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正在迴歸原點,所謂的原點其實就是迴歸金融本身,而不是一味地對金融上下游進行簡單地撮合。對於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監管其實是這一趨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網際網路金融真正迴歸金融本身,那些新生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最終演變成為新技術的賦能者,而傳統時代的金融機構則成為被改造和賦能的物件。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科技的歸科技,讓金融的歸金融”。同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的參與者們以網際網路玩家不同,後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的發展開始呈現出“科技”和“金融”不同的標籤和色彩。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將後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稱作“金融科技”時代,並由此試圖找到破解網際網路金融困境和難題的方式和方法。
通過對金融行業的流程和環節進行深度賦能,那些在網際網路時代被忽略的問題重新被拾起,以風控智慧化、產品資料化、信用體系的網路化為代表的全新金融“骨架”正在被重新建構。對於正在飽受詬病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來講,通過深入到金融行業的具體流程和環節當中去解決金融行業面臨的現實問題,或許是開啟金融行業新一輪發展的關鍵所在。
迴歸行業,金融產業的B端時代正在來臨
在流量紅利見頂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發展的目光轉移到B端使用者身上。傳統金融行業當中的銀行、證券、保險等組成元素都是B端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的迴歸金融行業本身,其實就是將發展目標從C端使用者轉移到B端使用者的過程。當人們真正將金融行業的B端使用者看成是目標物件,一個以金融行業的數字化為代表的全新時代正在拉開序幕。
金融行業將告別以人為主體的執行模式。無論是在傳統時代還是網際網路時代,金融行業的參與主體其實都是“人”。儘管以“人”為主體可以保證金融內部流程和環節執行的安全和有序,但是,在人力成本高企、使用者需求龐雜的大背景下,僅僅只是用“人”來維持金融行業的執行勢必會變成一件相當耗時和費力的事情。
告別以“人”為主體的執行模式,通過將AI、大資料和區塊鏈等技術加入到金融行業的實際執行過程當中來改變這種以人為主體的執行模式,無疑可以在節省成本的前提下大大提升金融行業的執行效率。在人力成本不斷增高,供求兩端不平衡日漸嚴峻的大背景下,告別以人為主體的執行模式,成為提升金融行業執行效率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大資料構建的智慧風控模型、AI搭建的全新金融行業的客服體系、雲端計算所建構起來的全新信用體系都在將越來越多的元素加入到金融行業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傳統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以人為主體的現狀正在被越來越多地改變,隨著未來更多新技術的成熟和應用,金融行業的以人為主體的執行模式將會得到徹底改變。這個時候,金融行業的效率不僅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金融行業的品質同樣將會得到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當前,我們看到的人臉識別、智慧風控等新的金融元素,其實正是這種趨勢的直接體現。
金融行業將告別傳統的金融功能和屬性。傳統金融行業的功能和屬性究竟是什麼呢?說到底,其實就是投資和理財。對於B端來講,主要是進行投資;對於C端來講,主要是進行理財。僅僅只是將金融行業的功能和屬性侷限在這些功能和屬性上,非但無法開啟金融行業發展的新天窗,同樣我無法開啟金融行業發展的新階段。因此,我們必須要告別傳統的金融功能和屬性,找到新方向。
以阿里巴巴、騰訊和京東數科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巨頭其實都在做挖掘金融行業新功能和屬性的嘗試,通過將金融與大資料結合,將金融看成是預測未來、強化城市管理、梳理供求關係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這個時候,金融行業的功能和屬性不再是簡單的投資和理財,而是更多地開始轉移到賦能企業、賦能政府和賦能產業的方向上。
在B端使用者日漸成為新的目標物件的今天,對於金融行業的新功能和屬性的挖掘無疑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金融行業的“毛細血管”的重要作用,真正將金融行業的發展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上述網際網路巨頭們對於金融行業的這些新功能和屬性的嘗試其實都是金融行業迴歸金融行業本身,通過挖掘金融行業的新功能和屬性來找到金融行業發展的新方向。通過對金融行業的新功能和屬性的挖掘,金融行業的“毛細血管”的作用有望得到更大水平的發揮。
金融行業的格局將會從競爭走向合作。在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網際網路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其實是競爭的關係,兩者之間競爭的是流量的“大蛋糕”。這種競爭的結果是傳統金融被逼退到了角落裡,同時,一些不良的資產同樣被裹挾進了網際網路金融當中。當網際網路的紅利消失殆盡,我們看到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出現的亂象,其實就是網際網路金融時代競爭的結果。
進入到金融科技時代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出清讓那些並不專業的金融機構還是被被盪滌出市場,真正留下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基本上都是可以對傳統金融機構或者是網際網路金融機構進行深度賦能的企業。以阿里、騰訊、百度和京東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就是這些能夠給金融行業進行深度賦能的代表,通過這些公司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技術積累,還有他們在相關技術研發上的佈局,在B端市場已然來臨的大背景下,這些公司將會從網際網路時代的競爭關係轉變成為合作關係。
對於金融行業來講,同樣開始分化為自我研發型和外力賦能型這兩種型別。以平安銀行為代表的大型的金融機構可以自己研發金融科技相關的技術和產品,優化自身的金融運作流程;而對於一些沒有能力的金融機構來講,他們想要對原有的流程和環節進行優化,必然需要藉助外部的賦能者才能完成。因此,無論是自我蛻變還是外力賦能,傳統時代和網際網路時代的“分蛋糕”的現象都將不復存在,而是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關係。
網際網路時代的落幕最終讓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開始走入到死衚衕,慶幸的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為金融行業的再進化打開了新天窗。不再一味地獲取流量,不再一味地撮合,而是通過迴歸金融行業本身去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產業網際網路洶湧來襲,三分天下局面或將不在
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脈絡告訴我們,每一個行業的發展到最後都會集中到幾個平臺上。打車如此,團購如此,電商如此,社交同樣如此。於是,當產業網際網路的浪潮不斷來臨,人們開始猜測在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市場當中會不會出現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於金融行業的特殊性使然,最終,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的是金融行業的產業化並不會出現三分天下的局面。
金融行業的特質決定了它不會出現類似BAT三分天下的局面。金融行業的最大特徵就是它能夠深度介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僅僅只是存在於某個行業當中。反觀BAT,他們僅僅只是會在某個單一的領域當中一家獨大,阿里在電商,騰訊在社交,百度在搜尋。具有普適性的金融行業並不是某個金融行業的“專利”,而是可以與人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產生聯絡,從而驅動的是整個社會的進步。這也是人們為什麼將“普惠金融”看成是下一個發展方向的原因所在。
此外,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行業的再進化並不會改變當下金融行業的格局,它只是會基於現有的市場格局通過底層的技術優化在網際網路時代並沒有太多改觀的金融流程和環節。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網際網路時代普遍存在著的競爭關係將會被賦能與合作的關係所取代,從而可以將金融行業的格局帶入到一個相對較為均衡的狀態裡,最終被深度改變的金融機構將會成為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主體。
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金融行業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它不會出現類似BAT三分天下的局面。在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金融的盈利模式是通過撮合B端和C端的交易來實現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盈利建立在龐大的流量基礎上,所以,為了獲得足夠多的流量,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會不斷競爭,最終形成三分天下的市場格局。
進入到產業網際網路時代後,盈利方式開始從流量的撮合轉移到了對行業進行的深度賦能,這個時候,決定行業發展的不再是流量,而是在於對金融行業深度改變的能力。當行業的入局者們不在關注流量,不斷劃分彼此的勢力範圍,而是通過深度介入到金融行業的具體流程當中來實現發展。
因此,產業網際網路時代金融行業的盈利模式決定了它不會出現類似BAT的三分天下的局面。未來,對於金融行業的深度參與的能力以及對於金融行業的改造的能力將會直接決定著他們可以走多遠,可以獲得多大的增長潛能。
網際網路紅利的見頂讓金融行業的發展開始越來越多地迴歸到金融行業本身,這或許才是金融行業科技化的正確道路。面對新舊力量的不斷加入,很多人開始擔心金融科技時代會否出現網際網路時代那樣三分天下的局面。金融行業的特殊性以及盈利模式的特殊性決定了它並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面,而是會走向普惠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