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阿里巴巴、好未來入股、曾經市值100億的“網際網路母嬰第一股”,狂奔後心裡有點苦。

截至2020年9月27日下午4點,昔日明星上市獨角獸寶寶樹集團(簡稱“寶寶樹”)收盤價1.30港元,總市值23.77億港元,相比於2018年11月上市時的發行價6.8港元,不到一年半時間,寶寶樹的股價跌超八成,從“網際網路母嬰第一股”到之後年報業績大縮水,高管陸續離職,股價暴跌......

2007年成立到現在13個年頭已過,原本是很好的豆蔻年華,卻在逼仄的夾縫中艱難生長,行業老大淪為隱憂重重的“仙股”,“上市即巔峰”的魔咒,寶寶樹終未能倖免。

營收陷入惡性迴圈,2019成熟期首度虧損近5億

寶寶樹創始人王懷南曾說:“在鉅變中唯一的原則就是順勢而為,順變而為。”

乘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東風,寶寶樹 2007 年從運營 PC 端母嬰社群起家,主要服務孕期到 6 歲孩子的家庭使用者。2014年初,拿到好未來的1.5億元戰略投資以後,寶寶樹藉助好未來的教育平臺,加入了線上線下教育、課堂家庭教育、還有早期和後期教育這三方面業務。同年,基於社群的電商產品“美囤媽媽”上線,上線不到一年,美囤媽媽月銷售額就達到2.5億元,並在第二年實現月度盈利。

時間流轉到2015年,“資本寒冬論”瀰漫整個創投圈,寶寶樹卻逆勢獲得聚美優品領投的3億美元融資。聚美優品CEO陳歐當時自信地預言:“最強母嬰社群+最強跨境電商+燒不完的錢,母嬰電商格局已定。”這一豪言短期內確實得到了驗證,到2016年,成立9 年間寶寶樹一度佔據了 90% 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母嬰電商。

然而,網際網路的風雲激盪中,寶寶樹卻未能如願做到穩中取勝。

先看2015-2017寶寶樹的年報資料。從營收方面來看,寶寶樹2015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2億元、5.09億元、7.29億元。

營收三年持續增長,看起來是美好的發展態勢,但事實上,寶寶樹是個在連年虧損的企業,財報資料顯示,2015年-2017年間,公司的虧損為2.86億元、9.35億元、9.1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21億元。

寶寶樹的虧損主要與公司上市前發行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有關。在香港上市的IFRS準則下,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被視為公司的“金融負債”。

不過,虧損的惡性迴圈在2018年得到了暫時緩解。那是寶寶樹成立十年間的高光時刻。這個“網際網路母嬰第一股”在三年虧損了20億元之後流血上市,赴港交所敲了鍾。彼時王懷南家族持股27.73%,為寶寶樹第一大股東,其他的大股東包括復星和阿里巴巴。

上市後的首份財報也曾讓寶寶樹短暫重獲“明星光環”:2018年,寶寶樹的營業收入為7.6億元,毛利為5.99億元,增長30%,經調整利潤淨額2.01億元,同比增加29.7%,十多年來首次扭虧為盈,寶寶樹成為行業名副其實的老司機。

然而,翻過車的老司機註定還面臨著很多挑戰,眼前鬆了一口氣,但好景不長。

去年開始,寶寶樹的股價一路下跌,截至2020年9月27日下午4點,寶寶樹收盤價1.30港元,總市值23.77億港元,相比於2018年11月上市時的發行價6.8港元,跌超八成。

上市即巔峰,一年時間,寶寶樹又被打回原形。根據財報,2019年,寶寶樹營收約3.57億元,同比2018年的7.60億元減少53.1%;毛利約為2.23億元,毛利率62.4%,同比下滑16個點;經調整淨虧損4.94億元。

對於虧損原因,寶寶樹在財報中提到:和阿里巴巴合作進度不如預期,大環境不好引起廣告收入降低,知識付費需要過渡期等。

這一現狀在2020年並沒有得到好轉。財報顯示,2020上半年,寶寶樹營收9373萬元,同比下降61.1%,期內虧損1.73億元,同比擴大75.8%。

對於上半年虧損原因,從財報資料來看,廣告和電商依寶寶樹的兩大收入主要來源,但上半年公司廣告業務上半年收入僅為7759萬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3.3%,電商業務收入1332萬元,同比下降31.7%。

這背後或許與疫情影響下國內巨集觀市場因素有關。然而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往日把電商賣給阿里、核心團隊人員不斷流失、內容專業壁壘等問題早就為今天的尷尬境地埋下“禍根”。

“砍掉”自營電商業務與阿里合作 昔日巨頭淪為引流工具?

在2018年上市前,寶寶樹引入阿里的戰略投資,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業務戰略調整:將電商後端管理等職能轉交給了阿里巴巴,以此來降低寶寶樹的運營成本,為企業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的成效並未顯現,寶寶樹此舉更像是為阿里做了嫁衣,此後,公司電商業務急劇萎縮。2019年上半年,寶寶樹廣告、電商、知識付費分別獲得2.12億元、0.19億元、0.10億元的收入,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滑了29.0%、78.5%和48.9%。

業內有聲音質疑:若關閉自營電商業務,完全導流到阿里旗下的平臺,手握巨大流量池的寶寶樹,豈不是要淪為阿里巴巴的導流工具?

前面提到寶寶樹的變現模式主要分為電商、廣告以及知識付費三大塊,雖然他們一直宣稱社交和內容是自己的支柱,但實際上2018的知識付費收入僅為0.28億元,佔總收入3.4%。

令人擔憂的是,寶寶樹的月活撐不起寶寶樹單一的盈利模式。

根據Trustdata的《2019 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母嬰行業整體MAU超過3600萬。寶寶樹的MAU在1500萬左右。財報顯示,寶寶樹 PC端平均月活從2018年的5550萬降至2019年的5110萬,WAP端平均月活總數從2018年的6590萬降至2019年的6370萬。

從財報來看,這些資料是由PC +WAP兩部分資料組成,而PC端的資料中,有一定成分是通過搜尋引擎搜尋內容的流量,並不全是平臺的忠實使用者。

更何況在廣告營收市場,寶寶樹還不得不面對抖音、快手、小紅書、知乎、微信公眾號等內容平臺的擠壓與分流。且迫於巨集觀因素影響,各大公司廣告營銷費用不同程度縮減,如此情況下,過度依賴廣告收入無疑是一條死路,想要靠廣告營收扭轉公司困虧損局面,寶寶樹太難了。

回過頭看,放棄電商或許是因為寶寶樹無資源,無團隊,實在做不起來的無奈之舉,但顯然王懷南的決定和大部分高管的想法背道而馳。此前,36氪曝出寶寶樹原業務團隊當時幾乎全離職,包括CTO詹巨集勇、原副Quattroporte兼商業總負責人魏小巍、廣告業務總負責人陸燁瑋、產品運營總負責人唐樺。此外,未在寶寶樹財報中披露的知識付費、健康、內容等業務負責人,也都已離職。

據寶寶樹內部員工透露,在放棄美囤媽媽那一年,大批高管先後離職,他們心有不甘,並不想放棄電商,把積攢了十年的海量優質使用者拱手交給阿里。

缺乏戰略佈局,內容壁壘短板撐不起新的未來

公司內部隱憂重重的寶寶樹,夾縫求生中還面臨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

除了寶寶樹,國內的垂直母嬰電商平臺貝貝網、蜜芽、辣媽商城等已經讓使用者挑花了眼,市場已經是“買方市場”,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寶寶樹一再強調在構建優質內容,但結果卻不盡人意。

除了早期的抄襲風波,寶寶樹當前的社群內容充斥著大量的軟廣,急於變現卻大大透支著使用者的體驗。更有使用者反饋一開啟寶寶樹就能看到各種婆媳問題,看多了就會抑鬱,“水貼”等內容頻頻出現,知識內容亂七八糟,負能量爆棚。甚至有人因為在寶寶樹社群瀏覽過後,手機收到各種各樣對應產品的廣告和簡訊,懷疑個人隱私資訊洩露。

對於母嬰平臺來說,內容和產品品質是重點,一旦使用者在某個平臺上收到了有害資訊或者買到了殘次品,對平臺的影響是很惡劣的。寶寶樹違背初衷的內容壁壘,過分追求流量和結果的打法,正在不斷消耗著自己的品牌形象,也加劇了使用者的有效留存與生命週期短的問題。

除了自身內容壁壘缺乏,寶寶樹還要面對來自京東、阿里、蘇寧、國美等綜合電商穩定客流、場景體驗、口碑等方面的競爭壓力。

順勢而為需要的是長遠的戰略目光和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然而本就危機重重的寶寶樹卻對公司戰略佈局表現的過於淡定:大熱的社交電商、短視訊和直播等通通沒有佈局,錯過了一波又一波網際網路紅利期。

試想一下,如果寶寶樹堅持做垂直領域的網際網路母嬰電商,現在會不會依然是行業百億規模的“老大哥”?也許存在很多可能。

但是現在來看,錯失各種機會的寶寶樹,未來想要再回高光時刻,難於上青天。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威馬汽車完成D輪百億融資:國家隊領投,造車新勢力四強格局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