開了打折送贈品之類的老套手段,即提升銷售,又大大提升了知名度。
一次改變日本國民習慣的營銷
在20世紀70年代,
日本經濟蓬勃發展,
雀巢希望可以用咖啡開啟日本市場。
但是,當時的日本消費者更喜歡喝茶,沒有喝咖啡的習慣。
於是,雀巢在進入之前首先向各個年齡段的的消費者進行了測試,詢問他們對雀巢咖啡的看法。
沒想到,反饋讓雀巢異常興奮!因為測試下來日本消費者標識非常喜歡他們咖啡的味道。
雀巢公司馬上就投入鉅額的營銷費用,讓自己咖啡鋪天蓋地的進入了日本市場。
但最終結果,令人大失所望。日本人確實表示喜歡咖啡的味道,但是卻堅決不買。
在萬般無奈之下,雀巢高層決定讓營銷專家克洛泰爾·拉帕耶來操刀雀巢在日本的營銷,這在當時充滿爭議。
因為克洛泰爾不是典型的營銷人,他實際上是一名兒童精神科醫生,他曾與自閉症兒童一起工作多年。
但正是由於這種經歷,他確信一件事:人們是無法告訴你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的。
在經過反覆調研後,克洛泰爾很快發現,日本消費者從根本上沒有和咖啡建立連線,而喝茶是日本人一直以來的生活習慣,現在要做的是建立日本人和咖啡的連線。
那克洛泰爾是怎麼做的呢?
他排除眾議在日本推出咖啡糖。
突然間,全日本孩子發現了幾十種不同口味的咖啡糖,並且口味他們非常喜歡,一下子就推廣向日本全國。
從咖啡糖開始,雀巢最終轉向冷含糖的咖啡味飲料,然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雀巢咖啡。
結果,作為一個之前完全不喝咖啡的國家,日本的咖啡銷售額逐年上漲,現在都是穩定排在前列了。
一顆咖啡糖實乃點睛之筆!
把地球上最不缺的元素賣到最缺
鑽石最早應該是興起於歐洲,
皇家和貴族們用磚石首飾來炫耀財富和地位。
當時產地固定且產量極低,只能用作皇家特供。
但19世紀末,
南非發現了一座巨大無比的鑽石礦,
其儲量是全球原儲量的十倍之多。
這時,
英國戴比爾斯公司(De Beers)買下了這個巨大的鑽石礦,
巔峰時戴比爾斯公司控制了全球90%的鑽石出貨量。
但是大規模的開採導致鑽石價格崩盤,
人們發現被認為極度稀缺的鑽石原來並不是那麼稀缺;
再加上鑽石的唯一元素就是碳,
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元素之一了,
所以當時福斯市場對於鑽石的消費一直不高,人們不需要。
那在當時如何把不值錢的鑽石高價賣給別人,
還必須做到讓購買你鑽石的客戶,心甘情願不再轉手呢?
這個時候,戴比爾斯放大招了,
他們緊緊控制鑽石的出口量,
同時為了打動世界鑽石需求,
打出 “A diamond is forever(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的經典口號。
利用鑽石代表美好、永恆、愛情,
將鑽石同美好的愛情相互聯絡起來,建立了 “ 鑽石=美好+永恆,而愛情=美好+永恆,
所以鑽石=愛情 ” 的認知,讓人們對鑽石從此有了瘋狂需求。
這句廣告語更是被《廣告時代》雜誌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廣告語。
最終,戴比爾斯成功地把鑽石推廣給了福斯,使鑽石的價格一路走高,並最終形成了現在高度壟斷的鑽石市場。
米其林餐廳評級營銷
1900年,當時米其林公司的創辦人非常看好汽車旅行的前景,如果汽車旅行這個概念能夠流行開來,那麼他們的輪胎也就會賣得更好。
所以他們四處僱人將 地圖、
餐館、加油站、旅館等等有助於汽車旅行的資料收集整理起來,出版了隨身手冊大小的《米其林指南》,
並在當時的巴黎世博園區內大力推廣。
最開始的《米其林指南》就是一本類似於今天商場裡派發的購物指南一樣的小冊子,
並且慢慢地都是衝刺著大量廣告,實在沒什麼好看的。
米其林兄弟及時注意到這個問題,
於是把免費發放手冊為收費販賣,
並且決定精簡這本指南的針對範圍,
最後逐漸明確定位在全球各地的餐館和美食評價上,
並在1931年推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 "米其林三星分級評選"。
然後還經過無數商業策劃人的包裝和完善,
就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模樣,影響了整個世界。
一個賣汽車輪胎的公司,
為了提高輪胎的需求量,
最終做出了針對世界各地餐廳和美食的《米其林紅色指南》,
真的不得不佩服!
腦白金
金龍魚
可口可樂
小到一個剪刀
所以
要跳出固有思維去思考,
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
你就是贏家!
任何行業都會有聚集地,
有圈子,有交流群,
這是肯定的。
你認識的人決定你的眼界,
融入的圈子決定了你的段位。
頭腦,交際,資源
這些是上升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元素。
我每天都在沉思
關於商業謀略,關於人生頓悟,
總在深夜突然襲擊,為你還原世界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