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念少爺
金融產品不同於網際網路業務,門檻極高。從長期看來,馬太效應會使得企業間競爭的平衡越來越難以打破。
2011年,在平安集團與上海市政府的推動下,陸金所成立。2012年3月開始上線運營,
彼時“網際網路金融”還是一個 “創新型業務”,螞蟻集團尚未獨立,京東數科尚無蹤影。作為平安集團的“親兒子”,陸金所搭乘P2P的快車迅速成長。
最早期,P2P是陸金所唯一的商品,P2P平臺和陸金所之間直接可以劃等號。2015年第三季度,陸金所首次超過美國的Lengding Club,成為全球第一大P2P平臺。
可是好景不長,“P2P”很快和“爆雷”頻頻掛鉤,同行要麼在美股“上岸”,要麼轉型為“金融科技”、“數字科技”公司,上市還是不上市?A股上還是美股上?陸金所處境尷尬。
時間來到今年10月8日,陸金所控股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紐交所上市,由高盛、匯豐等投行承銷,股票程式碼“LU”,目前尚未披露實際融資額以及融資用途。
在此前市場對陸金所估值394億美元,或將是今年中概股最大IPO。
這邊,平安集團也於2019年以1518億美元的營收,163億美元的利潤,10383億美元的資產,2202億美元的市值被美國《財富》(Fortune)評選為“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企業第7位,金融行業第6位。
陸金所自從宣佈“放棄P2P”業務之後,其主營業務變成了什麼?在中概股“迴歸”背景下,其赴美上市前景如何?
01財報資料搶眼,一路高速增長“不差錢”作為界內較早介入P2P的企業,陸金所收穫了不少紅利。僅僅成立4年時間,使用者量就已經超過1400萬人(2015年Q3資料),並在同年3月完成4.85億美元的A輪融資,2016年1月再次增量至7.77億美元,估值超100億美元。
2016年以後再次獲得由民生銀行牽頭的9.24億美元B輪融資,將助力陸金所拓寬業務渠道。
2018年以後又獲得高盛、摩根大通等頂級投行總共14.11億美元的C輪融資,這筆融資也是市場推斷陸金所將要在海外上市的依據。
招股書顯示,自2017年開始,陸金所的營收增長率為31.1%,淨利潤高於20%。2017年新增信貸3438億元,總營收278.2億元,淨利潤60.3億元;2018年新增信貸3970億元,總營收405億元,淨利潤135.8億元;2019年新增信貸4937億元,總營收478.3億元,淨利潤27.8%。
截至2020年6月30日,陸金所註冊使用者高達4470萬人,累計借款人數高達1340萬人,有抵押貸款的平均借款規模為42.24萬元,無抵押貸款的平均借款規模為14.65萬元,高於大部分同類企業。
管理客戶資產規模高達3747億元,位列市場第三。管理貸款餘額高達5194億元,位列市場第二。旗下的借貸使用者69%為小微企業,個人人均持有資產為傳統金融機構的3倍,綜合資料當屬行業內的龍頭企業。
在疫情期間,相對於其他企業網貸業務極高的逾期率,陸金所的資料顯得並不是那麼刺眼。
截至上半年,企業的無抵押貸款,30上週期以上的逾期率僅有3.3%,個人逾期金額並不高。
有抵押貸款30天週期以上的逾期率僅有1.4%,個人預期金額相對無抵押貸款更高,兩項資料同比2019年以上有漲幅,但在企業預期之內。
02 及時剝離P2P,“放貸不如助貸”2015年開始,監管尚未落地,敏感的陸金所就打算和P2P擺脫干係。
2016年底,陸金所作出重大轉變:P2P業務交由陸金所全資子公司陸金服專營,陸金所則成為一個金融產品的開放平臺。
儘管當時,陸金所P2P產品的交易量在國內排第一。但平安集團總經理任匯川表示:陸金所不等於P2P,陸金所包括四類業務,即P2P、C2C(個人與個人間電子商務)、B2C(企業對個人電子商務)和B2F(機構客戶和金融機構之間資產轉讓)。
後來陸金所經歷一系列整合,形成陸金所、陸金所國際、重慶金融資產交易所、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和平安普惠「四所一惠」格局。
2019年7月,陸金所宣佈退出P2P業務。再也不趟這攤“渾水”。
從財報上體現,2019年末陸金所消費金融客戶資產規模1033億元,同比驟降44.7%,並進一步拖累陸金所客戶資產規模較年初下降6.1%,至3468.56億元。
實際上,背靠全牌照平臺的平安集團,陸金所完全可以通過輕資本模式運作。
首先,平安集團集齊了銀行、保險、信託、券商、基金、期貨、租賃7張金融牌照,就相當於手握一把順子,還是同花的那種。
其次,憑藉過去近十年所積攢的資料(截至2019年12月末,陸金所平臺註冊使用者數達4,402萬,活躍投資客戶1250萬),陸金所能夠根據使用者的喜好和風險承受能力,為客戶精確推薦信貸和財富管理以及個性化金融服務。還可以進一步拓展產品種類,完善企業風控。
正所謂,“得資料者得天下”。
03 中概股“迴歸”背景下,陸金所赴美上市前景如何?今年因為“瑞幸咖啡”事件讓中概股遭遇了國際上部分空頭機構的狙擊,再加上京東、網易、中通等企業“迴歸”上市,有不少人認為赴美上市前景已經大不如前,包括美股連創新高但大起大落也是一個不小的安全隱患。
不論是美股還是港股或者是A股上市,要求的條件不一樣,但目的以及企業後續的表現其實是一樣的。美股的盤子更大,資金流動性更足,一隻競爭力極高的個股在這個交易市場裡獲得的升值驅動將會更足,反之亦然。
金融產品不同於網際網路業務,門檻極高。從長期看來,馬太效應會使得企業間競爭的平衡越來越難以打破。隨著金融業務大而全,陸金所這兩年在行業內發展得相當低調,少了些“獨角獸”的宣傳,也少了很多排名評比、以及上市的高調傳聞。
現在,陸金所有穩定的客戶群體和收入來源,企業風控對比同行來說極好,在市場上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作為平安生態圈中的一員,在平安的光環加持下,只要沒出現系統性錯誤,保值的概率會大大增加。至於升值,那就要看後續新產品的開發,以及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了。
免責宣告: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選股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陸金所控股赴美上市##陸金所成為今年在美股上市的最大中概股IPO##陸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