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在“兩馬一滴”入局後, 恆大汽車開始了全新的“A計劃”。

9月18日,恆大汽車公告稱,董事會決議本公司擬發行人民幣股份,並擬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當前,在A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汽車企業,已有長城汽車、集團和比亞迪三家。

加之近日連傳捷報的吉利,恆大汽車如若順利,很可能將成為第五家。

或許有人會產生疑問,拿到馬雲和馬化騰投資後,恆大汽車難道還缺錢嗎?搶灘科創板背後,又到底有何玄機?

1、盯上"造富工廠",恆大汽車搶灘好處在哪?

不久前,恆大汽車宣告拿到騰訊、紅杉資本、馬雲聯合成立的雲鋒基金以及滴滴出行等投資人募集的40億港元(合約35億人民幣)。

但35億人民幣,對於造車來說並不算多。

對於造車到底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很多新能源車企創始人都曾有自己的判斷。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表示“沒有200億人民幣不要談造車”,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則認為“200億人民幣遠遠不夠”,相比於前兩人,精打細算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卻認為60多億人民幣就能盈利。

或許也是看到了這個現實,許家印對造車要花多少錢,心底也有了答案。

據恆大汽車官方表示,今年上半年已經投入了30億元,下半年還將投入27億元,而且按照計劃,從2019年到2021年預計總投入294億元。

不過,雖然資金大筆投入,但由於產品尚未量產,以至新能源汽車業務仍處於虧損之中。

據恆大健康最新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業務方面錄得虧損24.57億元,較2019年中期的虧損19.84億元擴大23.82%。

虧損雖然存在,但恆大汽車背後的恆大集團,仍有餘力繼續“砸錢”造車。

恆大集團2020年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30日錄得核心淨利潤為193億元,較去年下半年增長約86%。

由此,在造車虧損的現狀下,許家印仍然可以通過房產生意來實現“拆東牆、補西牆”,以填補造車的資金漏洞。

不過,作為兩個不同方向的業務,恆大汽車總歸不能一直靠恆大集團來“輸血”。

而登陸科創板,能為恆大汽車後續的造車之路減少資金上的“阻滯”。

資料顯示,自2019年7月科創板開鑼以來,首批25家公司平均漲幅達140%,數百位億萬富翁由此產生,更有4人身價超百億元。

而自誕生起,科創板便對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青睞有加。

再者,我們從科創板的名字上來看,那就是“科技屬性”。

恆大汽車登陸A股科創板,相當為自己貼上了科技車企的"標籤"。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科創板對融資專案的主營業務是有要求的,並非所有有前景的專案都可以登陸科創板。

假如恆大汽車“上板”,意味著其科技屬性受到國家“認證”,這也將為外界投資者打下一個“終極定心丸”。

從這個意義來看,恆大汽車雖大,但卻與傳統主機廠的運營邏輯不太一樣,其擅長擁抱資本市場、整合跨界力量的風格,也讓其逐漸脫離傳統主機廠,越來越像一家財團、科技公司,跳出汽車做汽車。

2、許家印的“痴狂”,造就恆大“與眾不同的造車路”

對待造車,許家印比任何人都要“痴狂”。

時間回到2018年年底,在經歷了互發宣告、互相起訴之後,恆大與FF幾個月的“蜜月期”終究還是走到了盡頭。

在這之後,許家印便下定決心自己造車,踏上了“買買買”的道路。他自己也曾總結道:“我們把能買的核心技術、能買的企業都買了。”

恆大先是於2018年9月斥資144.9億元人民幣入股廣彙集團,成為廣彙集團第二大股東,打通汽車銷售流通環節。

接著到了2019,恆大在這一年的時間裡砸了超過3000億買了新能源汽車造車的每個環節。

網路上的這個數字或許有點誇張,但恆大造車的確真金白銀砸進去不少。

8月27日恆大汽車的中報會上,恆大汽車首席財務官潘大榮表示,造車這件事上,恆大集團2019年投入147億元,2020年上半年投入30億元,預計2020年下半年投入27億元,預計2021年投入90億元。

瘋狂砸錢之後,恆大汽車也鑄就了一個“傳奇”——2年內完整打造一條新能源汽車生態鏈。

而在進入2020年後,被許家印寄予厚望的恆大汽車,也來到了收穫的季節。

其在今年8月初一口氣釋出六款“恆馳”車型,覆蓋A到D級車型,以及轎車、轎跑、SUV、MPV、跨界車等乘用車車型。

六款車型首發,意味著量產只是時間問題。

恆馳1將於2021年底或2022年初實現量產,其他車型也將隨恆馳1的量產陸續實現量產。

六車首發不到一個半月之後,加之一系列資金加持,恆大造車正在轉入超車道。

或許,在新能源汽車加速優勝劣汰的2020年,不差錢的恆大似乎成為了那匹最有可能活下來的黑馬。

3、寫在最後

去年11月,許家印曾在恆大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上提到,“我們造車要技術沒技術,要經驗沒有經驗,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所以我們要開闢一條和全世界車企不一樣的造車路。”

作為一個總資產2萬多億元、年銷售規模超6000億元、年核心利潤400多億元的“大鱷”,恆大不僅有錢,而且擁有多元化戰略基礎下的金融體系能力。

加之有“雙馬”背書,以及未來科創板的“科技屬性”加持,這些或許都將成為恆大的充足底氣。

走到當下,無論是資金、渠道、供應鏈等外部條件,恆大汽車都已然成型,更有一絲“龐然大物”的意味。

但最終能否如願,或許還需等到恆馳產品量產下線、交到消費者手中那一刻,才能見分曉。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面對美國晶片打壓,國家隊正式出手,能否解決光刻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