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一家有著百年曆史的外資行,前期靠著“本土化”的戰略成為亞洲銀行的翹楚。綜合金融、後援平臺曾經是國內金融機構爭相學習的模式,不過時過境遷,曾經的學生中國平安已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運用早已超越了“師傅”匯豐,而匯豐卻陷入了經營業績大幅下滑,大規模裁員風波當中。此外,作為一家外資銀行,匯豐的卓越理財賬戶專為境內高淨值人群服務,而其受高淨值人群青睞的“祕密”是因為可以不限制外匯轉賬金額,而據客服人員表述,轉賬有時候櫃檯會稽核,如此看來,這似乎與外管局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政策“相悖”。

近日,匯豐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匯豐保險集團(亞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豐保險集團”)宣佈在上海自貿區成立匯豐金融科技服務(上海)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匯豐金融科技”)。

匯豐金融科技預計2020年底前開業,初期將為匯豐集團全新的移動式財富規劃服務“匯豐聆峰創投計劃”在中國的先行先試提供科技創新和數字賦能,並逐步為集團內外更多持牌金融機構提供相關支援。

此次匯豐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似乎是近幾年在科技應用領域“掉隊”的證明。2002年,平安引入匯豐作為戰略投資者,迅速學習匯豐在銀行業務及綜合金融平臺方面的技能,並藉助匯豐的經驗、技術實現了後臺運營管理的集中,建成了亞洲領先的後援中心。

不過時過境遷,曾經的師傅已然被徒弟超越,昔日的“被投資人”平安搖身變為現在的第二大股東。而這或許與匯豐忽視“本土化”及對金融科技的後知後覺有莫大的關係。

落後的金融科技

20世紀80年代,中國對外開放政策不斷推進,匯豐銀行再次作為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內地開展營業活動,匯豐銀行的成功在於其在成立之初就以中國為定向,確立“本土化”的戰略,定位於“中國的銀行”,並將總行設在香港。

正是基於“本土化”發展戰略和“中國本地銀行”的目標,才使得匯豐銀行在資本籌集、存款吸收、銀行資金有效運用及部分行使中央銀行職能等各個方面相比於其它外資行更勝一籌。

2019年報顯示,匯豐亞洲業務的經調整收入為304億美元,增加7%,經調整除稅前利潤則為186億美元,上升6%,其中香港業務表現穩健,經調整除稅前利潤增加5%,達121億美元。

不過隨著中資銀行加大金融科技的應用以及服務方面的提升,曾經的榜樣匯豐似乎正在逐漸掉隊。且因收費高、開戶搭售保險、轉賬步驟繁瑣等行為遭客戶詬病。種種跡象表明匯豐正在按照外資銀行的規則對待客戶,早已經忘記了“本土化”的初衷。

轉賬作為銀行系統的核心功能,便捷與安全往往是銀行最先考慮的。不過與國內銀行紛紛推出“一鍵轉賬”,主打安全與便捷不同的是,不管是網上銀行轉賬還是手機銀行轉賬,匯豐的便捷程度與中資行有顯著的差距。

匯豐網上銀行轉賬,在進行轉賬/匯款交易時,匯豐要求將收款賬號後8位輸入到安全密碼器中,才能產生交易安全碼,完成整筆交易。而國內銀行通過簡訊驗證碼、電子密碼器、U盾滿足不同人群對於轉賬額度的需求。

此外,匯豐手機銀行僅支援小額人民幣實時轉賬。而根據浦發銀行手機銀行轉賬要求:100萬元以下的跨行匯款,浦發將優先以網銀互聯方式匯出至收款行,一般可實時到賬,並且24小時受理。而且國內部分銀行已經可以實行“手機號+姓名”轉賬。

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內銀行可以通過手機銀行查詢月賬單不同的是,匯豐的電子結單是通過郵箱傳送給客戶,不過電子結單再次需要密碼才能開啟,也就是說你的郵箱收到的郵件需要通過密碼才能開啟,看似多了一層密碼,多了一層安全,但似乎更像是“多此一舉”。

不管是網銀、手機銀行還是電子結單,匯豐通過密碼的形式“重視”客戶的安全而不是體驗,而這樣做的原因不知是因為匯豐的科技不足以支撐起銀行系統的安全,還是為了安全而“多此一舉”?

卓越理財的“祕密”

在外資行中,富國的零售業務首屈一指,其以交叉銷售聞名,秉承持有銀行的產品越多,客戶對你的粘性越大,至於客戶的體驗,似乎是排在利益之後。交叉銷售往往會導致銀行的銷售人員為了指標引導客戶購買銀行相關產品。而匯豐銀行也正踐行搭售文化這一理念。

有客戶向老虎財經透露:“其在匯豐銀行開立卓越理財賬戶,按照理財經理的引導,匯豐銀行存款買成了匯豐人壽的保險,三年一共存50萬,三年後,所謂紅利,一年只有幾百塊錢!”

客戶供圖

匯豐人壽成立於2009年6月,由國民信託、匯豐保險(亞洲)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雙方各佔50%股權。

2020年5月6日,匯豐人壽召開董事會決定國民信託將向匯豐保險出售其所持有的50%股權,股權變更完成後,匯豐人壽將成為匯豐保險的全資子公司,由中外合資變為外商獨資。而匯豐銀行全資控股匯豐保險。

根據匯豐人壽2019年年報,其保費收入18.24億,其中銀行兼業代理18億,佔總保費的98.7%,保費嚴重依賴於銀保渠道。此外,其保費收入中絕大部分為分紅型保險,而根據客戶的表述,其購買的保險為分紅型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客戶被引導買保險主要是因為開立卓越理財賬戶需要50萬門檻,而這50萬可以是存款、保險、理財產品。此外,一旦日均總餘額低於50萬人民幣/等值外幣,匯豐銀行將每月收取300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服務月費。

據悉,國內高淨值客戶對卓越理財賬戶頗為追捧。只要在匯豐中國開立卓越理財賬戶,然後提供相應資料便可以加開香港匯豐賬戶。

有意思的是,外管局的檔案規定:對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實行年度總額管理,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5萬美元。

但是老虎財經諮詢卓越理財客服人員,其表示從匯豐中國卓越理財賬戶轉賬到香港賬戶每天的額度是有5萬美元的限制,不過第二天、第三天仍可以繼續轉賬,其補充道,有時候櫃檯會稽核資金來源,如果合理的話,櫃檯會安排出賬。

顯然,匯豐卓越理財賬戶雖然遵循每天5萬美元額度轉出限制,但是不限制轉賬的金額。而對於資金來源,匯豐客服人員也僅表示有時候櫃檯會稽核。如此一來,這裡面是否意味著有“操作空間”了。

外管局之所以實行外匯的嚴格管制,主要是為了反洗錢、反腐敗。而卓越理財賬戶轉出金額不受限制的做法是否存在被人“別有用心”利用,相當於“鑽了”外匯政策的“空子”?

此外,卓越理財賬戶可以直接轉賬到匯豐香港賬戶,而匯豐香港賬戶可以境外投資,直接購買港股、美股、基金等理財產品,不需要通過券商賬戶。但監管規定境內個人辦理購匯業務時,不得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回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專案。

不過據投資者表述,相對於券商賬戶,通過匯豐賬戶買賣股票成本過高。匯豐交易港股的佣金率是0.25%,一次交易最低手續費100港元,而一般國內大券商的香港公司能給0.02%-0.03%。

而在現在反壟斷調查以及CRS(共同申報準則)政策下,境外賬戶的違規操作將遭到銀行凍結或者撤銷,賬戶持有人將蒙受經濟損失。

“本土化”失敗

作為一家擁有百年曆史的外資行來講,匯豐在亞洲的發展可謂順風順水,這也得益於其“本土化”的定位,不過這家外資行似乎並不珍惜自己的“羽毛”。

2019年8月5日,匯豐控股行政Quattroporte範寧辭職。四天之後的8月9日,匯豐控股大中華區行政Quattroporte黃碧娟宣佈離職。市場傳聞這與匯豐此前“配合”美國司法部的調查,導致孟晚舟被捕有關。對於傳聞,匯豐中國發布宣告稱兩位高管的離職與華為事件無任何聯絡。

在高層發生動盪之際,匯豐2019年的業績也遭受“滑鐵盧”。2019年受商譽減值73億美元的影響,匯豐控股稅前利潤下降32.9%,至133.5億美元;淨利潤則下跌53%,為59.7億美元。

商譽計提等原因讓匯豐2019年淨利潤腰斬,監管的要求又讓其分紅沒有了著落。“聖誕鍾,買匯豐”分紅穩定的匯豐一直是港股投資者追捧的公司,現在“現金奶牛”也變成了泡沫。

糟糕的業績和分紅取消讓這家百年銀行不受資本市場待見。2020年以來,匯豐的股價從年初最高61港元下跌到現在的31港元左右,從股價走勢來看,其一直在不斷創新低,今年以來累計跌幅近50%,市值增發超6000億港元。

此外,2020年上半年,疫情和全球貨幣寬鬆導致利率的下滑再次給了匯豐銀行重重的一擊。上半年匯豐銀行收入267.45億美元,同比減少8.94%,稅後淨利潤31.25億美元,同比下降68.55%。

面對不斷下滑的業績,匯豐正在考慮全面止損歐洲、美國的業務。今年3月,匯控在釋出2019年業績報告時就已宣佈裁員計劃,擬3年內將全球員工總數由目前約23.5萬人縮減至約20萬人,但該計劃一度因為疫情而被迫暫停。隨著疫情逐漸好轉,匯豐控股在6月重啟裁員計劃。

據悉,2020上半年匯豐已經裁員4000人,其中,美國業務已經關閉80家分行,規模縮減約60%,幾乎是全面撤退。

值得注意的是,匯豐“捅刀”華為的真相被公之於眾後,其在中國的口碑瞬間坍塌,而這似乎與其當初定位“中國的銀行”理念相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P2P平臺真的沒有“投資人”嗎?那麼出借人的出借行為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