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人觀點:
“助貸、聯貸”這類行為可能會影響央行徵信報告的資料品質、導致金融消費者徵信權利被侵害、同時還帶來更多違規查詢的“套利空間”。這會在給央行徵信系統帶來更多問題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業務管理、內控管理方面帶來更大的挑戰,當然這並不能“阻擋”商業銀行盈利的指標要求...
1 背景介紹
成都消費者李女士查詢個人徵信時發現,2018年4月8日四川新網銀行向她發放了500元的個人消費貸,共3期,已顯示逾期兩期,逾期時間已快一年了。她從未向四川新網銀行貸款過,也未接收到過該銀行的任何通知,貸款逾期影響了個人信用。
根據記者調查,這筆貸款的申請是來自新網銀行合作的網貸公司。李女士告訴記者,發現500元“莫須有”的個人消費貸款後,溝通過程中,四川新網銀行工作人員查詢後告訴她,這筆貸款來自於一個叫“現金巴士”的App網貸平臺。
但網貸平臺答覆稱沒有向她發放過這筆小額貸款,平臺最低貸款都是1000元,說是另一家貸款公司。她趕緊向這家貸款公司核實。直到7月15日,該公司也未能給出一個合理的答覆。“兩邊的說法對不上,就是推!都說不是他們的問題。”李女士說。
2 助貸、聯合貸款業務的爆發
新網銀行被多個消費者投訴不明貸款逾期,導致使用者徵信報告出現逾期記錄的故事和都是類似上面李女士遇到的情況。這裡故事得“插播”一下對助貸、聯合貸款業務的說明,其實這才是造成使用者徵信問題的根本誘因之一。我們有必要回溯到2017年12月1日這個日子。在過去及可預見的將來,《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這份著名的“141號檔案”始終盤桓在了網際網路信貸行業的上空。
簡單說141號文導致的貸款自營困境促進了助貸和聯合貸款業務的爆發,141號文規定“設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必須依法接受准入管理。未依法取得經營放貸業務資質,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經營放貸業務”。141號檔案頒佈後,市場上可以從事貸款業務(狹義理解)的主體確定為:
(1) 商業銀行
(2) 消費金融公司(特指銀監會批准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3) 信託公司(以信託貸款的方式)
(4) 小額貸款公司
所以目前大多數金融機構為了更多、更快、更強地獲客,都在和各種頭部網際網路“流量平臺”進行合作,導致助貸、聯合貸款業務的爆發,可也許是業務模式創新太快,這一模式給央行徵信資料庫帶來的“壓力”也越發明顯...
3 助貸、聯合貸款業務的徵信問題
3.1 “角色扮演”
回到本文開始的故事,其實先用例項讓大家明白各家機構在上面案例中的角色
(1) 現金巴士- 助貸機構 - 客戶在網際網路上通過其APP或網站發起貸款申請
(2) 新網銀行 - 放貸機構 - 客戶的貸款申請由助貸機構傳遞給銀行並有銀行發放貸款(原因見141號文)
(客戶的徵信資訊也由放貸機構報送至央行徵信)
(3) 央行徵信中心 - 徵信資料庫 - 客戶的信貸資訊由銀行根據業務情況,報送給央行徵信資料庫,對於資料的準確與否理論上是由銀行負責,央行只管儲存、彙總資料。
3.2 助貸帶來的徵信問題
助貸業務流程如下:
① 客戶的貸款申請是在網際網路上,通過助貸、聯貸平臺發起貸款申請
② 申請資訊、客戶資訊通過系統介面和傳給銀行
④ 銀行通過系統介面上傳信貸資訊給央行徵信資料庫
其實在上面4個環節都會帶來徵信相關的問題如下:
① 客戶在平臺發起申請,個人各項金融相關的資訊都會被平臺方獲取,會造成個人金融資訊的洩露。
② 客戶徵信查詢授權書往往是在網貸平臺端電子授權書的形式展示,很多時候存在過度授權、授權範圍不清晰的問題,其實電子徵信查詢授權書的法律地位目前也存疑
④ “被貸款”客戶產生的逾期資訊,被銀行報送給了央行,造成客戶徵信出現問題
⑤ 還有一種情況是,助貸平臺和銀行間的系統接口出現問題,導致客戶還款資訊沒有傳給銀行,銀行給央行報送了逾期資訊,現在年5月發生的小米金融和民生銀行合作貸款,造成使用者徵信逾期的案例。(小米金融:按時還錢,卻遭銀行催收,還影響徵信)
3.3 聯合貸款帶來的徵信問題
當前聯合放貸的合作方常常一個是有客戶的平臺型(類)金融機構、一個是區域性小的持牌金融機構,這種情況雙方可以“各取所需”,但這會造成如下三種問題:
① 不論是平臺通過小貸查央行徵信系統,還是城/農商行查央行徵信系統,都會造成央行信用報告中的借款主體的負債資訊的不準確。
② 而現在網際網路小貸能夠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的有限(例如:螞蟻花唄放款的網際網路小貸公司就沒有接入央行徵信系統)。而通過這種聯合放貸的機制,未能接入央行徵信的小貸機構可以通過城/農商行來查詢央行徵信系統。這會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滋生更多違規查詢央行信用報告的行為,可以看看央行徵信的違規查詢處罰,城/農商行是個重災區。目前這種情況有所收斂了。
③ 這裡再進一步,做個理論上的“探討”。 個人認為這還可以形成央行信用報告查詢“套利”行為,因為農商行的查詢一份信用報告的費用和商業銀行是不一樣的,差的還挺多。央行信用報告的查詢量是巨大的。如果通過聯合放貸,理論上在央行信用報告查詢費用這點上,是存在“套利空間”的。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假說,下圖來源於網路,可以說明聯合放貸的現象,你猜猜徵信怎麼報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