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達2.2億,同期截止八月資料進出口額27萬億人民幣,貿易順逆差正在逐步縮小。
總的來說,上半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貨值同比提升超過兩成,表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參與跨境消費,跨境貿易與日常生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中國消費者的購物需求越來越多樣化。
擴大進口順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
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與出口的迅速增長,中國在國際貿易當中所佔的份額不斷上升,擴大進口順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
在此之前中國一直是大的跨境出口國,尤其在工藝品、簡單生產加工等方面出口額大、進口額低。小鷹科技創始人兼 CEO張柱告訴記者,在這過程中又誕生了許多對國外商品的需求,但由於通關難、保稅區功能不健全、金融業務沒有跟跨境業務緊密結合等原因,很多貿易企業做進口非常累,有些傳統貿易企業需要把房子抵押出去換現金,再進行購匯,加上冗長的跨境供應鏈,一般商品無法負擔高成本的空運,而走船運往往需要20天的週期,零零總總所有問題造成中國進口額並不是很大。
“同時C端消費者強烈的消費訴求造成代購橫行,國家從2011年試點跨境電商的模式,免徵關稅,只收消費者個人消費稅和商品增值稅,讓跨境電商的商品價格大幅度下降,網易考拉就是靠這個政策彎道超車的,所以網易考拉把奶粉價格砸下來並不僅僅是供應鏈的優勢,也是國家政策的優勢。”
自2013年起,國務院已相繼頒佈政策檔案批准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
2017年是跨境電商的元年,歷經三年跨境電商政策的落地磨合實施、升級改造,所有的稅收模式、作業模式、監管模式及資料溯源模式都確定下來,2017年創造稅收500多億。
2018年8月23六部委又釋出了一些名單,包括北京、呼和浩特、長沙、秦皇島、唐山、河北、黑河等21個城市,加上之前的14個城市,一共是35個跨境電商試點城市。據2018年海關、財政及商務部公佈的資料顯示,跨境進口量將近2萬億,其中B2C佔2千億,B2B則佔1.8萬億,遠遠低於出口量9千億,這個空間還有六七萬億的空白市場,需要一大批玩家進來。
2019年4月1日海關簽證裡明確了跨境電商的操作模式和保稅區級別,現在基本全國96個綜保區均可以開展跨境電商業務,這些利好的政策也會為小鷹科技開啟進口大門奠定了基礎。
面對繁榮的市場
中國跨境貿易企業需要尋求新的生存之道
基於傳統貿易企業要解決的難題,張柱總結了三點:
1、 代理權。國外的商業生態和品牌管理、法律條款很成熟完善,沒有品牌代理權,是不能賣品牌商品。另外通過海關,也要求貿易企業出具品牌方授予代理權的證書,所以很多人想做進口商品,苦於拿不到代理權。對於國外的品牌商來說,他們也希望更多地售賣商品來提高營業收入,但是在提高收入和品牌管理的情況下,又不得不考慮渠道的管理, 還要考慮進口國對這類商品的監管力度,畢竟地域不同、物種不同,海關也要防範外來物種入侵。
2、通關難。通關的成本、時間、效率,尤其對於新品首次上岸,需要辦理一系列的備案、審批流程手續,例如化妝品要做非特備案(非特殊商品備案)——這是個相對來講很漫長的過程,涉及到產品檢驗檢疫、成份化驗、整個關稅確認等,少則幾個月,多則2到3年,所以通關的成本、時間、效率也是難題。
3、 資金和供應鏈週期長。比如海外買貨,品牌方從不賒貨,需先交現金,用船或者飛機運到中國的港口,海關通關查驗後放到保稅區代存。保稅區(保持商品未稅狀態)雖是國家設定的,用於降低進出口企業成本的特殊監管場所,但採購費用、供應鏈費用已經產生成本,如果不能及時售賣的話,庫存積壓會很嚴重。
面對跨境貿易的痛點
科技創新的解決方向
平臺服務:品牌授權、金融科技、供應鏈通關、分銷BBC聯動,相互引流構建跨境貿易一體化平臺,通過平臺免費開放實現進出口大資料生成,用於返補銀行的金融科技體系,構建基於進出口的大資料徵信,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痛點。
小鷹科技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品牌授權,“我們自己談了很多海外品牌方,並拿了很多品牌的授權,只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就可以。而對於品牌方來說,我們能提供更多更穩定的銷售渠道,所以品牌方也願意跟我們去合作。”另外張柱補充介紹到,全國不少保稅區均有小鷹科技自己的保稅倉庫,貿易公司進入到指定的保稅區,由小鷹科技來完成整個通關、報關、物流操作等業務,提升企業通關效率。
在這個層面,小鷹的系統已經跟海關的系統做到無縫對接,會衍生出大量的資料,這種資料是海關和保稅區這種國家級的場景來背書的,資料保真性非常高,對於造假可以做到零容忍。
資料價值:通過資料解決貿易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而這些沉澱下來的資料有什麼價值?小鷹科技創始人兼 CEO張柱詳細地說到,這些資料可以提供給銀行,銀行看到的是交易鏈條上整個的資料,包括哪個品牌、在哪個工廠、哪個港口碼頭裝的什麼船、船號和飛機號是多少、物流單什麼狀態、是否通關放行、國檢是否做了檢驗檢疫、產品是否合法合規等等。
張柱舉例說到,比如尿不溼上岸,假設價格是160人民幣,進保稅區後,銀行看到這批庫存已經在海關係統裡更新,增加了庫存,資料提供方是海關。這批商品1萬箱就是160萬,把這160萬的尿不溼抵押給銀行,換句話說,只要貨在小鷹的倉庫,銀行就可以給他160萬現金。通過大資料溯源,保真性非常強。
因此這個場景具備三個要素:
1、強控貨。保稅區都是有武警協警站崗的,不是普通庫房。
2、產權非常明確。抵押給銀行之後產權就是銀行的,而且是有海關背書的。
3、價值非常明確。價值報高了涉及到多交稅,貿易企業成本會高,報少了海關會究查偷稅漏稅的問題。
張柱自信地說,“這些企業如果希望得到銀行的供應鏈金融支援,肯定是要在海關的風控體系裡過一遍的,海關不過,是站不到我和銀行面前的,這也是我和銀行最看中的這一點。因此通過資料和技術的方式幫企業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他們要做的主要就是賣更多的貨、賣更好的貨,賣的貨越多我提供的資金越多,而且我的資金是動態的,可以隨著企業的貿易額、進口額、進口數量每月每日地去調整。”
小鷹科技將從中國進口貿易每年超過2萬億的市場中,利用供應鏈金融細分市場的拓展,解決中小企業在跨境貿易中的核心痛點,打造集金融、供應鏈和營銷一體化的全流程服務模式,幫助中小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據悉,目前小鷹科技已經累計獲得金融機構70億業務授信以及數十億的業務資產。
京東出身帶著“自採自銷”基因
但選擇做平臺
2013,作為京東雲首席物流架構的技術負責人,張柱很早就接觸了跨境電商,後看到網易考拉、天貓國際、京東海豚、寶寶樹、洋碼頭等基於跨境進口的APP出來,這背後其實需要更多的商品來支撐這些平臺的銷售,而商品進來涉及到代採、海關通關、商品檢驗檢疫、備案登記等,且現在海關報關係統都已經平臺化、資料化,沒有紙質作業。很多貿易企業不僅要考慮自身的研發能力以及方案設計能力,還要考慮成本,部分一線商品進口有可能只掙10%-20%,不可能養一個巨大無比的IT團隊。
並且跨境這塊確實缺少平臺級的玩家,張柱做技術出身,對於新興技術看的比較多一點,從京東出來創業,雖帶著京東“自採自銷”的基因,但他卻選擇了做平臺。對於這個選擇張柱有著縝密的思考,“因為市場太大了,需要資金體量也太大了,採用自營的方式不可能對整個市場有任何影響。而且貿易企業眾多、大量進口貨源和訴求並不是說一家獨大就能賣好,海量的進口商品要湧進中國,買什麼,誰來買,誰來服務這些問題都需要一個平臺級玩家來解決。”
所以在最開始張柱和其他幾位創始人商議後,大家一致通過用輕資產的方式,突出平臺屬性,不參與交易。因為從供應鏈金融和供應鏈的角度,有一個理論叫“上帝視角”,張柱的團隊希望通過上帝視角看到交易鏈條上的每一個企業的痛點,並針對性地用技術手段去解決,讓鏈條更順暢,這樣的平臺價值要遠遠大於進入交易鏈條裡,做一個拼縫的“貿易企業”。
基於這些分析,小鷹投入成本做技術研發,“因為本身我的團隊具備這個基因,把這個事情做好之後,我把它變成一種SaaS化的公共服務,就像一個安卓市場,誰都可以在這上面做APP。”術業有專攻,貿易商的術業專攻在好賣貨、賣好貨,而小鷹的術業專攻是服務於他們,通過技術來解決問題,讓跨境這塊生意能夠從沒系統走向有IT支援的時代、再走向DT的時代,未來有可能走向CT或AT的時代。
小鷹科技還申請了兩個區塊鏈專利,主要偏向金融方向和資訊系統方向,海關通關資料解決上鍊前的資料溯源問題,上鍊後的貿易真實性,解決企業間的互信問題。未來小鷹科技會針對跨境進口,申請更多的區塊鏈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