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即使是在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持續的大背景下,我們依然看到有人抱著用網際網路的方式做金融的舊思想不放。

以網路借貸、消費金融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有死灰復燃的跡象。

同野蠻生長期的網際網路金融僅僅只是以C端流量為目標物件不同,現在,網際網路金融的堅守者們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了B端使用者身上。

當B端使用者逐漸成為新的流量入口時,通過將網際網路金融的目標物件從C端轉移到B端確實可以破解發展瓶頸,並且可以在產業網際網路身上為自己找到理論註腳。

同樣地,B端使用者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和難題,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金融的這種新供給模式得到緩解。

一切就像是電影,比電影還要精彩。

然而,在精彩的劇情背後,新的危機正在醞釀。

須知,當前行業的發展早已過了那個以資本和流量為內在驅動力的時代,繼續沿著這種發展脈絡,推動所謂的產業網際網路縱然會奏效,或許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從表面上看,網際網路金融玩家將目標使用者從C端轉移到B端可以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但是,如果僅僅只是提供金融供給,忽略了融資之後的企業成長,無法實現金融供給與回報的均衡發展,所謂的金融新供給或許是一枚“定時炸彈”。

說到底,以B端使用者為目標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新模式依然是流量思維。

看上去,很美好;實際上,危機四伏。

網際網路金融野蠻生長期的經驗告訴我們,僅僅只是將網際網路金融看成是一種融資渠道,只會把金融行業的風險無限放大。

重新定位網際網路金融的功能和作用,將網際網路金融看成是一個抓手,建構一個涵蓋金融行業供求兩端的生態體系,才是關鍵所在。

因此,網際網路金融的進化不應該僅僅只是目標物件的改變,而是要改變內在的商業模式。

網際網路金融不應該死灰復燃,而是應該洗心革面,涅槃重生。

首先,網際網路金融需要從“平臺者”蛻變成為“參與者”。

儘管經歷了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洗禮,人們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平臺定位依然樂此不疲。

之所以如此,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網際網路金融的玩家們可以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須知,這種收益是以風險的遞增為代價的。

當我們無法有效地管控撮合和中介帶來的風險時,平臺型的網際網路金融玩家在獲得了收益的同時,同樣增加了風險。

如何管控平臺型的發展模式帶來的風險,成為確保這種發展模式是否可以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告別平臺型的定位,將自身看成是一個參與者,通過全流程、全方位的參與來管控風險,從而將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成為一種必然。

如何參與呢?

僅僅只是以平臺來定義自己顯然是不夠的。

將金融看成是一個切入點,在對B端使用者進行金融賦能之後,通過自身所構建的生態體系來對B端使用者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賦能,通過這種賦能來保證專案的順利開展。

這就需要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不應該僅僅只是一個融資渠道,而是一個生態綜合體。

在這個生態綜合體下,B端使用者不僅可以獲得融資的支援,而且還可以後續業務發展所需要的技術、模式、資料等諸多方面的支援。

簡單來講,就是不僅要“扶上馬”,而且還要“送一程”。

在這個過程中,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不僅打開了新的盈利方式和方法,而且還可以通過對B端使用者進行賦能,支援專案發展,最大限度地降低專案風險,避免網際網路金融野蠻生長期類似亂象的發生。

其次,網際網路金融不應只有“金融”。

網際網路金融上半場的實踐已經告訴我們,僅僅只是將“金融”定義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全部是一種錯誤。

因為將“金融”定義成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全部,會極大地透支金融本身,讓金融僅僅只是金融,最終讓金融變成了一個缺少了實體經濟支撐的存在。

對於進入到全新發展階段的網際網路金融來講,同樣面臨著這樣的抉擇。

一味地將網際網路金融侷限於金融行業本身,得到的必然是與網際網路金融上半場同樣的結局。

拋棄金融行業本身,玩家們一時又找不到好的發展方式和方法。

這是一種兩難的抉擇。

不斷拓展網際網路金融的非金融功能,不僅可以跳出傳統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怪圈,還可以將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帶入到全新的發展階段。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金融僅僅只是一個相當初級的階段。

在很多時候,金融扮演的是切入點的角色。

真正決定網際網路金融成敗的關鍵在於以金融為切入點的深度賦能以及以金融行業的蛻變為起點的新發展。

以金融為切入點的深度賦能,主要是發揮金融行業的傳統功能和屬性,用這些功能和屬性做一些相對較為簡單和傳統的工作。

對金融行業傳統功能和屬性的優化與整理,是關鍵所在。

它主要是對衍生於傳統金融功能和屬性進行再造和重塑的工作,目的是將金融的傳統功能和屬性最大程度地進行發揮。

基於金融行業蛻變的新發展,主要是基於新技術對於金融行業的深度改造為起點的。

通過新技術對於金融行業進行更加深度、更加徹底、更加全面的改造,金融行業的功能和屬性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我們現在看到的金融科技、數字科技都是基於金融行業本身的蛻變,衍生出來的新物種。

對於這些新物種的不斷完善、落地和應用將會直接關係到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的成敗。

無論是基於金融傳統功能的優化,還是基於金融的新功能的蛻變,其實都在告訴我們,網際網路金融的未來不應僅有“金融”,而是應該被賦予更多的內涵和意義。

再次,網際網路金融不應僅有“網際網路”。

乍一看,網際網路金融不應僅有“網際網路”頗有些聳人聽聞。

因為沒有了網際網路,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並沒有兩樣。

實質上,這裡所說的不應僅有“網際網路”,更多的代表的是不應該把網際網路金融的商業模式、驅動力僅僅只是侷限在網際網路身上。

早期的網際網路金融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多的亂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很多玩家放大了“網際網路”在網際網路金融裡的作用,最終讓網際網路金融變成了“網際網路”。

何為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的最大的功能和作用其實就是藉助平臺模式,通過去中間化的方式來實現提升行業效率的目的。

儘管如此,在去中間化的問題上,我們依然要保證一定的“度”,這裡的“度”就是我們不能一味地為了追求效率,而過度地去中間化。

如果我們為了追求效率,一味地進行去中間化,帶來的必然是行業發展的缺斤短兩、缺胳膊少腿,行業發展必然變形。

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亂象,正是這種現象的直接體現。

因此,網際網路金融不應只有“網際網路”,而是要始終堅持“金融”底色。

網際網路金融通過去中間化的方式來提升金融行業的執行效率的時候,我們要立足金融行業的實際,考慮到金融行業的特殊性,減少簡單、粗暴的去中間化帶來的發展走樣。

網際網路金融不應僅有“網際網路”的另外一層含義,就是我們不能把網際網路技術看成是唯一且長期的驅動技術,而是要不斷拓展網際網路金融的技術外延。

隨著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的不斷成熟,我們同樣要不斷向這些新技術要生產力,通過金融行業與這些新技術的深度融合來找到更多新的發展可能性。

我們現在看到的金融科技、數字科技等新概念的出現,其實就是金融行業不斷向新技術要生產力,要發展動能的體現。

當網際網路金融不僅僅只有網際網路技術的時候,它的發展才能真正跳出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怪圈,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複次,網際網路金融不應只有流量。

儘管經過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的洗禮之後,下階段的網際網路金融的目標物件已經從C端使用者轉移到了B端使用者身上。

但是,網際網路金融本身並未蛻變的現實,讓網際網路金融本身其實依然僅僅只有流量。

以流量為終極目標的發展模式,最終只會把現階段的網際網路金融帶入到上一個階段的發展怪圈之中。

表面上看,網際網路金融升級了、蛻變了;實質上,網際網路金融還是那個網際網路金融,只不過流量從C端使用者變成了B端使用者而已。

誠然,即使是把目標物件從C端轉變成了B端,但是,我們依然還有海量的流量可以獲取。

如果洗牌後的網際網路金融依然僅僅只是以流量為終極追求,那麼,它僅僅只是換了一個流量池而已,內在的邏輯依然沒有變。

可以預見,這種以流量為終極追求的發展模式依然無法長久。

因此,網際網路金融不應只有流量,而是應該變“流量”為“留量”,變“收割”為“服務”。

通過目標物件和服務方式的改變來實現網際網路金融蛻變的目的,最終完成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蛻變。

當下,經歷了監管和洗牌的網際網路金融正在面臨一場全新的困局。

這一困局,直接影響到了金融進化的程序,是一場逆行。

其實,這一困局是人們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執念所導致的。

本質上看,缺少了自身的蛻變,僅僅只是一味地延續網際網路金融上半場的發展模式,所謂的發展也僅僅只是暫時的。

從根本上改變網際網路金融的內在邏輯,找到適合當前階段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新模式,改變唯網際網路、唯流量、唯金融的發展狀態,才能讓網際網路金融真正洗心革面,涅槃重生。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拿下馬雲和馬化騰的投資後,又要上科創板,恆大汽車難道還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