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的錢都是那麼好拿的,今年46歲的竺兆江好像突然想明白了。
募資不到27億,9成拿去買理財產品在幾度衝擊A股無果後,竺兆江的傳音控股終於在9月27日成功登陸科創板,本次發行價35.15元,共發行8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28.1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募資淨額為26.75億元,距竺兆江期望的金額少了3個多億。
根據傳音控股招股書,傳音控股除了補充流動資金外,原計劃投資傳音智匯園手機制造基地、重慶手機生產基地、移動網際網路系統平臺建設、上海手機研發中心、深圳手機及家電研發中心、市場終端資訊化建設等六大專案,擬投入募集資金高達30.11億元。
然而,募集資金到手後,竺兆江並沒有因資金缺口而發愁,倒為如何花這筆鉅款猶豫了起來。
10月19日,傳音控股公告稱,經董事會批准,計劃使用不超過25億元的部分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購買投資理財產品。這個額度幾佔傳音控股IPO實際募集資金淨額的93.5%。
剔除用於理財的額度後,傳音控股實際利用本次IPO的資金只有1.75億元,不要說無法滿足六大專案建設的鋪底資金需求,甚至連補充3億的流動資金都不夠嘛。這引發了許多網友的口誅筆伐,有人戲稱:"為了上市臨時編造的專案,還沒想好怎麼用呢!"
其實,竺兆江也有自己的苦衷。
世界變了,行動通訊老兵遇到新問題在創立傳音控股前,竺兆江曾在"手機中的戰鬥機"----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擔任過海外營銷負責人,當國內各大品牌處於混戰的年代,這位行動通訊老兵在2006年前後成立了傳音,另闢蹊徑,主攻廣袤的非洲市場。
經過十餘年的耕耘,傳音控股在萬里之外那片遙遠而陌生的大地上取得了令人震驚的成績,去年,該公司在當地以高達48.7%的市場份額蟬聯了非洲手機市場銷量冠軍,被譽為"非洲之王",賺得盆滿缽滿。招股書顯示,過去一年,傳音控股營收226.5億元,淨利潤6.57億元。
不僅如此,竺兆江還藉此在全球手機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據IDC資料,2018年,傳音手機出貨量為1.24億部,在全球手機市場的佔有率達到7.04%,排名第四位,僅次於三星、蘋果和華為。
但是,所有的好運都有終結之時。竺兆江依靠先發優勢創下的基業現在正在迎來可怕競爭對手的激烈挑戰。在國內市場格局已定後,越來越多的中國手機廠商發現了新興市場的巨大空間與良好增長潛力,紛紛加快出海步伐。
作為國內手機行業的一哥,華為率先在南非等地推出了線上平臺"華為商城",小米今年初也專門成立了非洲地區部,並與非洲電商平臺Jumia達成合作。在傳音手機的另一個主要戰場----印度,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除了三星、華為、小米、蘋果、OPPO、vivo等玩家外,印度本土廠商lyf也在崛起。
面對這些競爭對手的猛攻,傳音控股卻無還手之力。
急於保命的傳音難有奇蹟,或只是苟延殘喘?在看起來不錯的業績背後,傳音控股實則尷尬不已。226.5億元營業收入攤到1.24億部上,平均每部手機售價不到183元,若刨除其他產品貢獻的收入,這個數字將進一步拉低,一部手機貢獻的淨利潤只有5塊錢。
在非洲市場上,竺兆江售出的大部分產品均為廉價的功能機,市場份額近六成,但在價格較高的智慧手機市場上,傳音控股所佔比重只有34.3%。如此脆弱的傳音控股如何能夠抵禦華為、小米們的進攻?這也是該公司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跌的根本原因。
處於戰火一線的竺兆江對此無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在招股書中,傳音控股明確表示,如無法保持產品的技術創新,持續提高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繼續在技術研發、品牌運營、市場推廣、售後服務、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則可能面臨客戶資源流失、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
當市場大勢已經很明朗時,盲目上馬手機制造基地等專案,顯然不是明智之舉,重金投入不僅僅難以帶來營收與利潤的增加,還會加速困境的到來,而將25個億融資拿出去購買理財產品,基本可以保證每年穩定貢獻出大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淨利潤,即使主業下滑,有了這部分利潤也可以彌補一下。只要能維持住當前的400多億市值,不愁沒有套現的機會,除了單一最大股東傳音投資外,其他主要股東鎖定期基本上均只有12個月,當然,若能安全度過36個月的鎖定期,那就更完美了。
對於廣大投資者而言,這決不是一個好訊息。
人們認購新股,並不是為了把自己的資金送給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而是希望後者能夠運用這些資金鞏固優勢地位,從來帶來更多的回報,何況傳音控股發行價對應的2018 年扣非後薄後市盈率42.78倍,高於計算機、通訊和其他電子裝置製造業平均市盈率水平,最高股價一度達到69元,高位接盤的中小投資者們註定將非常悲催了,竺兆江採取保命策略後,傳音控股更沒有一點突破的可能,只是在延續下滑速度,苟延殘喘而已。
-
1 #
-
2 #
淘汰的功能機竟能代表中國科創服了發審委
華為和小米的進入市場更優惠