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日裡所說的納稅人,完整的名稱是納稅義務人。因此“納稅人”可不單單指個人,它也涵蓋了需要履行納稅義務的企業。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變得越來越多,相應的納稅風險也變得難以控制。只要存在涉稅問題企業,都很有可能成為“風險納稅人”。那麼什麼情況下企業會成為風險納稅人呢?解決辦法又是什麼呢?
一、風險納稅人的等級區分
風險納稅人的產生,主要是企業涉及到了兩個問題:一是稅務,二是法律。這兩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導致企業出現納稅風險。一般來說,納稅人的風險,根據成因和嚴重程度會被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無風險、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風險越高,企業受限越嚴重。
二、風險納稅人的成因
1.企業納稅不規範,出現了盲目納稅的情形。
例如某些企業業務量過大,但卻為了節約人工成本,僱傭很少的財務人員。這很容易導致財務人員在工作中出現疏忽,進而發生忘繳或少繳稅的情況。當然,也可能是會計人員缺少培訓或學習,導致稅款處理異常。
2.缺少稅法知識,節稅觸及法律。
節稅也叫納稅籌劃,它是在不違背法規的情況下,可以少繳稅款的行為。但是一旦缺少稅法知識,很有可能造成兩種後果:一是納稅籌劃失敗,降低企業信用等級,增高企業風險;二是增加稅務成本,造成企業利潤的損失。
3.與經營異常並走逃的企業有發票往來,取得了異常憑證。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所謂的走逃企業是指一家企業無法被稅務機關查詢到,亦或不知道這家企業的存在。
4.還有很多其他原因都有可能導致企業成為風險納稅人。
例如企業實際經營場地與營業執照經營場地不一致,或者財務負責任人和辦稅人是同一個人等。
三、解決辦法
我們尋找到成因以後,也就知道了企業為什麼會成為風險納稅人。財務人可以聯絡相關稅務部門進行查詢。然後需要進行令財務人員最痛心疾首的環節:進項稅額轉出,專票上抵扣的稅額全部要轉出。最後我們要知道一點,既然企業被列為風險納稅人,說明企業在稅負及相關財務指標上存在一些問題,我們此時就需要積極配合稅務機關的調查,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加以整改。
如果遇到了自己企業成為風險納稅人的情況,財務人員一定要謹慎對待,不然不僅自己的工作無法進行,嚴重的還要承擔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